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毛文龙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一个名将最大的悲剧不是地位低下,而是不受信任没有战役指挥权,甚至无辜卷入政治漩涡,被绞成碎片连真面目都让后人看不清楚。

    东路朝东军团已经出征,四万朝鲜义从军分成二十多个队伍争相渡过鸭绿江,每队领军的朝鲜李氏宗室子弟带着对王位的渴求,相互联手或戒备,军心不齐却漫山遍野朝老奴腹心地区挺近,根本不准备硬打。

    而毛文龙的东江镇将士,全员起航沿鸭绿江溯游而上,一路行军发檄文,鸭绿江两岸义州、镇江当即响应反正,然后与辽军一样,东江镇将士分守鸭绿江西岸的镇江,东岸朝鲜境内的义州,勒军不前。

    镇江,是毛文龙真正起家的地方。因为镇江大捷,建奴惊恐后方不稳,毛文龙才不得不放弃镇江,带着辽民、军士南下在各岛上修缮工事兵甲,作为基地招募敢死义士对建奴统治地区进行瓦解。

    在李成梁时期的辽东,毛文龙就是一个奇人。

    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毛文龙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是晋商一员,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娶妻沈氏。沈家乃杭州望族,有“杭州甲族,以沈为最”之称。

    毛文龙九岁时,毛伟病故,其母时年二十六岁,携子依弟沈光祚居住。沈光祚是杭州名宦,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仕开封府推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职,后毛文龙从军,曾得这位母舅提携、推荐。

    将他一举推给李成梁,担当李成梁的亲兵,和努尔哈赤一个待遇。不过毛文龙去的晚了,他去的时候老奴因为和李成梁的小妾有染,被赶出去自立门户,正在李成梁的扶持下当着女真奸,大肆屠戮兼并女真各部。

    万历三十三年春,身为长子的毛文龙在三十岁的时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

    当时老奴不断兼并女真各部落,辽东形势日渐紧张,毛文龙对山川形势和敌情都加意考察,同年九月,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名列第六,被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

    毛文龙幼时,受母家之影响,亦曾接受传统的儒家正统教育,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而喜读兵法书,并‘耻学举子业,好孙吴兵法’。因此在重文轻武的明末,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也因此一直未娶。

    直到三十多岁成为军官后,始归家完婚,娶一山西士族女子张氏为妻。张氏不能生育,后又在辽阳纳一妾文氏,生子毛承斗。辽阳被后金攻占后,文氏死于战乱,与毛家宗族百口人同时遇害。毛承斗被人救出,送往杭州,张氏抚之如己出。

    而毛文龙当时不愿杀无辜之女真部民冒功,也不愿无中生有给自己刷军功,于是一直名声不显,显得庸碌无才。

    天启元年春,建奴大举入侵,明军虽经浑河血战,终不能抵挡而战败,沈阳、辽阳先后沦陷,建奴占领了辽东大部,明军退守到以重镇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地区。兵烽所及,毛文龙的亲属一百多人被建奴杀害。

    这时,辽东巡抚王化贞招募勇士,前往建奴后方活动,毛文龙集国仇家恨一身,慨然应募,被实授练兵游击。

    七月初,毛文龙率一百九十七名死士出发,深入敌后,先收复了长山岛、广鹿岛、石城岛、鹿岛等二千余里沿海岛屿,擒绑建奴守岛军官胡可宾、任光先、何国用等人。

    七月十四日抵镇江城下,探知城中建奴军主力已出城抄杀百姓,遂暗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率一百余人夜袭之,擒努尔哈赤妻弟佟养真及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等,随派陈忠等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史称“镇江大捷”。

    佟家是辽东大族,李成梁都要给他们三分颜面。但是,他们更喜欢跟着拿着刀子抢钱的老奴合作,毕竟挣钱哪有抢钱来得快?

    此战后,宽奠、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号称“牛酒迎劳者,不下数十万余。”,这场一路溃败中的胜利,使得全辽震动,建奴大恐。

    镇江大捷是明与建奴战争的首胜,扭转了一溃千里之局面,消息传到京城,朝野相贺,明廷破格升毛文龙为副总兵。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评价说:“自清、抚失陷以来,费千百万金钱,萃十数万兵力,不能擒其一贼。此一捷也,真为空谷之音,闻之而喜可知也。”

    御史董其昌也上奏说:“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永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

    毛文龙孤军深入敌后,是辽东巡抚王化贞所遣,而辽东经略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和,互相攻击不断。镇江之战后,王化贞绕开经略衙门单独报捷,熊廷弼更加不满,遂上言:“文龙发之太早,致使奴恨辽人,焚戮几尽。灰东山之心,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谋,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

    熊延弼把镇江大捷说成是“奇祸”,但这人就这脾气,朝中诸人都不以为意。叶向高则担心熊延弼的话寒将士们的心,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借故批评熊延弼上奏天启:“臣窃谓国家费数千万金钱,招十余万士卒,未尝损奴酋之分毫,而文龙以二百人,擒斩数十,功虽难言,罪于何有?以为乱三方布置之局,则此局何时而定?以为贻辽人杀戮之祸,则前此辽人杀戮已不胜其惨,岂尽由文龙故。”

    朝中只给了毛文龙一个官帽子,还非议不断。原因可能就是毛文龙的出身是武人,而不是进士领兵。

    镇江大捷后,位于毛文龙后方的登莱巡抚陶郎先对朝命阳奉阴违,不发一兵一饷相援;建奴却相当重视,先后派黄台吉、阿敏等率精兵五千人攻打镇江。毛文龙麾下只有一百多人,孤军难支,不得不携军民退入朝鲜。

    黄台吉等追击过鸭绿江,遣使暗通义州府尹郑遵,郑遵经朝鲜国王李珲的同意,与建奴联合。朝鲜、建奴大军合围毛文龙部于林畔,毛文龙率部进行了激烈抵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彼此战损相差无几。

    建奴损失不起……

    于是退兵。明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但一百九十七名追随毛文龙深入敌后的勇士,如尚学礼、王辅、张盘、尤景和、王承鸾、陈忠、时可达等,很多在恶战后幸存,并成为毛文龙开镇东江的核心力量。

    林畔之战后,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天启二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天启三年二月,加都督佥事衔,赐尚方剑。

    如果没有朱弘昭的到来,再过一年老奴扛不住,会遣使与毛文龙议和,结果人被绑到京师,毛文龙进位左都督,拿到了武人最高的军职。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一面招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辽东百姓,前后接济安置数十万人。一面遣将四出,不断深入建奴腹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成为后金大患。

    对于东江镇的作用,王在晋在辽东经略任上曾奏言:“今有毛文龙在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兵法》:‘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凭鸭绿之险,居隔江之近,文龙得其所矣。奴欲长驱而肘腋之间有虿毒焉,奴一动而毒发,屡攻之而不能去其毒,其天意留之以制奴之死命者乎?……奴之畏文龙甚也!”

    东林名臣陈良训,也就是那个害陈子壮倒霉的礼科给事中则认为:“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

    朝野一致认为毛文龙就是辽镇战事的救星,恨不得多几个毛文龙。他的威望非常的高,他的成功激励着一名名辽镇将士。

    就这样重要的一个人,在袁崇焕成为辽东巡抚后,拿着崇祯给的尚方剑,直接砍了拿着天启给尚方剑的毛文龙!

    现在,袁崇焕是朝鲜总督,就已经和毛文龙有了冲突。

    袁崇焕也想捞军功,可他没兵,想从东江镇借些兵将,属于有借无还那种,毛文龙不给,八月份袁崇焕上奏要把东江镇从辽东编制划出来,划到朝鲜去。

    问题是养活毛文龙部的是登莱巡抚袁可立,虽然两人都姓袁,也都是东林党人,袁可立辈分要比袁崇焕大一辈,与袁崇焕的老师内阁次辅韩爌是同辈人物。

    袁可立干什么都能干的出彩,当县令时修的堤坝,二十年后大雨周围五六县倒了血霉,而他治过的县完好无损。在登莱巡抚任上能很好的团结一切所能争取到的力量,比如毛文龙的东江镇,毛文龙搞不来钱,袁可立手里也没就会找商行借贷……

    东江镇是毛文龙拉起来的,真正的扶持人和领导东江镇的是袁可立和天启,你袁崇焕张嘴就要拿走已经成型,马上就要立大功的东江镇,袁可立怎么愿意给?

    也不放心把东江镇交给袁崇焕,说真的,袁崇焕不是有个好老师,东林如果不是为了拉拢韩爌,也不会吸收袁崇焕。袁崇焕就是靠着韩爌的余萌,受东林在辽东代言人孙承宗的提拔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再次重返镇江城,毛文龙先去祭拜了当年夜袭镇江时战死的弟兄。

    领东江镇右协,也是当年勇士之一东江镇副总兵陈继盛从亲兵那里取来一把香,点燃环绕乱葬的坟堆三三两两插着,随后对着新修的墓碑鞠躬,盘坐在毛文龙身旁道:“振南兄,各营营寨妥当,已分配好今夜巡哨暗号。另外就是朝鲜使者李正再次督促,希望我东江镇儿郎早日出发。”

    “姓袁的书生狠归狠,却领悟不到朝廷的意思。李正那边就拖着,这些朝鲜宗室过了鸭绿江,就没有回来的必要了。”

    毛文龙闭着眼睛,轻轻一笑:“还是齐王千岁对咱胃口,这朝鲜早该收回来,看着平白生出无数窝囊气。”

    陈继盛颔首道:“确实解气,可惜派了姓袁的来。和袁公相比,这袁崇焕除了杀人狠外,实在是找不出他有别的好处。”

    “他啊,就是来做脏活的,好好干,你我与辽镇将士不同,说不得可以替陛下督掌辽镇。”

    陈继盛微微露出笑容,很是开怀,又随即眉头一皱:“希望如振南兄所言,小弟只是担心战后朝中局势。齐王千岁得此大胜,我等又受千岁兵甲粮饷大恩,到时候该何去何从是个问题。”

    毛文龙睁眼,摇摇头道:“你我领军在外,如何能插手朝廷内的事务?等着吧,不管是陛下还是齐王,都是英武之人。咱锦衣卫跟着齐王也出了不少将才,何冲一个无名小卒都能名震九边,你我再不努力,他日与何冲见面,还不被这个后生笑话?”

    没错,这两个都是锦衣卫的秘线,毛文龙年轻时在倭寇侵朝时,就被本地锦衣卫暗桩相中,吸纳进来要派往日本。随后战事停息,这事也就耽搁了。

    之后毛文龙才在舅舅的推荐下,锦衣卫的运作下,进入辽东充当李成梁的亲兵!

    陈继盛深孚人望,在皮岛诸将中资历、威望居首,同时心直口快,被朝鲜人认为是皮岛军中较为开明的将领。他与毛文龙的关系,是非常的铁。

    历史上袁崇焕断东江粮饷八月,岛中饿殍遍野,白骨如山,又以议饷为名,诱杀毛文龙于双岛。

    当时陈继盛在侧警告说袁督师若要劳军议饷,直来皮岛便是,何必屯于双岛?还请大帅多带兵丁,以图万一。

    毛文龙则认为自己是一品左都督,总镇总兵,领尚方宝剑,谁人敢杀他?

    就算朝廷要杀,也要先夺官押回京师经三法司会审。

    然而袁崇焕心思密计,非常人所能猜测,诈称受皇命在身,专为处置毛文龙而来。毛文龙听罢,跪而求死,陈继盛及麾下兵丁愤而哀痛。因为听闻袁崇焕本为皇命,故夜夜哀嚎,却未有半丝悖逆。

    毛文龙为袁崇焕矫诏谋杀后,督师袁崇焕将东江镇分为四协,命令陈继盛,刘兴祚,毛承禄等人分管,后又合为两协,陈继盛,刘兴祚分领。陈继盛心向毛文龙,而刘兴祚深孚袁崇焕信任。

    故而袁崇焕此举分明为挑拨东江内乱,用心叵测。后来刘兴祚的弟弟刘兴治假言孙承宗之命,谋杀陈继盛,就此埋下祸根,刘兴治此举不无仿效袁崇焕谋杀毛文龙之行径的意思。

    袁崇焕因为“托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敌,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兵薄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行被正法后,陈继盛毛承禄等上书为毛文龙申冤昭雪,而崇祯碍于脸面,不准。

    所以,历史上毛文龙之死是非曲折很明显。

    而袁崇焕干的事情,与秦桧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现在的毛文龙,则是意气风发。

    因为随着军机处这个武内阁的设立,武将也有了出将入相的资格,他还有进步的余地,不会因为功劳过大而走了李成梁的老路子。

    东江镇上下,此时还不知道京师内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