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垂直控制体系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腊月十九,以效率为核心的将府做好规划,全员来到武英殿做述职。这种事情秦良玉一个人就能做,但有一点点争论将府内部无法平衡,需要皇帝来拿主意。

    毕竟处在一个火器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个大变革时代,很多过去的理念行之有效的理念都要改变。

    武英殿这里,已经完成初步铺线改造,整个殿内的金砖都给扒了,铺了一层漆包的铁线网,再覆盖木板,铺上地毯。

    电力这一片已经可以靠手工做出发电机,铜线包漆不是什么高难度工作,庞大人力砸下去,堆出几座简陋发电机不难。难的是让电压稳定,还有灯泡制造。

    但弄一座庞大的电热地板不是问题,不怕电压不稳,反正也高不到哪里去。

    不同于齐王府的水管地暖,武英殿的地暖全靠电力。电的来源还是水力驱动,好在南京这地方冬季虽然下雪,但结冰情况并不严重。或者夜里结一层冰,白日里消融。

    殿内,朱弘昭放下将府的厚厚折子,明年的将府的工作也不重,总的来说就三个方面。

    第一是新式军装全军列装问题,攒了两年的军装足够使用,安排好专员负责,就能将新军服发下去,不算什么大事。

    第二则是水师列装战船,明年六月左右,第一批宝船就能下水。如何分配是一个问题,南洋问题越来越重,将府倾向于列装南洋水师。

    但颜思齐所部的忠诚值得怀疑,再装备这国朝汇聚无数人力物力砸出来的宝船,担心难以控制颜思齐。

    第三就是新式军阶贯彻工作,国朝各处的军官重新评定军阶,这个评定工作将府可以将基层的做完,中层以上就需要皇帝来弄。将府评定基层的标准,需要皇帝示下。

    这些都是早有预案,拿出来就可以执行的。争论不下,需要皇帝点头的多是地方警役配备。警役力量不能无限制增长,为现役两倍人数即好。如何分配这股力量,不仅要与各省人口挂钩,还要看侧重点。

    警役人数还在还没达到界限,今后几年陆续退役的军士才能填上这个坑。

    “朝廷商队在南洋遇险,折损七十四人。虽有斩获,可终究大损国朝颜面。明年宝船下水,臣的意思是列装南洋水师。伺机决战,一举荡平为祸东南沿海、祸乱南洋诸藩之荷兰红夷。”

    秦良玉一袭鲜红色喜庆蟒袍比甲,头戴鸾凤霞冠,盘坐在将府众人之前,身边左右两侧是同样蟒袍的何冲与蟠龙袍的潞王朱常淓。

    朱常淓就是个摆设,气定闲神饮着茶,不像将府其他成员那么拘束,谁让他是国朝亲王。皇帝家宴上,都是要坐在上首的长辈。

    将府的考虑是先将南洋的西夷战船一口气给报销掉,恢复这里的霸权。现在的颜思齐已经有实力干掉南洋红夷舰队,但为了妥善,一直在等着,熟悉着南洋航线、情况。

    毕竟水师战斗不同于其他,茫茫大海上,重金打造的战船一旦战败,又远离后方,全军覆没的概率很大。因为战败了,战场太远往往很难逃回海南军港。或者逃走后,担心军法责罚,索性扯旗去当大好前途的海盗。

    握着折子,朱弘昭沉吟:“此事不急,距离宝船下水还有半年时间,配备到南洋、北洋要根据半年后的形势再说。”

    因为,两瀛省的人为大饥荒计划已经启动,需要北洋水师出力镇压。

    瀛洲这地方,中间是山,平原呈环形分部。大灾荒爆发后,是不可能全面守住的,会收缩防御。这种时候,北洋水师就是唯一的机动力量,如征日作战过程那样,作为那根线将各点孤军串连,从西向东,一层层再推一遍。

    各点临海驻扎,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可以长久的耗下去。耗到,无数人饿死,乱军崩溃为止。

    没有乱军,就自己制造乱军。以叛军作乱难以救济为由,就能眼睁睁作壁上观,看着大量该死的人,饿死。

    主要三个核心问题,宝船分配这么一件事就这么搁置下来。随后又详细分配了各省配备警役的份额,毫无疑问,南方依旧是重点,尤其是两广。

    广西土民造反是有传统的,明初就在造,时不时还在造;广东就更简单了,乡村争水源械斗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有时候因为嫁到张家的李寡妇回娘家要再嫁给姓王的,张家阻止也会爆发上万人死伤数十的械斗……

    对于宗族械斗,就像挠痒痒一样,听到消息时你要管,人家已经打罢又一起吹牛晒太阳;你不管,隔三差五的就来上那么几次,每次都记录在地方志、史册里,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甩都甩不掉,这是很烦的。

    作为一个以名垂千古为目的的皇帝,朱弘昭最烦的就是这类械斗以及舆论声讨。

    警役今后会按着新的军阶、编制来组建,一省最少是一个旅,军团、旅将是常设单位,下面的团作为临时编织与常设单位两种,下面的营是基本固定单位。

    看着将府对于警役编制的计划,与现役部队有稍稍的变化,变化就在于团一级。警役部队不需要高强度训练,军械装备也远远落后的现役,毕竟警役吃的是地方财政,不是皇室给的皇粮,不能让他们有太强的武备,能压制乱军就好,最好还是被现役克的死死。所以警役的武备水准定在什么段位,就是一个很需要考量的问题。

    再说编制,现役军队的团编制是固定常设单位,警役团则是由几个数量不固定的营组成,作为战斗群团。说白了就是取消团一级对下属营的强控隶属关系,虚化团一级的职能权力。增强旅一级,对营这个最基本的指挥单位控制能力,预防地方做大。

    现役不足,动员警役部队充入现役时,就是以营为单位补充进来,杜绝团这么大的集体参进来,尽可能的预防警役对现役的渗透。

    这是对动员体制的补充,说的看起来都是新名词,其实还是宋朝那一套。口对口对接,,现役等于是禁军,警役与地方厢军没区别。差别就是宋朝的禁军由厢军精壮组成,而本朝的警役由现役退役后组成。

    警役旅一级就是上限,直接隶属地方都司府,调动权在按察使司,给养由布政使这个政司负责,分化警役力量,不让警役吃一家的饭,由一家训练,还听一家的调度。

    再避免团一级对旅一级的对抗,使得旅一级可以直管到营一级,进行垂直管理,增强对基层掌控力。

    警役营一级下面,进行名称上的简化,基本上是按着军中口头称呼来的。

    明初时,千户千总、百户把总之类的军中听的也别扭,口头称呼就是千总为大队千余人,把总三四百人为中队,下面的哨自然就是小队。

    现在就是普及,按着军中简化的口头语进行简化称呼,即营以下为三个大队,大队下面是三个中队,施行三三制。

    此前军中基本上是比较混乱,上层指挥隶属关系往往是五五制,但其中战斗单位还是三三制,多出来的那两部,就是指挥核心所在的中军,与负责后勤运输的后军。往往中军、后军是抱团行进,兼并指挥、后勤职能,抱团后以人数弥补后勤辎重的战斗力不足。

    战斗单位三三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将后勤部队抽离战斗编织,警役后勤由地方政司负责,警役部队自然不需要搞专门的后勤小分队。

    现役也是如此,战斗单位此前基层是四四制,留下指挥所在的中军,剥夺后勤职能所在的后军。

    一个大营六个小营,是加强后勤配备产生的结果,拥有独立作战能力。步军、骑军、炮兵车兵、后勤,一应俱全。

    现役部队的基础单位是小营,改大营为团只是名称变动,不伤筋动骨,可以改动。但四四制的营下隶属关系不好变动,一变短时间会有混乱。

    看着将府对警役部队的改制方案,朱弘昭已经看到了将府的后续动作。那就是机会合适时,将四四制的营,改为三三制的营。

    缓缓点着头,提着朱笔在将府预案上写了一个‘准’字。

    将府的事情就算是完了,至于将府预算开支,这个没必要申请,反正都是由皇室垫付,也越过的将府向下面拨钱,与将府大员没关系。

    他们的确有对军队的改制、规划权力,可没有财政权就没有真正的指挥权。

    拿谁的的银子给谁卖命,很简单的心思。

    皇室的银子给将府,再由将府发下去,多了环节必然多出一些虚耗之类的事情,而且会让下面的人产生不好的想法。如为了军饷,向将府大员靠拢。

    所以没必要把银子给将府,都是由皇室直接发放到营一级,越过中高级军官。

    将府改制再削弱他们眼中的中层控制力,那么在朱弘昭严重,将府就是个中层中转衙门,能做事就行了,没必要增强的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