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殿试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在李邦华、许显纯船队扬帆、满载而归的时候。

    南京城,终于开始了自北迁之后的第一次殿试。

    这次殿试场地就在神烈山上,风景不错,远比在宫里要舒爽。

    三司五寺六部各方面重臣齐至,不分文武皆穿宋式公服,戴着展脚细长硬翅乌纱,赐宴旁观。

    最高御座上,四周星宿、五色五方旗如林密布,姜黄色帷幔拉起,朱弘昭为表郑重穿着黑底红色十二章纹龙袍,头戴缀珠冕冠。

    远远望去,他整个人似乎被玉给裹了,玉带,两侧各种礼仪缀玉用器密密麻麻。

    而此时,已经回到宜兴老家赋闲的周延儒成了家乡各路巴结的对象。因为周延儒实在是被皇帝吓坏了,连身体本能都吓坏了。

    以至于想沉湎酒色麻痹自己,都有些困难……

    会试选出的正榜、副榜两榜贡士依着会试排名,在山道台阶上向下延绵,人人身穿公服,头戴网巾,提笔答题。

    殿试就考对策,为了省事情,在会试排名不变的情况下,人人只要不出错就能保证原有排名。除非你上面的人答题失误被刷下去,后面的人才能往上前进。

    对策之后,就是朱弘昭面试,问话。

    这一关,只要考生心理素质过硬,不要圣前失仪,那也就没多少问题。

    礼部尚书周道登作为主考官,尾巴夹得紧紧,不敢坐在考官序列,在下面走动。毕竟方从哲、刘一燝这两位前首辅、士林泰斗就坐在两侧,他实在是不敢拿大。仿佛一个跑腿的,在下面走动,看着发卷进度。

    殿试的考题摆在面前,陈子龙傻眼。

    五方五帝五气五经五色五行五德五京五军,何解。

    一连九个五摆在面前看的人眼花,仿佛不认识这个五字了。

    九选三,答三个就行。

    所有人都傻了,这题怎么答?

    上一次殿试策对就简单了,题目就‘吏治人心’四个字。虽然皇帝行事有那么一点点不讲规矩,不选书经里的题目,或者空洞的时下热议形势问题,可上一科的题还能看明白。

    这一科的题,谁能看懂!

    就连考官团队接到题也是一愣,方从哲白眉皱了又舒,缓缓点头。他已经看出答题套路,选择自己熟悉的不同词组进行关联答题,基本上就能把侧重点显露出来。

    另一个副主考官刘一燝摸着下巴,他思考自己破题的核心,想到的就是‘九五’。

    陈子龙皱眉,暗暗咬牙决定赌一把,选择五方作为破题,起讲第一竖行写下‘世界几何,五方总摄也’九字。

    以‘世界之大即五方’起讲作为背景,核心思想则是‘世界大同’,主讲五京为根基布局掌控五方,以五德相生思想作为发展纲要,以达成‘世界大同’。

    五德思想是侍从司内部讨论的东西,朱弘昭与天启谈过,并不想直接抛出来。他是皇帝,中兴皇帝,他就是改五德为七德,也有人会跳出来摇旗呐喊,帮他将这个东西圆上。

    这东西太敏感,涉及到社会形态发展,还不到时候。

    会元陈于泰是第一个拿到考卷的人,坐在第一排左首第一,眉头皱的紧紧。每人面前只有一张纸,没有给你打草稿的余地,只能心里推衍布局。

    他想了又想,不敢赌,选了个中规中矩的词组组合,以上古五帝治世起讲,佐以五经之圣贤教化,核心思想是‘教化’,词组是五帝、五经、五德这一套。

    陈子龙选的答题路子是以后发展,陈于泰讲的先贤过去,提倡古风,道德治世。

    毫无疑问,陈子龙的路子更危险,在考官那里,会打上狂妄的标签。

    各路贡士一些脑子实在转不过弯不知道怎么答题,只要脑子转过弯来,其实挺好答的,只要选出三个词组能扯到一起,就算完事了。

    最简单的词组组合如偏向道家的五气五色五行,乃至是五德学说。

    五经更好切入,五帝又是儒门推崇的上古先贤,五京涉及国朝政局是可以名正言顺夸皇帝手笔的词组,五军也是一个万能的,可以各种颂扬国朝制度的词组。

    贡士里,只有陈子龙率先动笔,因为他一向胆子大,也是副榜贡士不怕刷下去。再说,他选择五德主讲就已经是作弊,写的好不好不重要,只要卷面干净没有别字,一切成绩全看皇帝的心思。

    当然,殿试时就没必须糊名了,所有贡士都是一手墨迹饱满,字正方圆的馆阁体。馆阁体这是一种公文书写字形,也是一种诗词风气,即辞藻华丽夸功拍马屁的一种派系。

    官员席位,武官集团除了秦良玉认真思考考题外,其他的该吃吃该喝喝,也就剩下一个虎贲司虎贲中郎,上军校葛麟这个举人功名的军官在思考。

    文官团队集体静思,殿试考题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是皇帝选士的关键,是皇帝心病所在。

    上一科就是‘吏治人心’,满篇行文以酷法为核心的余煌成了状元,随后就是连续不断吏治整顿,数次发生半省官员上下集体下牢的大清洗。

    袁可立看着五气五色这类道家色彩浓烈的词组,稍稍花白的眉毛轻皱,这绝对不是皇帝给纯阳党面子。

    而五德一词,让袁可立有些难以接受。

    很多人相信他的吕祖座下童子转世,他也这么相信。对于道家五德学说,他依旧是老一套,无法接受新的五德学说。

    袁枢是清楚新五德学说的,与袁可立讨论过。

    袁可立的观念还是老一套,一朝一德,大明就是火德,朱、南方、明,逆克蒙元的水德,这就是火德大明的煌煌历史。

    而皇帝的新五德学说里,大明已经不是国初时的蓬勃火德,而是厚重、迟暮的土德。按着皇帝的学说,大明在气运上保证国祚延绵,只能土生金,进入金德时代。

    到底什么是金德时代,火器、铁甲战甲、电、对外森寒兵锋,对内滚滚屠刀,都是酷寒金德之一角,袁可立已经看到了这冰山一角,可就是不愿相信。

    而且他已经很累了,只想完成这五年任期,平平稳稳渡过。

    他努力压制北方行社与南方复社之间的学说冲突,而新五德学说更能冲击士林。这是皇帝的学说,天家的学说。

    只要这东西在人心立稳,那么,皇室天家将会拥有学统,在思想上影响士林。

    皇帝不可告人的财富积累是在山东完成的,在他眼皮子底下完成的。抱着对未来最坏打算,袁可立坐视朱弘昭黑白通吃,暴富。

    独立于国库外难以统计的庞大财力,恢复先秦制度正式从制度上拿走兵权,皇帝天然拥有的法统、道统正义性,若在加上影响士林发展、人心思想的学统。

    那……哪怕新五德学说是走不通的,如‘世界大同’好看却不顶事,只要握住了学统,依旧能达到延长国祚的初衷。

    而倒霉的,不是中下层士绅,而是袁家这样一个地区的士林领袖,某一学说的掌舵家族。

    这种学统的力量是很大的,如周道登就是因为祖上周敦颐是理学四大家,所以这一家子门生遍及天下,吃喝不愁。人人都要借理学的帽子,扶助周家就当是入会费。

    再如余姚王阳明,在孟学、理学这条路上推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心学。灵牌列入圣庙不说,甚至屡屡有人提议让王阳明取代孔子,成为圣人。

    王阳明被追封为新建伯、新建侯,现在更是追封为新建郡王,世袭新建公。王阳明的军功已经过去了百年,现在不断追封,就是王家握有此时最流行,受众最广泛的心学学统。起码名义上,王家只要没绝嗣,就握着名义上的心学学统。

    那王家日子过的好不好?

    非常的不好,内部为了争爵位,加上朝廷故意拖延和稀泥,整整闹了两代人,还没把爵位归属扯清楚。

    现在不断追封、加封,王家有着新建公的爵位,却始终决定不出胜负,国朝始终也没有新建公其人,有的只是新建公爵位,以及享受超品待遇,不断争夺爵位的一对堂兄弟。

    没法子,王家只是名义上握着心学学统,可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内部出现继承矛盾,便在内部矛盾,外部不怀好意的扯皮中,不断加剧王家内部矛盾,导致握有心学名义上学统的王家,始终只能生活在内斗中,根本无心去经营手里的学统名分,无法稳固学统带来的丰厚、看得见看不见、眼前以及未来的好处。

    而朱弘昭登基后又是连续两次抬升王家爵位,结果就是更严重的加剧王家内部矛盾。

    前前后后三十多年下来,各处有心无心的配合下,使得本可以成为士林第一大家族、第一文阀的王家,始终处在一种内乱状态中。也因为这种内乱家仇,不断消耗心学正统这顶帽子的元气。

    或许等到新的流行学说取代心学后,王家的内斗才会告一段落。

    而皇帝已经这么厉害了,又握着那么多的资本,此时新五德学说在士林立稳后,扎根人心……真是难以想象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