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闻一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西南联大诗词课最新章节!

    /浦江清/

    1.唐诗距离乐府歌曲的时代近,而且也有部分的诗是可以歌唱的。唐诗的声调铿锵响亮,或者婉转抑扬,具有音乐性。宋诗时代,词已发达,诗则脱离歌曲,近于散文的节奏。

    2.唐诗的色彩鲜明,辞藻华丽。形象明朗。宋诗避免绚丽的辞藻,归于平淡。形象同样明朗,但不是着色画,而是水墨画。

    3.唐诗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歌曲,以激动人的感情。有强烈的感情,浪漫的情绪。宋诗多说理,词句平易而说理精辟,发人智慧。

    4.唐诗高超,题材不平凡。宋诗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5.唐诗尚多比兴,多寄托。兴寄深微,含蓄不尽,因而浑厚。宋诗说理曲折达意。高者沉潜深刻,浅者有太说尽之病,近于散文。

    6.唐诗深入浅出。作者有诗才,非关学力。宋诗多用典故,求其高雅脱俗,因此比较的难懂。

    要之,宋诗继唐诗,要求创造性,不能不别求面目。唐宋诗品质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不同之点,但也不能以严格的时代来分。杜甫诗已经多用典故,也多议论。但主要用散文风格作诗的是韩愈,摆脱滑熟的音调和美丽的辞藻的是孟东野(郊)。所以韩、孟的诗就有宋诗的风格。而宋代的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又近唐诗风格,故未可一概论。后来学诗的或学唐诗,或学宋诗,是风格的不同。元遗山《论诗绝句》云:“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照一般人的看法,诗的变化到苏、黄算是尽了。这是指诗的表现手法,苏、黄又与李、杜不同。后人或学唐,或学宋,难以出奇制胜了。元明清三代的诗(不说词曲,专讲五七言诗),风格上没有多少变化,好像模仿唐宋人的作品似的。说“尽”是指表现手法尽,并不是说题材穷尽。诗的题材当然是无穷的,因为社会在发展变化,人的思想感情也古今不同。

    宋诗的风格在北宋时代已经形成,这是和古文运动分不开的。配合古文运动,宋人也以散文的思路作了诗。另外在宋代发展了词。那倒是以抒情为主,有强烈的感情的诗歌,配合着音乐歌唱。词有另外新鲜的通俗的语言,而它的思想感情却又接近了唐诗。

    注释

    [1]指庄稼生长得很好。————编者注

    [2]应为“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编者注

    [3]指女主人公。————编者注

    [4]即今湖北松滋市。————编者注

    [5]《诗文选读》是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主持创办的《国文月刊》中的一个栏目,旨在通过对古今文学作品的详细分析,为国文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古诗十九首释》于1941年开始刊载,仅刊九篇即止。————编者注

    [6]即《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编者注

    [7]应为“犹浮云之障日月”。————编者注

    [8]指王昌龄所作《闺怨》。————编者注

    [9]应为《悼亡诗》。————编者注

    [10]应为《拟古诗》。————编者注

    [11]应为方东树。————编者注

    [12]应为“含意俱未申”。————编者注

    [13]此处应为“等于”。————编者注

    [14]应为张玉谷。————编者注

    [15]即《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编者注

    [16]另有“妾作兔丝花”一说。————编者注

    [17]即《归去来兮辞》。————编者注

    [18]应为“瑯琊”。————编者注

    [19]指《旧唐书·音乐志》。————编者注

    [20]应为《襄阳蹋铜蹄》。————编者注

    [21]即今湖北天门市。————编者注

    [22]“耦”同“偶”。————编者注

    [23]应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编者注

    [24]即今甘肃张掖市。————编者注

    [25]尚安县,古县名。————编者注

    [26]符县,古县名,今泸州市合江县。————编者注

    [27]绥远,旧省级行政区,1954年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编者注

    [28]即今陕西榆林市横山区。————编者注

    [29]蓟县一般指蓟州区。今属天津市。————编者注

    [30]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编者注

    [31]“为寒床妇赠夫”为六个字。————编者注

    [32]即《代悲白头翁》,又称《代白头吟》。————编者注

    [33]指《新唐书·魏徵传》。————编者注

    [34]上官仪在世时间另有约605——665年一说。————编者注

    [35]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编者注

    [36]应为“游伎皆秾李”。————编者注

    [37]杜审言在世时间约为645——708年。————编者注

    [38]宋之问在世时间约为656——713年。————编者注

    [39]沈佺期卒年另有公元713年和公元714年两说。————编者注

    [40]王勃生年另有公元650年一说。————编者注

    [41]即今江西南昌市。————编者注

    [42]即《史记·项羽本纪》。————编者注

    [43]骆宾王生年另有公元638年一说。————编者注

    [44]应为《白头吟》。————编者注

    [45]即《滕王阁序》。————编者注

    [46]应为上元二年。————编者注

    [47]另有“返景入深林”一说。————编者注

    [48]应为《孟浩然集序》。————编者注

    [49]高适生年另有约公元700年和公元704年两说。————编者注

    [50]在今河北景县。————编者注

    [51]也作《蓟门行五首》。————编者注

    [52]即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编者注

    [53]即《李太白氏族之疑问》。————编者注

    [54]另有“浔阳满旌旃”一说。————编者注

    [55]另有“人生在世不称意”一说。————编者注

    [56]指《新唐书·文艺列传》。————编者注

    [57]即今河南巩义市。————编者注

    [58]出自《旧唐书·文苑传》。————编者注

    [59]即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编者注

    [60]指《新唐书·后妃传》,下文《唐书·贵妃传》亦指此。————编者注

    [61]即今陕西兴平市。————编者注

    [62]天宝十五载应为公元756年。————编者注

    [63]即今湖南耒阳市。————编者注

    [64]韦应物卒年约为公元791年。————编者注

    [65]刘长卿卒年约为公元789年。————编者注

    [66]即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编者注

    [67]即1931年。————编者注

    [68]指《新唐书·元稹传》。————编者注

    [69]应为天宝十三载。开元三十年,唐玄宗宣布“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经过天宝元年、天宝二年后,唐玄宗宣布改“年”为“载”。————编者注

    [70]杜牧卒年应为公元853年。————编者注

    [71]参看本书《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编者注

    [72]指现实生活。————编者注

    [73]即今浙江建德市。————编者注

    [74]应为大和九年。————编者注

    [75]也作《夜雨寄北》。————编者注

    [76]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编者注

    [77]指《宋史·黄庭坚传》。————编者注

    [78]应为“山谷以昆体功夫”。————编者注

    [79]陈师道卒年应为公元1102年。————编者注

    [80]杨万里生年约为公元1127年。————编者注

    [81]《宋史》卷三八六《范成大传》作“致能”,范成大挚友周必大所撰《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中作“至能”。————编者注

    [82]《田园杂兴六十首》及下文《田园杂兴》皆指《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