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赴辽之阴谋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夜晚,朱弘昭烛光下翻阅《农政全书》,突然一愣,看到一个让他血液沸腾的名词:土豆。

    “谁在外面执勤?”

    “公子,何事?”

    屋外陈策怀里抱着长铳,贴着门轻声询问。

    朱弘昭大步出门,翻开《农政全书》指着土豆两个字说:“去找孙河,让他派人去天津卫、或者是东南各省,务必给我把这土豆找来。告诉他,这事明天一早就派得力人手南下,只要办成,重赏!”

    陈策很少见朱弘昭如此着急,连连点头。朱弘昭拍着陈策肩膀,笑说:“别小看这土豆,这个物种耐旱,比高粱好种,产量比高粱高,耐储存,味道也不错。最适合我们西北一带种植,只要大面积种植,我敢断言,东路境内将不会有人活活饿死!”

    “真的?”陈策不信,指着书上文字描述说:“土豆有毒,轻则腹泻,重则致死。公子,如何肯定?”

    “哪来这么多废话,你是公子还是我是公子?快去找孙河,做好了,我给你一个总旗官身。”

    打发了陈策,朱弘昭狠狠松了一口气。前世他女友就是天水妹子,人美身材好……说的有点远了。他去过天水,那边农村土地荒废,年轻劳力都外出打工。地里开春把土豆一种,杂草什么都没心思管,秋天时挖出的土豆格外大。

    工伤瘸腿时,他就在天水农村里和女友生活了半年。农活什么的就学了一个种土豆,挖土豆。还试着养过鸡,一场鸡瘟全挂了,又经历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他才赌气一脚把女友踹了,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关上门,先是土豆带来的喜悦,随后又想起和女友在田地里劳动的景象,一点一滴涌上心头,顿时心里一片乱麻。

    “夫君捡到宝了,怎的这么高兴?”

    李幼娘白锦里衣,裹着披风从后堂出来,素颜红唇,明眸皓齿,清秀可人。

    “捡到大宝贝了,幼娘姐你看这个,土豆是佛郎机人从海外带来的农作物。这种东西最是耐旱,高产,可储存过冬,只要我们东路大规模种植,从此不再缺粮!”

    李幼娘看了看这一页内容,怀疑道:“夫君怎么知道的?如果土豆真有这么好,早该会全天下推广。”

    “听南边商旅说的,不管到底怎么样,将土豆弄来先种上几亩地,试试不就知道了。如果解决粮食问题,能活民无数!”

    见朱弘昭眉宇间带着一丝忧愁,李幼娘以为朱弘昭为土豆信息真实性而担忧。颔首宽慰道:“夫君说的也是,如果土豆真有这么好,东路推广种植也是功德无量之事。”

    “嗯,什么都要试一下,试一下还有成功的可能,不试一下,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可能。”牵着李幼娘素手,朱弘昭吹灭烛台。

    锦被下,朱弘昭侧卧在床边,隔着纱帐透进来的昏黄烛光,打量着李幼娘侧脸,突然发现,她的侧脸与前世女友有一分相似。

    李幼娘眼睫毛轻颤,被子里清凉的手臂被朱弘昭握住,她睁眼扭头与朱弘昭对视一眼,面生绯色,赶紧闭上了眼睛。

    朱弘昭另一手拿起床头折扇,伸出纱帐对着烛台扇摇几下,扇灭烛火。寂静的夜里,两人十指相合,渐渐睡去。

    四月初六,辽左战事传来,沈阳失陷。

    参将府内,朱弘昭看着邸报,身子发寒,一个个总兵、参将的名字挂在阵亡序列里,显得是那么的刺眼。

    萨尔浒大败之后,再加上沈阳死去的这一大批将领,可以说大明的高级将领,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折去七成还多。

    朱以溯神色铁青,干哑着嗓子道:“听闻兵部要从大同镇调兵赴辽,总兵李瑾以年老为由,上书辞官。总兵副将因丁忧前段时日致仕,西路参将已战殁在沈阳城下,现在整个大同镇,军职最高者,就是为父。”

    “可笑,可耻,可悲!”

    “朝廷养军千日,如今堂堂一镇总兵畏战辞官,大丧军中士卒锐气,这让手下儿郎如何能战!为父已上疏兵部,愿率镇虏卫、及麾下精锐赴辽作战,为国效力。”

    朱弘昭面色一紧,道:“沈阳兵败,非是建奴善战。而是官军各自为战,缺乏统合调度。外省客军如川浙军,非不能战,而是粮秣军械缺乏,士无足饷,兵无战心。父亲率军赴辽,后勤辎重一概由大同镇负担,千里转运耗费巨大,如何能持久?”

    耗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右路上下只有余粮勉强撑到秋收。一旦朱以溯率军赴辽,军饷粮草都是由右路担负,现在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支撑朱以溯率外出。

    镇虏卫五千五百人,战兵三千,加上将佐家丁,这就九千号人。还有运粮的丁壮,上万人外出,每日消耗的可是一笔大数字。

    朱以溯沉默片刻,道:“他人可避战不出,你我父子乃是太祖高皇帝血脉。先帝厚恩超擢为父,于情于理,你我父子只有竭力死战一途可走。”

    “父亲,那粮秣如何解决?”

    “我已邀刘公,右路没有粮饷,刘公管着大同镇矿税,兵甲仪仗,若刘公鼎力支持,筹集半年粮饷不成问题。”

    朱以溯脸色不太好,通过刘时敏筹集粮饷,欠刘时敏人情倒是其次。而是这事本就违律,正常手段刘时敏也捞不来钱,只能对矿税打主意。

    脸色同样不好,朱弘昭仰望房梁眨眨眼睛,沉吟道:“父亲赴辽作战,粮饷是重中之重。孩儿愿为父亲押运粮秣,免得奸商恶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客军是非常苦逼的,出省作战,粮秣军饷由本省负责。这么苦逼也有一点好处,算起军功来,客军有一定增幅。

    比如川军就很苦逼,穿越国土,从西南赶赴东北作战,粮饷还是由四川押运。常常断饷断粮,但川军还是忍了下来。最难的是本土军队的抵制,客军对辽镇部队自然也没好脸色。要是你们这帮龟儿子能打,也不会害老子跑这么远来忍冻受饿还要提刀子拼命!

    两拨人相互看不顺眼,将领之间又多有龌龊。官军毫无团结可言,彼此矛盾重重,可能这样,就会让统兵的巡抚很好管制统率。

    客军的粮饷,为了节省运输中的损耗,常常有商人担保负责。这事就有很大的利润,陈粮冒充新米,劣质兵器代替上好的兵器,都是捞钱的路子。

    捞钱的捞钱,哪管前方浴血征战的将士爽不爽,自己挣钱爽就够了。

    朱以溯微微摇头:“伯雅贤弟坐镇东路,粮秣一事由伯雅贤弟负责,不会出岔子。”

    有孙传庭负责,这事朱弘昭还是不放心。自己老子现在管事,若去了辽镇,说话含金量就不够了。孙传庭一心扑在军屯上,到时候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手下人来办,这让朱弘昭如何能放心?

    朱弘昭又询问了粮饷运输方式,一听就放心了,不会委托给商人,而是有孙传庭亲自负责。但涉及到战事,朱弘昭还是不放心,如果朱以溯因为猪队友被坑死在辽镇,他的这块小小的基业可就毁了。

    磨破嘴皮子,朱弘昭为孙河讨来一个新平堡防御操守的职位,也就相当于千总。手下没有兵员,朱弘昭要和孙河自己招募训练,也没有粮饷。

    现在就连青阳庄后续院落工程都停下了,工匠们调入天成卫城作坊赶制军需器械,充当劳力的卫所军投入训练。

    新平堡繁华的北街,万春楼二楼雅间,这里坐着三个人。主位之人正值壮年,面目雄武,留着短须,正是半年前被何冲诬陷搞下去的麻承宣。

    次位坐着一名帅气的青年,留着淡淡八字胡,面目俊朗,坐的堂堂正正,专心致志品茶吃点心。这人是何冲老上级,锦衣卫总旗菅典标。

    还有一名青衫,四方巾中年人低声讲述:“朱参将已经上疏兵部,镇虏、天成两卫开始操练。若兵部准许,朱参将将率镇虏卫及三千战兵赴辽参战。”

    “百无一用是书生,真以为按着兵书操练就能练出强军,笑话!”麻承宣抚须浅笑,道:“菅总旗,只要我能掌管右路,就是掘地三尺,也要协助王千户破案。”

    “那就有劳麻大人了,朱以溯不给我们锦衣卫面子,我们也不需给他面子。我代千户大人将丑话说在前面,若大人不能帮助我们破案。当初何冲一个小小的小旗能将麻大人拉下去,不需千户大人出马,我菅典标也有这个本事。”

    说罢起身,厌恶看一眼青衫中年人,菅典标抱拳道:“告辞。”

    这青衫中年人是个屡试不中的举人李士第,年初投奔到参将府担任幕僚。因有一手好字,专门负责起草、誊抄官文。

    菅典标盛气凌人,丝毫不给麻承宣面子,麻承宣当着李士第的面,脸上格外挂不住,轻咳两声掩饰一二,询问:“朱以溯还有什么安排?”

    “回禀大人,没有旁的,只是任命家奴孙河为新平堡防守操守。”李士第心中不安,看一眼麻承宣,询问道:“大人,朱参将若赴辽作战,立下军功该当如何?”

    不屑一笑,麻承宣自信满满道:“上万人马,人吃马嚼,他拿什么给他们吃?恐怕这一入辽镇,就会因为粮饷不足,若士卒饥馑,群起……呵呵……”

    起身披上大氅,麻承宣抚平衣袖,笑说:“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四百匹战马换来一个西路参将,值!等朱以溯走后,大同镇战兵诸营当以我为尊。本将军也缺得力人手,李先生不妨考虑考虑。”

    李士第笑着拱手,俯首之际脸上带一丝鄙夷。他投效朱以溯的参将府,是因为朱以溯有功名在身,又有不错的名声,还是宗室出身。你麻家势大,可终归是粗鄙武人世家,好处可以捞,但别想着让咱堂堂举人效力。

    在他看来,朱以溯可算贤明。就是有些太过宠溺朱弘昭,朱弘昭推荐几人,不问出身皆被授予重用,这让李士第如何能心甘?

    特别是前两日的王敦盛,不就是出身山阴王家吗?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仗着与朱弘昭有交情,一来就被任命为天成卫后千户所佥事,专司屯田之事。

    这让眼巴巴等着授官的诸位幕僚情以何堪?李士第也不算背叛,只是出来喝顿酒,将早晚要公布的消息提前说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