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偷袭(上)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八月十四,甘肃镇酒泉肃州卫。

    从西宁撤军回来的贺虎臣巡视军营,他是保定人,在边塞投军因本土排挤问题又遴选去了京营,混到守备一级赶上登莱设镇,现在天津后转入登莱担任海防将领,屡次参与渡海作战,以战功升参将,是杨肇基在京营时的老朋友。

    这是个精通步骑舟船车炮战术的全能将才,各项考核最差也是上等。

    在中正军制革新时,贺虎臣由延绥镇副总兵升任甘肃镇总兵。军制革新就是一次清洗,宣大系、登莱系以及山海关即关宁系将领独霸北方军界,贺虎臣又赶上了这趟东风。

    四十岁出头的总兵,相对于现在何冲、高杰这一帮元从系来说远远不如,但比起过去也是重要的进步。若无意外,四十岁的总兵可以再干二十年,足以将家门经营成一方将门。

    三个儿子也争气,长子贺赞以武进士作为琼华宫宿卫下放天津十万新军赴日作战,叙功升任正营将,让皇帝送到了西北。

    次子贺诚年十八,几乎是国朝军人中最高个头,身高将近七尺,这不是汉七尺,是明七尺!站在那里,就像一座山一样。

    这么好的个头,自然不会被埋没,皇帝看重也可以说是当作人质,在身边担任宿卫。

    老三贺诠年十四,还跟在贺虎臣身边历练。若无意外将来也是进入宿卫的待遇,有着极高的起步点。

    军中喜欢起诨号,这就是贺家三虎,号称大虎勇猛敦厚,二虎忠义最长,三虎剽捷骁勇。

    相对前两位兄长,贺诠出生时贺虎臣已经是一军之主将,环境好,自幼便练了一身好骑术。就等今年入冬后去南京,参加元旦时京城按例举行的赛马,以此扬名京中。

    “父帅,兄长来信!”

    贺诠在辕门前跳下战马,高举着一封信嚷嚷着快步进入。

    营垒中两个营军士午休后站立,磨练军姿毅力。别说这里,现在的南京的士民也是开了眼,一营营的军士在南城外站着军姿。

    什么战功、士气,朱弘昭一概不管,先过不了军姿这一关,就别想着参加后面的队列、战阵演练。重视军姿、队列,完全是与戚继光一脉相承。这是军纪的体现,军纪不好,再强的战斗力也只是匪军。

    重视军容,是一向很重要考核标准。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抽风将甘肃镇的军队调到南京去,反正有铁路运输,调兵是非常容易的。

    从天启时期,陆续设立一系列军镇,施行强干弱枝之策,内四镇的建立就是避免地方尾大不除。内四镇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各处抽调来的。

    现在在这个基础上,皇帝、将府干的事情可以说是让将门有些难以接受。靠着铁路运输便利,军队换着花样调,在军士数额上吃空饷已经没了可能。唯一能吃的就是弹药消耗,其次军械补充、更替,都是由兵部来管,不好插手。

    失去兵权后的兵部,只是将府职能的补充,让武人压到头上去,兵部的老爷自然没什么好脾气。

    校场点阅台上,贺虎臣一袭绯紫比甲武服,头戴毡笠纳凉,瞪一眼行为轻佻的幼子,接过书信看了起来,不发一言。

    贺赞在信中也没说什么,例行的问候外,便问到吐鲁番的贡物运输渠道。

    从前年皇帝拒绝吐鲁番、哈密番的‘进贡’请求后,去年吐鲁番便没有走贡物的渠道,以民间买卖的方式通过嘉峪关,向内地售卖西域、中亚的特产,如葡萄干、无花果、巴旦木、石榴、玉石等等,换取丝绸、书籍、药材、茶、瓷器等等奢侈品以及生活必备器具。

    吐鲁番方面之所以能从叶尔羌汗国取得实质上的割据,靠的一来是地广人稀交通相对不便;其次就是靠着大明搞贸易拥有极强的财力,人口比不上西部汗庭,可能动员的军队多,也因为吐鲁番、哈密的历史人文因素,所以就割据了出来。

    从朝廷拒绝‘进贡’后,吐鲁番方面的财政就陷入了困顿。要知道,中土朝廷一向是很爱面子的,小藩这样的小儿子来进贡,自然一路上吃喝不愁。

    进贡一两银,回去时能拿十两银子,这么赚的买卖失去后,吐鲁番怎么混日子?这个道理也简单,儿子回家时带多少东西回去,爹娘会给更多的东西……

    骗不到大明的补助,囤积下来的东西又不能放着,只能民间运到内地去卖。这可不是进贡的队伍,一路上沿途地方衙门能把近半的利润吸走。

    吐鲁番方面的困顿很明显,贺虎臣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如辽王说的那样,现在的军队作战方式火力过剩,贺虎臣也知道这么个情况。只要粮食能跟上,拿着现在仓储的物资,他就敢挥兵西进。

    皇帝将甘肃镇交给他们贺家父子,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上阵父子兵,让他们当西征先锋。

    因为蒙古西征的原因,大明北部是以鞑靼称呼的漠南蒙古,还有漠北蒙古;此外就是更西北位于天山北的瓦剌诸部,天山南的叶尔羌汗国也是蒙古政权,伊斯兰化的蒙古;青海一带也是蒙古为主。

    吐鲁番,大明现在的朝廷已经用高昌来称呼这里,这个称呼是用来给西北军队鼓气的。

    甘肃的监军是李春烨,这个在关宁军团叛乱中倒霉被软禁的监军。在朝中冷落半年后,被打发到了甘肃继续当监军。

    被人阴了一把,现在李春烨长了记性,几乎是形影不离跟着贺虎臣,仿佛就怕贺虎臣做出什么坑他的行径。

    李春烨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祖上十八代与宋朝宰相李纲是堂亲,这个李纲就是负责汴京防守抗金的那位,被人卸磨杀驴后,靖康之耻就发生了。

    但也是苦命的人,父亲是个商人,外出行商时一去不返,没了音信;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苦顿。他常常感叹自己的生命轨迹与六有缘,六岁失父,十六岁中童生,二十六岁生子,三十六岁中举,四十六岁中进士,今年恰好五十六岁……

    本以为五十六岁的变动应在关宁军团叛乱一事上,由失职进而一步跌落下去;但皇帝只是冷处理,又将他启用。现在新的甘肃巡抚王化贞已经到了兰州,抵达武威后就会正式履职。

    如此强大的军政配合,自己也有幸参与,李春烨更是认定自己五十六岁的大变就在今年下半年,要么凭着军功一飞冲天,要么真的跌落深渊再无起复的希望。

    毕竟皇帝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不会再给与第二次机会。是云是泥,就在这下半年。故而,不仅死死跟着贺虎臣,更将军队盯得死死。

    打败仗可以,原因只能是技不如人,不能是物资问题。这就是李春烨给自己的底线,出了物资问题,最后都得他来顶缸。

    担心这个老头疑神疑鬼,贺虎臣一副儿子不成器的模样摇头笑骂,将书信递给一旁左首的李春烨:“李公,我家这老大就是婆娘性子,三五日一封信,让人觉得晦气。”

    毫不在意周围将领那鄙视的眼神,李春烨详细看着贺赞的家书,抚须笑道:“贺总兵过谦了,将门虎子不外如是。贺家三虎兄友弟恭,各处也是能看得见的。待老夫致仕后,贺总兵有心,老夫也是可以再幸苦幸苦,为国朝培养一位文武全才的。”

    按着皇帝的要求和出将入相的莫大荣耀,戴着文武全才帽子的官员,将来的仕途自然是一帆风顺。看看梅之焕、茅元仪、袁枢、卢象升,乃至是帝师孙传庭,哪个不是文武全才?

    做出一个承诺消解贺虎臣的怒气,李春烨也知道自己这种疑神疑鬼质疑同僚,当众翻看人家家书的行为很值得诟病,可他真的怕。

    嘉靖皇帝虽然聪明,与文官斗玩的始终在游戏规则内,都是上下斗,没有把军方牵扯进来,一同压制军队发言权。当今皇帝是靠着军队起家的,任何一个完全依靠军队的皇帝,都是强势的皇帝,让你死就就得死,没那么多说法。

    作为一个过来人,李春烨也多少理解一点天启皇帝的心思,孙承宗手里握着的辽军,始终是悬在天启头上的剑。若没有孙承宗的辽军即与东林一条裤子的辽军,当今皇帝也不可能获得那么大的军权。

    当时除了京营、天津、保定、昌平、蓟这内四镇军队不在掌控外,宣大、山东登莱、山海关都在当时朱弘昭的手里。完全充当的是京畿外围防卫力量结果,结果倒好,一群混蛋刺杀天启,内四镇、京营摇摆不定时,神机营一口气攻破天下雄关居庸关,于是什么都顺了。

    天启时期强干弱枝大策的最大果子,直接让现在的皇帝摘了,打的各处鬼哭狼嚎。

    反正,本朝内武人的地位很难动摇。故而,卖卖好也是不亏的,他李家也需要朋友。

    看完信,李春烨眉头轻皱:“这些番子挑了个好日子。”

    贺虎臣反应过来,也是笑笑:“的确是个好日子,难不成他们有什么想法不成?”

    藩属、卫所羁縻制度内的民间商队流动基本上是不管的,缴税就好。

    可明天是八月十五,从吐鲁番过来的商队会恰好经过肃州卫酒泉。甘肃甘肃,核心就是酒泉的肃州卫、兰州的甘州中护卫合并来的名字。

    吐鲁番的人,想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