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兄弟关系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王三善以刘超统率标营三千为先锋,向导是两千水西彝兵,后继是孙河部三千火铳;中军为了取信彝兵,王三善以水西悍将陈其愚为中军将领,统率八千水西彝兵。后部鲁钦统率九千土汉联合军,押运粮草。

    这两万五千大军,可以说是贵州战场上最精华的部队,也是士气最高昂的部队。

    因为齐王大手一挥,散出的银子目前估算起来,已经接近三十万两。虽然还没有发放,可连安邦彦都相信齐王,他们又怎么会怀疑这笔银子会拖欠?

    故而他们士气高昂,也为了最后一战带来的和平,他们将会全力以赴。

    而鸽子这种生物,水西也有养殖培育,百余只信鸽扑腾腾飞起,悠悠作响,向着西北方向的大方飞去。

    只要大方城内的守军做好准备,安效良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这是一场十拿九稳的必胜战斗,天时地利人和全在朱弘昭这里。论天时,张彦芳、安效良所期望的不过是突袭大方,但在信鸽的作用下,他们将失去突袭的突然性。而且水西道路出了名的难走,只要大方城中派遣小股部队牵制,破坏道路,张彦芳大军行动必然迟滞。

    地利,张彦芳所部不熟悉水西,安效良所部是乌撒土兵,也不是很熟悉水西地势。水西彝兵现在归附站在朱弘昭这边,谁占地势便利,一目了然。

    至于人和,这个更不需要说。

    张彦芳之所以说动安效良,就是企图生米煮成熟饭,逼着朱弘昭囚禁安邦彦,破陆广西岸的水西彝兵。

    可惜,他低估了朱弘昭对自己名誉的爱惜程度以及对他的杀意。

    所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彝人不吃狗肉马肉,故而这场宴会以牛肉、竹笋、蘑菇等等居多。

    宴席上,喝着茅台酒,朱弘昭与安邦彦谈起过去,奢安两族与大明皇族的亲缘,其中奢香夫人就是关键。

    奢香,看名字就知道是永宁宣抚司、古蔺彝族恒部奢氏之女,彝名舍兹。

    洪武八年,十四岁的奢香嫁给水西贵州宣抚使、彝族首领霭翠,以杰出的才干辅佐丈夫处理政务。洪武十四年,奢香二十岁,也就是婚后六年,霭翠病逝,其子年幼,遵照明太祖朱元璋旨意,奢香摄贵州宣慰使,即代行夫职。

    土官就是这样,子嗣年幼则由妻子来代职,石柱土司马千乘下狱病死,儿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代职。这样的土司夫人西南此时还有几个,其中就有一个跟着安效良伏击云南派来的援军。

    滇军靠近边线,在沐家统率下常常交战,战斗力保持的不错。奢安叛乱时就派主力赴四川,次军支援贵州,被安效良伏击,滇军战象部队损失惨重。而那位女土司,已经战死。

    再说奢香,二十岁对于一位女性,正是如花的年华。历史把一副常人难以承受与担当的重担压到奢香头上,一连串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

    当时,云南境内元蒙残余势力与土司酋长勾结,企图阻止明军进入而割据一方,而明太祖正在“经略南荒”。奢香审时度势,为明军入滇积极献粮开道,并利用宗族关系和她的人格魅力,说服了黔西北及滇东北诸土酋,使明军顺利开拔入滇,协助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大业。

    洪武十六年,奢香二十二岁,摄贵州宣慰使第三年,明廷派驻贵州的都指挥马晔以大汉族偏见,视奢香“鬼方蛮女”,必欲置之死地。时逢贵州大旱,而马晔横征暴敛,想的就是逼反彝民。

    奢香多次呈文陈诉,反遭马晔裸笞,就是剥光上衣用鞭子当众抽打。

    西南民风果劲,一位身份很高的少妇,又深受部族上下拥戴,受此凌辱,比死可怕。

    马晔想以此激怒奢香,待奢香属下反,便“灭尽诸罗”。

    事发之后,奢香属下本已十分怨恨马晔的四十八部首领忍无可忍,陈兵奢香军门,一场大规模的民族仇杀一触即发。

    智慧的奢香识破马晔逼反彝民的险恶用心,她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毅然表明造反不是她的愿望,也不希望造反与大朝廷为敌。苦口婆心说服了属下四十八部首领,让他们等候大朝廷的公平裁断。

    为了向明太祖当面揭露马晔逼反的阴谋,奢香驰马进京,受到朱元璋亲自接见。朱元璋了解了马晔在贵州所作所为,急召马晔进京,欲斩其头。此时,受尽马晔凌辱的奢香却向朱元璋跪禀,求饶马晔一命。

    奢香夫人的胸怀远胜寻常男儿,为了彝民的和平富足的生活,她借朱元璋对她赏识看重的机会,在中原搜集种子、技术、书生等等前往贵州。

    然后,为了表达对朱元璋的谢意,奢香夫人带着西南百万彝民操着简陋工具,在群山峻岭之中开辟驿道。

    等她儿子岁数稍大后,被送往南京国子监求学,朱元璋赐名安的,这就是水西安氏的姓氏来历。从此,水西部族头人施行汉名、彝名并行制度。

    洪武二十九年,三十五岁的奢香夫人病逝。朱元璋闻讯,亲派使臣到水西吊祭,加封“大明顺德夫人”,并敕建祠堂于大方城郊洗马塘。

    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广博的胸襟,高远的见识,让她保住了西南彝民。

    不要怀疑明初时军队的战斗力,一旦彝民造反,西南土民将不会留下任何东西,等待他们的将是和归化蒙古、色目人一样的命运,被同化。

    朱弘昭不反对同化,但保持族群多样性也是好的。世界这么的大,一个民族是无法占据的。想要和其他民族共处一个世界,就要学会和国内同根同源的族群和谐共处。

    战争是难以避免的,但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

    宴会上,朱弘昭与安邦彦围桌而坐,对奢香夫人持以高度的赞扬,这份赞扬,让安邦彦心安的同时,又很是愧疚,比起祖先,他们实在是太冲动,中了马晔那样官员的诡计。

    为了彻底安抚彝民,朱弘昭让人拿来地图,指着西北说:“安首领饱读汉书,自然知道炎帝部落起于西陲,周人也在西部,这里是古羌人的地盘。东迁的占据中原,成了华夏正统。可原来的羌人呢?追溯炎黄之前,都是在西北这一片生活,所以大家有一个共同祖先。”

    “女娲娘娘捏土造人,大家都是同根同种。”

    “所以羌人演化的氐人、吐蕃人,古蜀人、古巴人都是血裔兄弟。而据本王所知,在炎帝东迁之前,彝人祖先就顺着汉中、巴蜀一路迁移而来,落根于此。”

    安邦彦长大了嘴,这和彝人的神话有些不一样。

    朱弘昭卷起地图,又铺开万历年间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也就是世界地图指着一角道:“这个世界非常的大,人总共有三种。安首领应该听说过红夷、乌番,红夷在欧罗巴洲,人种肤白色目,发色以黄赤两色,或两色相杂为主。而乌番在这里,浑身乌黑如炭。”

    这个安邦彦听说过,缓缓点头。

    朱弘昭手又指在朝鲜画一条线延续到美洲道:“武王伐纣时,殷商遗民二十五部在侯奚率领下乘舟渡海,现在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块比神州还要大,还要肥沃的广袤土地。”

    指指自己的眼睛,朱弘昭笑说:“世上就这三种人有不同的祖先,彝民也好,汉人也罢,都是黄白肤色,黑发黑瞳。安首领,本王若穿上彝人服饰,说彝语,写彝字,谁能认出本王身份?所以,汉彝,自古就是血裔兄弟!”

    “而苗人则是蚩尤旧部,南逃而来,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至于彝文,安首领不妨想想,中原春秋战国之际,各国贴的如此之近,一个字足足有几十种写法,说不得就有一种类似彝文。后来始皇帝一统六合,方便书写才对文字进行统一规范,进行初步简化,方便各地阅读。而当时彝民在西南偏远之处,始皇帝的政令自然管不到彝人。”

    在安邦彦皱眉思考之际,朱弘昭又拿出一本西夷地图道:“请看,我神州族裔文字乃是仓颉先贤根据形体而创,每个字生动形象。而红夷的文字,则是这种奇怪的符号通过各种组合形成,各地又多有不同。从文字形式可知,汉彝苗自古就是兄弟,而红夷不是。”

    彝文确实有象形文字的精髓,安邦彦想了想,点头。

    侧着脑袋又想,问喝酒的朱弘昭:“齐王千岁,那乌番呢?”

    “他们啊,还停留在饮毛茹血,吃人的野蛮未开化时期,并没有文字,甚至可供交流的语言都不健全。”

    放下酒,吃一口鲜嫩竹笋,朱弘昭继续说:“再说中原汉族,西狄北戎、东夷南蛮四方归化的还少吗?只要是黑发黑瞳,血脉相近者,认可中原文化,仰慕学习,那就能自称为汉人。”

    “本王在山东平叛,就不愿同室操戈,故而招降为主。而彝人、苗人等西南土人,也是血裔兄弟,故而没有必要,本王是不愿意多做杀戮。只有建奴渊源离奇,与我等血脉疏远等同于异族,本王杀起来才不会心慈手软!”

    朱弘昭的倾诉,就是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其中有一些东西,安邦彦一时难以想通透,但觉得齐王这话有道理。而且,由齐王之口说出来,今后西南土汉两族将会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彼此将会少很多对立情绪。

    随后,朱弘昭提出要在贵州建立六所书院,立刻赢得安邦彦的认可。经过商讨后,有两座书院将会落在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