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谈不拢就打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四月二十四,南征大军从重庆府起航,走綦江并与綦江上岸走官道,一路从遵义走着区区绕绕的山路,走到了贵阳。

    船队则继续从重庆往綦江运输粮秣、火药等等物资,随着熊延弼率领的两万川军赶来,綦江、遵义由熊部川兵接防,负责将物资转运到遵义囤积。

    五月初一,全军抵达贵阳。

    沿途安稳,全赖有那六千多俘虏在前赶路,一切官道两旁密林峻岭潜伏的游兵散勇,多被劝退,或者直接加入俘虏大军帮着搬运粮秣,起码他们可以吃饱肚子。

    西南总督,征南大将军,持尚方宝剑,齐王这四个名号的组合,足以让贵州的文武胆颤心惊。就连观望的土司,也有一些倒向官军,使得贵州战场形势越来越好。

    随着齐王率领着有天下强兵称号的齐军劲旅抵达贵阳,贵州战场由相持阶段转入进攻,齐王抵达贵阳时,王三善在前线率着部将秦民屏、总兵张彦芳已经将安邦彦叛军打到水西,两部军队再次抵达乌江上游鸭池、还有陆广两处渡口。

    抵达贵阳,朱弘昭才知道贵阳四十万人并不是只剩了一千多人,而是剩了两万多人。所谓的剩下一千多人,是指贵阳籍,原来城里的人剩了一千人。

    否则一千人,是守不住偌大的贵阳城的。

    此时的贵阳空荡荡,因为那残存的两万人以军卒居多,要么在两河之战战死,要么现在跟着总兵张彦芳在前线作战。

    在奢崇明造反的时候,贵州当时的巡抚李枟就数次劝慰安邦彦,同时担心贵阳粮少军少一旦被围会非常被动,向朝廷请粮饷。可朝廷重心都在辽镇,而李枟又被人连续弹劾,他见势不妙就连续六次上书请求致仕退休。

    结果人还没离开贵阳,天启二年二月,奢崇明围成都,做流言四处传播,说是他已经打下的成都。于是受到鼓励的安邦彦裹胁侄子安位造反,他一造反,土司部落四十八家响应,乌撒土司安效良起兵响应。

    转眼间,就把贵州打的近乎全省皆没,只剩下了贵阳和周边几处据点。

    当时贵阳大部分官员赶赴京城述职,李枟只能坚守贵阳。为了防止内外勾结,他用了一个好法子,将城内按街坊分片,让学政官带着学生士子监督民兵勇壮,再由这些勇壮监视逃入城中的汉土流民。

    刚成丁的学生士子,心思是天真赤诚而狂热的,为了忠义完全可以放弃一切。由他们监督城中各个片区的防务,自然不会出问题,与后世政委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久总兵张彦芳、都司黄运清率兵来救,被叛军击败,然后叛军主动让路,让张彦芳带兵入城,目的就是加速城中粮食消耗。

    于是,不愿开城投降的贵阳城内粮尽,在李枟那个类似‘政委’制度下,整个贵阳上下高度统合,没有从内部崩溃,城中百姓大面积饿死。

    在安邦彦围城十个月后,贵阳成了一座鬼城。城内粮食匮尽,军民将城内的糠、核、草、木、皮革等一切能吃的吃完后,便吃死人之肉;当死人吃完后,转向吃活人。令人惨不忍睹的是,有的人为了生存,或易子而食,或吃自己的亲人。

    张彦方、黄运清借口为了保证士卒战斗力,保住贵阳不丢,竟然公开屠人于市肆,一斤卖银一两。李枟目睹城中的惨状,预感浩劫即将来临,为了不使家人遭此厄运,于是焚书籍冠服,提前警告家人,让他们大难临头就自尽,都给与刀剑。

    这时候的李枟是前任巡抚,根本没有权力也没有实力管制带着军队的张彦芳、黄运清!

    贵阳之围是《明史》上的大事件,亦是贵州历史上的大事件。李枟受命于危难之时,以其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领导贵阳军民殊死奋战,使这座历史名城得以幸存,从而谱写了自己人生的华采乐章。

    贵阳当时真的不能丢,一省省会若丢了,对朝廷威望的打击是致命的,更严重的是一旦贵阳丢失,整个贵州的土司将会转投王邦彦叛军。

    到了那个时候,土司们为了活命,只能跟着安邦彦和朝廷死磕到底。想要平复贵州,将是一件大工程。

    所以王三善没有追究张彦芳、黄运清两人的罪过,依旧留在前线统兵,而朝廷也知道其中重要性,对这二人的行为仿佛没有看见,就连御史也没怎么提。

    贵阳重新修葺的巡抚衙门,朱弘昭端坐,堂内两侧贵阳迎接的文武、各军将领站立两旁,堂内跪着十二名俘虏中选出的头人。

    “孤坐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时贵阳城内的凄惨场景,更能听到惨死灵魂的哭嚎。现在,孤都想带兵打过乌江,将叛军杀的一个不剩,为贵阳惨死的百姓报仇,用你们的血祭旗,也祭贵阳军民的冤魂。”

    一名贵州官员阴着脸,翻译朱弘昭的话,改为西南土语向这些土人头领讲述,头人们一个个跪伏在地乞求着,这官员翻译:“齐王千岁,他们请求给与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当时也是被奢崇明的流言所蛊惑,也怕朝廷株连怪罪。”

    五百铳兵屠杀五千人的场景,深深的烙印在这些土人头目的脑海深处,他们不敢想象,这位齐王有这样强大的,如同天兵一样的部队竟然高达一万多人。

    一旦这位齐王决心要杀过乌江为死难的汉民报仇,他们相信,他们的族人绝对会遭到灭顶之灾。

    轻轻颔首,朱弘昭压抑不住的愤怒掺杂在语气中:“孤给你们半月时间,半月后安邦彦不来与孤见面,五月十五孤将斩杀七千俘虏祭旗出征。到时候,孤与你们不共戴天,不是你们夷族,就是孤败亡西南!”

    “也告诉安邦彦,当今天子,孤的皇兄是难得的仁君。他若早早请降,什么都好商量。若他铁了心要拉着水西土民随他下地狱,本王求之不得!”

    翻译官向这些土官翻译,朱弘昭看一眼卢象升:“书令。”

    铺开纸,卢象升提笔。

    “李成栋、虎大威?”

    “末将在!”

    两人抱拳出列,扬着脑袋。

    “你二人率飞熊骑赶赴陆广,若安邦彦渡河而来,护着他来贵阳见孤,莫让宵小坏了安邦彦性命!”

    “尊大王令!”

    最后朱弘昭口述,卢象升提笔誊抄十二份信件,交由这些土人头领,由他们带着去见安邦彦。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每人能从俘虏营挑选五十人做随从。

    由飞熊骑护送抵达乌江陆广渡口,由这里过河就是水西地盘。

    贵阳的气候明显要比重庆干爽,除了海拔有些高令部分士卒不适应外,没有其他的问题。朱弘昭便在贵阳操练兵马,同时从遵义往贵阳转运粮食,预防万一。

    为了五月十五开战,朱弘昭发书给秦良玉女将军,让她率白杆兵赶赴贵阳参战。

    同时,朱弘昭很想将张彦芳、黄运清这两个以及麾下屠戮贵阳百姓的将领杀了。只是此时这两人抱团驻守鸭池渡口,他不好下手。

    估计此时,最见不得和谈的就是这两人。没有足够的军功,战乱平息后这两人迟早会被清算。

    通往水西总共就两个主要渡口,为了保证陆广渡口、王三善所部的安稳,朱弘昭以牙将刘超统合贵阳守军,并集六千人赶赴陆广支援王三善,向王三善表达自己的善意。

    刘超是王三善的老乡,是王三善一手从白身扶植到贵州总兵位置上的。朱弘昭不杀刘超有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和王三善恶了关系。

    以前他只需要照顾好本部安稳就没事了,现在统筹西南战局,他必须要保证各部之间关系亲睦,否则战场上极可能发生诸如全灭友军、不动如山之类的笑话。

    安邦彦,三十五六岁,正值壮年。上一任水西宣慰司是他兄长,并不是他。现在的继承人是他侄子安位,因为安位年幼故而司内军政事物由其母奢社辉与安邦彦把持。

    奢杜辉是奢崇明的妹妹,而奢崇明又娶了安邦彦的姐姐,两家世代通婚,这一代也是如此。关系如此亲密,奢崇明积怒造反,安氏不安,当奢崇明散播他攻下成都的谣言抵达水西时,安邦彦与奢杜辉联手,裹着年幼的安位造反响应,没想到他被奢崇明给坑了……

    毕竟奢崇明的实力比安家弱,都能攻破成都,那他们安家攻破贵阳也是情理之中,说不好真能打的朝廷换来一个王爵,当个朝鲜那样的藩属也是不错的。

    可惜,现在战争的进度让安邦彦沮丧。

    现在依仗地势还能守住水西,可明军的封锁让他感到惊恐。粮食虽然还有,可吃的盐不够了。当初攻略重庆一带时,奢崇明形势大好,并没有去急着抢自流井一带积压的井盐。

    封锁一年多,虽然水西也有小股的盐井,可根本不够三十多万人食用。

    一年的时间抢了不少金银,可银子能吃?

    现在的封锁格外有趣,官军允许他们拿银子买高价粮,就是不给他们哪怕一粒盐巴。因为没有盐吃的士兵是没有力气挥刀子的……

    齐王抵达重庆时,安邦彦就开始通过那些中立的土司调查这位齐王的底细。毕竟多少年了,这还是首次亲王领兵,一来还是总督数省,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得到的消息让他感觉这条消息虚假成份居多,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怎么可能有那么辉煌的战绩?

    朱弘昭还未抵达贵阳,钓鱼城一战的详细过程也送到了安邦彦手里,还有齐王准备招降的意思,可他还有些犹豫,感觉自己应该再矜持一下,好要个高价钱。

    毕竟明军动员军队之多,只要和谈的话就要虚耗,明朝耗不起,最终可能会让他安邦彦如意。

    现在好了,这位齐王来到贵阳,受贵阳惨剧的感染,准备和他放开膀子对砍。甚至还放言,说巴不得他安邦彦不同意和谈……

    所以,他的美梦破产了。

    到底能不能打下去,安邦彦心里很清楚,如果西南所有土兵响应,他能将明军赶出去,借助地势守住这块土地,可大部分土司都在观望,借这场战争左右摇摆,捞取好处壮大自己。

    他们完全就是在吸明朝廷的血,吃他安氏家族的肉在发展自身。

    十二名头人,渡过乌江后被劫杀,死了五个。

    这让安邦彦知道了明军高层的态度,可能招降的机会就这么一次。那位齐王很讲信誉,如果这回不降,那只能打到底。

    现在,提倡招降的,就这么一个齐王,而且他还是西南总督。如果他死了,安邦彦可以想象明朝廷的愤怒,而他以及部族将会失去最后的生路。

    没有犹豫多久,他率着三万大军来陆广渡口等待齐王,鸭池渡口由安效良率万人镇守,防止明军偏师乘机渡河直捣老巢大方。

    甚至,安邦彦都已经决定只要齐王的要求不是很过分,他甚至会放弃奢崇明父子,拿他们换取水西安氏的稳定。毕竟,奢崇明把他坑的太苦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形势比人强。坚持下去,也只是不得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