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分期

闻一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西南联大诗词课最新章节!

    /浦江清/

    一、唐代诗歌兴盛之原因

    诗源于歌,徒歌为歌谣,乐歌是乐曲。后来分道扬镳。汉魏南北朝,歌曲称乐府,吟诵的称诗。

    唐代诗歌最盛。计有功《唐诗纪事》采录诗人1150家,《全唐诗》900卷,釆录2300余家,48900余首,也还有遗佚。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是吟诵的诗,不是歌曲。虽然题目用乐府歌引,并不真的入乐。无论乐府古题,或如白居易的新乐府,都不入乐歌唱,不过假定可以作歌曲而已。南北朝的乐府对于唐诗很有影响,唐诗中普遍的题材是闺怨及边塞。情诗与战争诗,这些内容是南北朝乐府的题材。尤其是初唐,盛唐以后,距离就远了。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至其所以诗独盛的原因,可有数端。

    (一)君王提倡

    太宗、高宗、武后、玄宗、德宗、宪宗、穆宗、文宗、昭宗,莫不好诗。太宗偶好宫体诗,令文士修撰《晋书》,自为陆机、王羲之作传论。高宗朝升擢诗人上官仪。又恐于此时试进士,加试杂文(杂文为诗赋)。武后时常宴群臣赋诗,使上官婉儿品第甲乙赐金爵。玄宗朝以李白供奉翰林,王维以一诗免谴。又设左右教坊,梨园子弟习俗乐,采诗入大曲中歌唱。德宗朝知制诰缺出,曰:与韩翃。时有二韩翃,一为诗人,一为江淮刺史。德宗曰:与“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二)科举试诗

    隋文帝始举秀才,炀帝始设进士科,唐初因之。《唐文典》,唐代选举六科:(1)秀才;(2)明经;(3)进士;(4)明法;(5)书;(6)算。其中秀才科立格最高,常停。唯“明经”“进士”两科为士众所趋。进士科试诗赋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玉海》引唐《选举志》)。唯唐初进士科尚未试诗赋,可能在高宗时增入,称“杂文”,进士科要亦以时务策帖经为主。试诗始于何时不可考,唯《文苑英华》卷186收王维《清如玉壶冰》诗,注云“京兆府试,时维年十九”(今《全唐诗》本同),维年十九时开元七年也。《唐诗纪事》:祖咏试《终南望余雪》诗,在开元十二年。以后终唐不废。试诗四韵、六韵、八韵不等。开元二十五年,敕: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自今明经问大义十条,对时务策三道;进士试大经十帖(见《通鉴纲目》,唐时以《左氏传》为大经)。知明经、进士两科所试略同,唯明经无诗赋,进士有诗赋。唐代才人所趋在进士科。进士之在政治上获得地位,从武后朝始。唐代与南北朝九品中正之选举法不同,高门、寒门的阶级观念已打破。

    这里有两点值得指出:

    (1)考试用诗,所以诗为一般知识分子所学习。蒙童都要学诗。元白书信文集序中提及,村塾教师以元白诗训蒙童。诗成为文人的普通素养,甚至方外道流、女子都能诗。

    (2)进士制度,可以使社会各阶层有平等的上进机会。六朝重门第,唐代诗人很多不出高门,很多少时贫困的。

    不出高门的,如陈子昂、李白。富厚家庭子弟。

    贫苦的,如岑参、韩愈(刻苦为学)、孟郊、贾岛。

    落魄不羁的,如高适。

    名门之后,但父亲做小官(县令之流)的,如元稹、杜甫、白居易。

    隐士,如孟浩然、皮日休、陆龟蒙。

    进士来自各阶层,生活经验丰富。中进士以后他们也未必得高官厚禄,做校书郎、拾遗、县令、刺史各处流转。天下大,到处跑。所以唐诗内容,比南北朝丰富。

    (三)以诗入乐府歌曲

    南北朝诗人多作乐府歌曲。唐代诗人作乐府古题者极多,唯不入乐。玄宗开元二年,以雅俗乐均隶太常为不合,因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又选乐工、宫女数百人,自教之,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唐代大曲如《甘州》《凉州》皆釆绝句入遍数中歌唱。《集异记》记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诗人“旗亭画壁故事”。(三人不得志,时在长安,下雪,在旗亭喝酒,闻隔壁歌唱。三人才名相当,乃打赌看唱谁的诗多。昌龄、高适诗均已唱过,唯未听唱之涣诗。情急之下,之涣表示,再无人唱,自认输;如唱了,你二人要甘拜下风。果然,一最出色之红衣女子唱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三人大笑。闻笑声,得知三个才子,歌女请他们喝酒。)此乃小说,①三人虽同时,而踪迹难合;②高适一诗,竟是悼亡诗,不宜歌唱。要之,此三人之诗,被采入大曲中歌唱,为伶官歌伎所习,则为事实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入乐为《阳关曲》传唱。又“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李龟年奔泊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之。“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伊州歌》)此亦王维诗为梨园所习唱。又玄宗曾登楼听伶人唱李峤《汾阴行》之最后四句,叹曰:李峤真才子也。又元微之诗入禁中,宫中称为元才子。元白诗歌诵于贩夫走卒之口。李白《清平调》不可信,唯彼有《宫中行乐词》八首入管弦者。《宫中行乐词》八首皆五律,气格比《清平调词》三首为高。《清平调词》见乐史所撰《李翰林别集序》,伪作也。霍小玉与李益初有交情时,介绍人介绍他的“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唐以后,白、刘、温、皇甫松等均作《柳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歌词,为诗词之过渡。宋代歌曲则均用长短句,不以诗为乐府矣。

    (四)行卷之风甚盛

    四方文士集京师者以诗文行卷投谒前辈势要,以诗文为政治上进身之阶而邀才名。如陈子昂“挟文百轴,驰走京毂”。李白以《蜀道难》示贺知章。白居易以诗文谒顾况。况曰:长安居大不易。后念其诗,觉甚好,才对他客气。

    (五)朋友赠答,均以诗

    诗为投赠送别应酬之具。和韵、赠答、唱和。元白、韩孟、皮陆间交往尤多。题壁诗风行。邮亭驿壁,到处通行。僧道亦多能诗者。当时风气如此。

    (六)外来音乐的影响

    唐诗声调好,还因有外来音乐加入进来。唐代音乐极发达,有外国音乐输入。琵琶、箫、笛,或采胡曲。“甘州”“凉州”,皆为乐府,时有新曲。其流行曲调之词,以七绝为多。羯鼓在唐时也有百数十曲子。日本正仓院有唐代琵琶,很讲究。

    音乐的发达也促进了唐诗的发达。

    因唐代诗人多,诗的标准高,民间作品反被湮没,不传于后。如汉魏南北朝有乐府民歌保存到今,唐代此方面材料反少。所传于今者皆文人作品。当时文学普遍,士人皆由进士科进身为最大原因也。

    二、唐诗选本和唐诗分期

    唐代诗人既多,体制尤富,古诗、律诗同时发达,各启门户派别,如草木竞长向荣。五古、五律、五言排律、七古、七律、七言排律,诗人或兼长,或独擅。如元结、储光羲长五古;李白兼长五七古,而无七律;杜甫兼备诸体,而不长于绝句;王之涣、高适、王昌龄最长绝句。至于派别,则如元白与韩愈各分门户,时人已多品藻,当代亦有选本。唐人选唐诗有:

    殷璠————《河岳英灵集》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芮挺章————《国秀集》

    元结————《箧中集》

    窦常————《南薰集》

    李康成————《玉台后集》

    令狐楚————《元和御览诗》

    姚合————《极玄集》

    韦庄————《又玄集》

    顾陶————《唐诗类选》

    宋以下唐诗选本太多,著名者:

    北宋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

    南宋 洪迈————《万首唐人绝句》

    金 元好问————《唐诗鼓吹》

    元 杨士弘————《唐音》

    明 李攀龙————《唐诗选》

    (日本森槐南丰田穰评释补注)

    明 高棅————《唐诗品汇》

    明 钟惺————《唐诗归》

    清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清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

    清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清 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

    现代 闻一多————《唐诗大系》

    《全唐诗》是以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统签》(1033卷)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诗》(717卷)为蓝本,收遗补缺编辑而成。康熙四十四年彭定求等奉敕编校,康熙四十六年出版武英殿刻本。《全唐诗》凡九百卷,共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

    历来论唐诗者皆分四期:初、盛、中、晚。其说肇自严羽,其《沧浪诗话》云:“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盛唐、晚唐之名始此,而“大历以还”实可称为中唐矣。盛唐以前,应有初唐一个段落,宋人论诗已如此。元杨士弘《唐音》分始音、正音、遗响。始音唯录王、杨、卢、骆四家。此代表初唐时期也。至明高棅《唐诗品汇》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正始是初唐,正宗至羽翼,盛唐各家,接武为中唐,正变、余响为晚唐,方外异人为旁流。

    高棅,以太和以后为晚唐,太早,不必从。又杜甫虽卒于中唐,其作品应入盛唐。很难有确定的分法,大要如下:

    初唐:开元以前,618——712年,约100年,高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

    盛唐:开元至大历以前,713——765年,约50年,玄宗、肃宗、代宗。

    中唐:大历至会昌,766——846年,约80年,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

    晚唐:大中至唐亡,847——906年,约60年,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

    如以唐代政治经济之大变动的安史之乱作为分划,则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618——755年(天宝十四载),约为150年;后期756——907年,亦为150年。杜甫以前为前期,杜甫以后为后期。

    以下讲初唐诗歌,拟分宫律派、复古派、田园方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