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危机感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万历皇帝驾崩,对朱弘昭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不知具体,但知道这个老皇帝似乎挺欣赏自己。换个皇帝,还会这么欣赏自己吗?

    一切都不会由他的意志进行运转,皇太子朱常洛登位。这位一直不受老皇帝喜欢,担心生活作风问题被老皇帝揪住将他太子之位废了,于是憋了好久,这刚当上皇帝就让人送了一堆娇滴滴的宫女。

    三四十岁的人夜御数女,显然不可能是有一副好身体。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吃药了,看病的时候没敢找太医,找的是太监,开了一副泻药泄去滞留体内的药力是不错的法子。

    偏僻这药量高了那么一点点,一个晚上跑了几十趟厕所,这身体本就不好,这一折腾也快废了。然后又吃了仙药‘红丸’,新登基一个月的朱常洛,即景泰皇帝就那么去了。

    进献红丸的人又和首辅方从哲有关系,东林党抓住这个机会对各党发起猛烈进攻的同时,还不忘将皇长子朱由检从李选侍手中夺过来,这就是移宫案。

    晚明的铤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大疑案并没有因为朱弘昭的到来而发生的改变。他觉得自己唯一的改变就是麻承宣、朱以溯、刘时敏、还有孙传庭的命运发生了一点点的改变。

    或许还影响了更多人,比如何冲、刘良佐等人。

    不过朱弘昭觉得何冲和刘良佐都是小人物,反倒觉得郭谅是个人才。

    旬月间接连两位皇帝驾崩,造成了急坏的影响。

    朱弘昭也是难免被波及,作为宗室子弟,又蒙受万历皇帝厚恩,他们父子俩总要做点表示。

    朱以溯要辞官为皇帝守孝,朱弘昭哪能放弃这个参将官帽子,这可是一方重职。虽然驻扎在新平堡,有这个官职可以一路管到阳和、高山二卫,整整两个县的地盘,哪能这么放弃?

    所以朱弘昭要代替朱以溯守孝,好让朱以溯能将地盘守住,等着他将来接手。

    另一头孙传庭得到南京吏部消息,调他去大同府担任从五品同知。这个升官的消息没什么好庆祝的,因为知府、同知都是浊官。

    官分清浊,清官品级低又如何?如七品御使,但熬出来,外放就是三品巡按、巡抚,成为地方大员。就这,在清流官员看来,也是一种‘贬斥’。

    不过去大同府也不错,官升了,也离老家代州近一些。他孙家四代人都中举人,却只有他考了个二甲垫后的进士,现在回大同府任职,势必经过代州城,也算是衣锦还乡,光耀门楣。

    参将府上上下下空缺填满,千户所军户勾满,整个八月份新平堡一带处处在耕地。

    威远堡东三里处,十来名匠人领着五十多名家丁和泥打坯,伐木做梁。这里周围六倾地登籍造册划归朱家。现在正在修建庄子,也是朱弘昭守孝之处。

    一身白布短衣,外罩麻衣就是朱弘昭的打扮。每日里读书之余,就是画图。

    经过一个月时间,占地二十亩,足足一万两千多平方米的庄子外围的围墙初步建立。都是板筑的土墙,南北宽约三百米,东西长为四百米,修的比旁边的威远堡还要大一圈。

    庄子名叫青阳庄,目前除了板筑厚厚土墙外,只有一间普普通通的小院在其中。住着朱弘昭和做饭洗衣的婢女王喜儿,还有八只换羽后的白鹅。

    平日里跟随的少年都加入到工程队里,工程队除了六七十人在盖房外,还有百来人在开垦庄内未规划的土地,再不济,也能开出十亩地,这是朱弘昭的试验田。

    他想不明白,这年头人少地多,平民也有十亩地,这亩可是大亩,怎么可能才产一两石粮食。这一大亩等于后世三亩左右,后世亩产上千斤,换算过来,这一大亩地产个五石粮食都算低产。怎么能产一两石?这个问题若能解决,他混的再差,也能凭着大把的粮食拉起一票人马。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这句话朱弘昭是知道的,所以何冲的马队进了他的眼,准确来说是马粪。还有牛粪,但牛粪都被人捡走晒干烧炕,不好找。

    秋日闷热,孙河披着短衣,赶着五辆马车来到青阳庄南岸,指挥一帮少年将车架上马粪卸下来堆积起来。

    他不清楚自家公子要把马粪堆起来在什么,朱弘昭要给这偏土地施肥他理解,直接把粪肥撒地里不就成了,干嘛还要堆起来无故臭人?

    其实朱弘昭也不知道原因,他只知道农村的人在施肥前要把各种粪便堆积起来。

    捂着鼻子,朱弘昭身边跟着一群鹅,身后婢女王喜儿提着一只覆盖木桶。

    “公子,今日又被马队不开眼的人骂了,着实恼人。若不是看在何千总的面子上,小的真想揍他们一顿。”

    孙河诉苦,朱弘昭也知道原因,安慰道:“再拉三天,然后在粪堆上覆上一层薄土。未曾想马粪也是个紧俏物,待粪坑填满后,准你们休养三日。”

    “可不是,以前新平堡少有人家耕种。如今老爷行军屯之策,各家哪会嫌家里粪少?公子,这马粪堆积着,啥时候撒入土里?”

    “放心吧,撒粪施肥的时候,不用人力。咱挖好河渠,引河水入粪坑,让这水来施肥。”

    孙河一听,眉头一挑做苦色:“公子,还要挖水渠啊?”

    朱弘昭就喜欢孙河这性子,跳脱有灵性,不想其他人那么拘谨:“如今天干多旱,不挖水渠就得挖井,你是想挖井还是想挖渠?”

    堆好马粪,孙河五六人在粪坑不远处的西阳河里洗头洗脚,去了一身汗腥粪味,这才道了一声谢,从王喜儿手中接过木桶、面饼开始吃饭。

    跟着朱弘昭最舒服的一点就是每天可以吃三顿,肚子时时刻刻都是饱饱的。其次就是朱弘昭没架子,也没有坏脾气。

    这帮人都是死契奴籍,真被主家搞死,死的不明不白也不会有人为他们申冤。再说这里是边镇第一线,报你一个夜行遭到误伤,被自己人杀了就杀了。

    天空布着阴云,空气闷热,朱弘昭抬头望了望,心情如这天气一样。

    岁数还是太小,很多事情不方便动手。再等等,但朱以溯的官职丢了呢?没了参将之职,他很多事情就不方便插手。

    总之还是自己年纪小,带来的桎梏太多。

    端着白瓷碗喝着绿豆汤,吃着大饼,孙河就坐在朱弘昭身旁,裤腿卷着双足泡在水里,边吃边说:“公子,秋雨不可不防。若雨势大了,河流汇集这河水汹涌而下,那座大屋可能会被冲塌。”

    孙河说着,下巴朝下游扬了扬,那里一座房子正在建基,粗壮木料与大石垒砌,建在五米宽的西阳河上。这处河道狭窄,若大水下来,极有可能被冲塌。

    “无碍,等战兵集训完成后,调五百人来挖渠。到时挖一条新渠排洪,平日封堵。顺便再将南岸十亩地里水渠挖好,三五日功夫就能完工。”

    朱弘昭对庄园内二十亩地早有规划,河北十亩地里建造院落,分左中右三片,各有不同功用。河南十亩地埂边渠旁种植果木,八亩地种五谷,一亩菜地,一亩草地。

    “公子调战兵有些大材小用,若公子仁慈,可给小的一个名头,百两纹银十来人。小的去南边招募五六百流民来。公子于他们有活命之恩,差遣他们做事也是方便趁手。”

    朱弘昭沉思片刻,招收流民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初期压力大。流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张嘴和力气,房子、农具什么都要安排。

    不过是收为家奴,这就好办了,起码投入了物资不会打水漂。有一口吃的流民还能有什么选择?安置流民,若运气不好朱家的参将之职被夺了,那流民还不是别人的?

    “那好,我写封手书你去寻赵管家,人手银钱他会与你。”

    孙河闻言大喜,终于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否则待着就要天天拉马粪。这活又脏又苦,还要看马队的战兵脸色。

    战兵也多是新平堡千户所军户中出来的,如今要搞军屯,马粪这种好肥料自家人都缺,凭啥要给他们?

    若不是有朱以溯这个参将名头镇着,他们这帮去拉马粪的,早被乱棍打出马营。

    朱以溯有一种预感,自己老子这个参将当不了多久。这新平堡有马市,就是一个下金蛋的金鸡,用不了多久就要下台。

    他们父子的后台是万历皇帝,现在登台的天启木匠皇帝朱由检,这位一上台就大举提拔东林党,然后似乎发现不对头,就把九千岁大人放出来和东林党打擂台。

    东林党是文人集团,最见不得的就是太监、宗室和武将掌握实权。就是拿钱去收买,也走不通这个门路,这是根本性的原则问题。

    九千岁魏忠贤也不好糊弄,总之要想办法保住参将之职。再差也要拖个两三年,方便朱家父子完全掌控镇虏卫和天成卫。

    两个卫所虽然败落,也有实打实正儿八经的卫所军一万一千人的编制。只要经营好了,这股力量足以压服将来新任的新平堡东路参将。

    打发了孙河,朱弘昭不得不提笔求援。这种事情朱以溯自身也没法子,而且以朱以溯的身份,朱弘昭也不方便说。

    现在能依靠的只有三个人,排在首位的大同镇镇守太监,他的老师刘时敏。镇守太监没兵权,是因为没有带兵将领会支持,有军将支持的镇守太监和没有军将支持的太监是两个概念。

    这一点上刘时敏这个好太监和他们父子是合则两利的关系,隐晦提示一下,刘时敏就该有所动作。

    第二个人是何冲,他锦衣卫出身,现在以百户之职行千总之事,本就压不住。若换了新参将,最精锐的马队,肯定要从他手里夺走。保住朱以溯的参将之职,也是保住他何冲的利益。

    第三个是郭谅,晋南八大家郭家的旁支,那也是郭家的人。而且眼界本事不错,多少也能出点力,最不济也是一个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