迎敌祠

墨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墨子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篇重点介绍了在战争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既包括祭祀、祝祷、望气等上古流传下来的巫文化仪式,也包括一些必要的人事安排、军事布置和社会安抚工作。巫术仪式虽然只是一些迷信活动,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第一手文化史参考资料。另外,文章在详细介绍巫术仪式活动之余,又详细讲解了军事战备方面的各种注意事项。可见,在墨家的思想观念里,仍然将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寄托在人事上,而不是将命运完全交给冥冥之中的各路神灵。

    50.1 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堂密八[1];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2],弩八,八发而止;将服必青,其牲以鸡。敌以南方来,迎之南坛,坛高七尺,堂密七;年七十者七人,主祭赤旗;赤神长七尺者七,弩七,七发而止;将服必赤,其牲以狗。敌以西方来,迎之西坛,坛高九尺,堂密九;年九十者九人,主祭白旗;素神长九尺者九,弩九,九发而止;将服必白,其牲以羊。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堂密六;年六十者六人,主祭黑旗;黑神长六尺者六,弩六,六发而止;将服必黑,其牲以彘。从外宅诸名大祠,灵巫或祷焉,给祷牲。

    【注释】

    [1] 堂:当为衍文。密:总括长、宽、高三者而言(岑仲勉说)。

    [2] 青神:这里指身穿青衣充当神灵的人。下诸神皆同。

    【译文】

    敌人自东方而来,就迎接神灵于东坛,坛高八尺,长宽皆为八尺;以八位八十岁的老人主祭青旗,用八个身高八尺的青衣人担当青神,八名弓弩手,每人射八支箭;将领服装必须为青色,以鸡作为祭品。敌人自南方而来,就迎接神灵于南坛,坛高七尺,长宽皆为七尺;以七位七十岁的老人主祭赤旗,用七个身高七尺的赤衣人担当赤神,七名弓弩手,每人射七支箭;将领服装必须为赤色,以狗作为祭品。敌人自西方而来,就迎接神灵于西坛,坛高九尺,长宽皆为九尺;以九位九十岁的老人主祭白旗,用九个身高九尺的人担当素神,九位弓弩手,每人射九支箭;将领服装必须为白色,以羊作为祭品。敌人自北方而来,就迎接神灵于北坛,坛高六尺,长宽皆为六尺;以六位六十岁的老人主祭黑旗,用六个身高六尺的黑衣人担当黑神,六位弓弩手,每人射六支箭;将领服装必须为黑色,以猪作为祭品。派遣灵巫在城外诸多有名的大祠堂里祈祷神灵,为他们提供祭品。

    50.2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之[1],善为舍。巫必近公社[2],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3],守独智巫、卜望气之请而已[4]。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望气舍近守官。牧贤大夫及有方技者若工[5],弟之[6]。举屠、酤者置厨给事,弟之。

    【注释】

    [1] 宫之:当为“官养之”,否则与“善为舍”句意重叠。

    [2] 公社:官方祭土地神的地方。

    [3] 请:通“情”,实情。按,“守”上当补“报”字。

    [4] 智:通“知”。请:通“情”。

    [5] 牧:当作“收”,聚集。

    [6] 弟:同“第”,划分等级次第。

    【译文】

    但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明了这些气的人可以预知成败吉凶。荐举有特长的巫师、医师及卜师,为他们准备相关药材,官方供养起来,妥善安排他们的起居。巫师的住所必定要靠近土地神社,必须要将他们敬若神明。巫师和卜师向城主据实报告望气及占卜的结果,只有城主一人知道而已。若巫师和卜师暗中散布流言,造成吏民恐慌,需暗中探察,对有罪者要严加处罚,绝不姑息。望气地点要与城主官署靠近。把贤良大夫和有特长的匠人集中到一起,进行相应第等的划分。挑选屠夫和酿酒人,安排到厨房里做事,也要划分职务等级。

    50.3 凡守城之法,县师受事[1],出葆循沟防[2],筑荐通途[3],修城。百官共财[4],百工即事,司马视城修卒伍。设守门,二人掌右阉[5],二人掌左阉,四人掌闭,百甲坐之。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赞三人[6]。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城上当阶,有司守之。移中中处[7],泽急而奏之[8]。士皆有职。城之外,矢之所逮[9],坏其墙,无以为客菌[10]。三十里之内,薪蒸、水皆入内[11]。狗、彘、豚、鸡食其肉,敛其骸以为醢,腹病者以起。城之内,薪蒸庐室,矢之所逮,皆为之涂菌。令命昏纬狗纂马掔纬[12]。静夜闻鼓声而噪,所以阉客之气也[13],所以固民之意也,故时噪则民不疾矣。

    【注释】

    [1] 县师:军队中职官名称。

    [2] 葆:同“堡”,堡垒。循:巡视。

    [3] 荐:路障。

    [4] 共:同“供”。

    [5] 阉:同“掩”,门扇。

    [6] 赞:佐,辅助。

    [7] 移中中处:前“中”字指簿书。中处,适当的地方。

    [8] 泽:当作“择”。

    [9] 逮:及,这里指箭矢射程之内。

    [10] 菌:同“翳”,掩体。

    [11] 薪蒸:细木。水:当为“木”,上脱“材”(孙诒让说),“材木”,大木。

    [12] 纬:束。纂:系。掔:使牢固。

    [13] 阉:同“掩”,压制。

    【译文】

    但凡守城之法,县师接受任务,离开堡垒去巡视城防,修建路障以阻断通道,修筑好城墙以御敌。百官供给战争所需的财物,百工要积极准备守城用具。司马要根据城防具体情况调派人手。设置守门士兵,二人负责掌管右边城门,二人负责掌管左边城门,四人共同负责城门的开闭,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据守城门。城墙上每隔一步派驻一名带甲士兵,一名执戟士兵,另有三人辅助。每五步设一名伍长,每十步设一名什长,每百步设一名百长。城每面有一位将领,城中央大将坐镇,每一方面都有官员在管理。城墙阶梯处有官员负责把守。将公文簿籍移至适当的地方保管,择紧要文书上报。每位军士都有自己的职责。城外,箭矢射程之内的断壁残垣要全部推倒,以防成为敌方的掩体。将三十里以内的所有大小树木全部运进城内。把狗、猪、鸡的肉吃掉之后,收集剩余骨头,制成肉酱,肠胃有病的人可因此受益。城内的柴堆和房屋,只要城外的箭能射到,都要涂上泥。黄昏以后,下令全城人将马和狗等牲畜拴紧套牢。夜静听到鼓声,众人要一齐呐喊,以压制敌人的气势,同时也能稳定民心,声势大盛老百姓就不会惊恐了。

    50.4 祝、史乃告于四望、山川、社稷,先于戎,乃退。公素服誓于太庙,曰:“其人为不道,不修义详[1],唯乃是王[2],曰:‘予必怀亡尔社稷,灭尔百姓。’二参子尚夜自厦[3],以勤寡人,和心比力兼左右,各死而守。”既誓,公乃退食。舍于中太庙之右,祝、史舍于社。百官具御,乃斗鼓于门[4],右置旂,左置旌,于隅练名。射参发,告胜,五兵咸备,乃下,出挨[5],升望我郊。乃命鼓,俄升,役司马射自门右,蓬矢射之,茅参发,弓弩继之;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祝、史、宗人告社,覆之以甑[6]。

    【注释】

    [1] 详:当作“祥”(孙诒让说)。

    [2] 唯乃是王:当作“唯力是正”(孙诒让说)。

    [3] 参:同“叁”。厦:当为“厉”之误(毕沅说),同“励”。

    [4] 斗:疑为“升”字之误(孙诒让说)。

    [5] 挨:当为“俟”,等候。

    [6] 甑:古代蒸饭用的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食物。

    【译文】

    战前,太祝、太史祭告四方神祇、山川、社稷,然后退下。国君身穿白色祭服在太庙誓师,誓词说:“敌人行不义之事,不修德行,只知崇尚暴力,叫嚣‘我一定会征服你的国家,消灭你的百姓’。大臣们日夜勤勉劳苦,全力辅助我,同心协力,守望相助,誓死守卫国土。”誓师完毕,国君下去用餐。他临时住在太庙右边的屋舍内,太祝和太史住在社庙中。百官各司其职,进而升鼓于太庙,在庙门右边树旗,在庙门的左边立旌,在旌旗一角书写将帅的名字。射三箭,祈祷战斗胜利,所有兵种齐集,出太庙等候,随后登上城头观望城外的情况。然后命令擂鼓登台,役司马在城门右边发射蓬蒿制成的箭,持矛刺地三下,接着弓弩手向空射箭;军校先在城门左边,挥动兵器,然后木头擂石一齐抛下。太祝、太史、宗人到社坛祭告,然后用甑将祭文扣住。

    【评析】

    战国时期,对神灵的敬畏和祭祀仍然是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特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里的祀是指祭祖的仪式,戎是指出征前的祭社仪式。也就是说,国之大事,就在于这两类祭祀。这两种祭祀,一个关乎政权的合法性,一个关乎政权的稳定性,所以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社神就是土地神,祭祀土地神有请神灵保佑国家安定、国土不受侵凌、战争胜利等重大意义,是古代军队中最重要的仪式。《迎敌祠》篇就是介绍如何在迎敌之前进行祭祀、祝祷、望气等趋吉避凶、预测胜利的巫术活动,为我们认识先秦时期的军旅祭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不论墨子是否相信鬼神的存在,这种祭祀活动都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神圣仪式,在战时有支撑国家意志、军队信念、百姓寄托的巨大精神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战争总动员,墨子必然要慎重对待。祭祀、祝祷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活动,因此文章在介绍的时候也是非常谦恭而详尽的。根据敌人进攻方位的不同,祭祀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其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五行、方位、神灵、旗帜、祭坛规制、祭品、祭祀人等,同时还要照顾到各种要素之间的严格对应关系。除此之外,所有人对待巫师必须恭敬有礼,因为他们是神明的代表,担负着与神明沟通的重大责任;而巫师在祭祀、祝祷期间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有丝毫差错。

    祭祀是祈求神灵的佑护,而望气则是占卜战争的结果。望气是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占卜方法。《史记·天官书》对望气占卜法有过详细介绍,“稍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当战。青白,其前低者,战胜;其前赤而仰者,战不胜。”云气颜色青白,底部大而前部形状细长,那么两军必战;云气色青白而前部稍微低垂,能够取胜;云气前部色赤而稍微仰起,会打败仗。《左传·桓公十一年》云:“卜以决疑,不疑何卜?”望气只是为了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墨子十分警惕望气结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强调只有守将一人能够知道望气的结果并严格保守秘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散步有关望气结果的言论,否则“断罪不赦”。墨子深知三人成虎的道理,所以便从源头上杜绝谣言产生的可能,以免“惊骇恐吏民”。

    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墨子主张天志、鬼神之说,重视战前的祭祀和望气等巫术活动,但他同样强调了战争中人的重要作用。墨子在文中详细介绍了战前的人事安排,包括各级官吏的职守,城防警卫制度,战争动员制度,战时管理等等。读完文章,我们不得不惊叹,墨子确实是一个挥洒自如的战争艺术大师,在他的指点下,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如此轻松写意而又有条不紊地展开,天命与人事是如此水乳交融般地浑然一体,胜负又怎么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