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孟浩然

闻一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西南联大诗词课最新章节!

    /浦江清/

    一、王维

    王维(701——759或761),王维卒年,《旧唐书》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另一说为上元初年[46](公元761年)。待查。字摩诘,河东(今山西省)人。维摩诘是印度的居士,未出家而信仰佛教者。译意则无垢,净名。

    王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集异记》言维未冠,文章得名,妙能琵琶,岐王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进新曲,号《郁轮袍》,并出所作,公主大奇之云云。唐代文人须由权贵进身,维亦不免如此。此为小说家言,未必可信。唯王维集中多有从岐王宴诗。迁监察御史,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旧唐书》载,天宝末,维为官给事中,扈从不及,为贼所得,服药取痢,诈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至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时王维诈病被拘,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全唐诗》录此诗,题云《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除《凝碧》诗闻于行在之外,会其弟王缙时任宰相,请削官以赎兄罪,特宥之。

    乾元中,迁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故后世称王右丞。

    维工书画,亦知音乐,精通各种艺术。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川。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

    代宗时,其弟缙为宰相。代宗谓王缙曰:朕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往取,缙搜集数百篇上之。

    王维才高,奉和圣制诸诗,颇得台阁之体,而自放山水,又多清远之诗,究以山水诗为最佳。辋川题咏皆用五绝,音响尤佳。

    王维诗最通俗知名者有《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柳色新”一作“杨柳春”。诗如白话。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饮,听唱阳关第四声。”白居易时盛行此歌,亦称《阳关曲》,后人续添为“阳关三叠”,为唐人送别诗之上乘,亦为千古送行绝唱。七绝于《渭城曲》外尚有《少年行》四首,亦佳。另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亦很著名,亦明白如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盛唐时七绝之体已很发达,如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等擅名,多以边塞为题材。维诗气象不大,而极自然。

    七古亦有名篇,如《陇头吟》《老将行》《夷门歌》《燕支行》《桃源行》《洛阳女儿行》等。

    五律如《观猎》(一作《猎骑》):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是一首极佳之作,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曰:“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在王维诗作中,如此雄健风格的诗虽不多,但颇有特色,类似的还有五律《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尽大漠气象,“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王国维《人间词话》)。

    七律如《积雨辋川庄作》写幽雅恬静的山居生活,“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五古写田园,学陶渊明,写山水,学谢灵运。其诗友有孟浩然、裴迪。裴迪并为道友。王维与胡居士来往,赠诗全谈佛理,亦奇格也。谢灵运以后,复见斯人!比谢灵运变本加厉。又有赠东岳焦炼师焦道士诗。其学陶如《偶然作》六首,又似阮。

    王维诗别成一格者为其五言绝句,所谓《辋川集》诗题浏览胜景,同裴迪各有题咏者,可有二十首。王维诗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山林[47],复照青苔上。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无嵇、阮之狂,而有嵇、阮之静。魏晋人风度。静境似禅,深于禅寂。格调很高。

    王维之山水画,为文人画之祖,南宗。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维善音乐,有识《霓裳羽衣图》之故事,见《旧唐书》。

    为王维之友,以诗齐名者,有孟浩然,并称“王孟”。(裴迪有《辋川集》诗廿首等,诗少,不足成为大家。)

    二、孟浩然

    与王维同时以山水诗擅场者有王维友人孟浩然,其人品之高,又出摩诘之上。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全唐诗·小传》云:“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乃放还。”(此据故事小说,未必可信。《唐诗纪事》云:明皇以张说之荐召浩然,令诵所作云云。)

    “诵所为诗”者,即浩然《岁暮归南山》(一题作《归故园作》,一作《归终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

    《旧唐书·文苑传》: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寥寥数行而已。

    孟浩然也有出仕的意愿,《书怀贻京邑同好》诗曰:“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然王士源《孟浩然诗序》[48]又云:“山南采访使本郡守昌黎韩朝宗谓浩然间代清律,置诸周行,必咏穆如之颂,因入奏,与偕行,先扬于朝,与期约日引谒。及期,浩然会寮友,文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预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他。遂毕席不赴。”对此,孟浩然亦不悔,隐居甚贫。则浩然亦非不求仕者,未达终隐也。

    李白很敬慕孟浩然,曾以诗赠之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皮日休《孟亭记》谓“明皇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惟吾乡之孟先生也”。

    皮氏赏其五律之佳者,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全唐诗》注:王士源云:浩然常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诗,次当浩然云云,举座嗟其清绝,不复为缀。)

    皮日休以为可与萧悫、王融、谢朓争胜。(《唐诗纪事》引)

    皮日休论孟诗“得建安”,《吟谱》亦云:“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其实说孟浩然学陶渊明更为贴切。在论及陶诗对后世影响时,我们曾引用孟浩然《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一诗: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冒炎暑,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历来咏洞庭的名句,当然“欲济无舟楫”流露出求张九龄举荐的含蓄意味,不如“怀辛大”一首清淡、单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最能看出孟诗的“清绝”了。

    学陶似陶的要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淡而有味,颇有点陶诗的“田园趣”了。

    孟诗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短短二十字,用视觉感受结合想象写出“春晓”,道出春意,自然天成。

    孟浩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并形成了清绝淡远的艺术风格。田园、山水诗是陶潜和“大小谢”开辟的路,虽可与萧、王、谢“争胜”,但就田园诗境而言,就不及陶诗深远了。孟浩然与王维共同开创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并以“王孟”并称,但就诗而言,孟不及王。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和裴迪。其中储光羲、常建更为著名。《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常建的名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山中古寺幽寂境界跃然纸上。故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列常建于卷首,赞“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等十数句“并可称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