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鹰卫之主

君不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不良引最新章节!

    阴暗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的刺鼻的霉丑,顾洛雪极力贴在死牢的角落,昏暗的月光从巴掌大的铁窗透进来,那是这里唯一的光亮,大理寺狱最底层的死牢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沉寂让丁点声响都会变得异常清晰。

    顾洛雪曾经最大的心愿便是惩凶缉恶,以将恶贯满盈之徒绳之以法为傲,但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身陷囹圄而且还是自己走进来。

    顾洛雪隔着铁窗远眺,灯火勾勒出长安城的轮廓,终于明白秦无衣为何对美食与美酒如此执着,在这里只关了一天,让顾洛雪最期盼的竟不是沉冤得雪而是那些令她想到便垂涎三尺的佳肴。

    顾洛雪用石子在墙上刻下一道道痕迹,铁窗外传来的打更声,每响一遍她就刻一道,推算时辰秦无衣和其他人已经登船离开中土,顾洛雪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终是透着少许的遗憾。

    只是顾洛雪有些不解,看守此处的牢役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而且外面也听不到丝毫声响,就在顾洛雪疑惑之际,细微的脚步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顾洛雪侧耳聆听是有人入了牢狱,而且来的只有一人。

    脚步声由远至近,不像狱卒那般专横跋扈,踏地之音轻缓有力,步调始终一致,好似山崩地裂也不会让来人有半点惊慌。

    顾洛雪听过这脚步声,前后一共两次,一次是在皇宫的花苑,还记得顾玥婷一句百花争艳不如一枝独秀时,这脚步声带着嘉许和欣赏而至,也就是那时,顾洛雪一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迈出和那人一样的步伐。

    另一次是在皇宫中的佛塔,依旧是那个人,脚步声也未变,只是比之前少了锋芒却多了历尽千帆的沉稳。

    顾洛雪从墙角站起身,看着武则天的身影慢慢逼近,身后未跟随有侍卫和婢女随从,站在牢房外掀开低掩的斗篷。

    “卑职顾洛雪参加太后。”顾洛雪跪地迎拜。

    月辉照射在顾洛雪那张坚毅不拔的脸上,武则天掀斗篷的手硬生生悬停住,怔在原地良久后忽然畅声大笑。

    笑声让顾洛雪不知所措,武则天好似遇到一件极其开心的事,笑声根本没有停歇的意思,看武则天的动作,应该是极力想要控制但却又无法忍住。

    “你不是我要等的人。”过了很久,武则天才慢慢平复下来。

    “太后要的不过是一个结果和真相,至于谁告诉太后并不重要。”顾洛雪不卑不亢回答道。

    “平身。”武则天饶有兴致看着顾洛雪,好似见到她让武则天莫名高兴,“本宫没想到你会来。”

    顾洛雪双手奉上从秦无衣身上得到的木匣:“卑职幸不辱命,已查明妖案真相。”

    “他呢?”武则天甚至根本没有去瞧那木匣一眼,仿佛顾洛雪的出现突然变得比妖案真相更有兴趣。“本宫许他三月限期,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回来复命,为何不见他来?”

    “他不会来了。”顾洛雪偏头看了一眼墙上刻痕,直言不讳道,“他已登船远赴东瀛。”

    “哦,他去东瀛?”武则天又笑了,比上次笑的更大声,喃喃自语道,“换作别人本宫还相信,可他绝对不会。”

    “卑职不敢有半点欺瞒,他的确已离开中土。”

    “本宫没有指摘你,只是好奇他有心愿为了,居然能放下执念东渡,这倒是不像本宫认识的他。”

    “太后圣命,他本意并非想要置身事外,他原本是准备好回来复命,是,是卑职在他酒中下了迷药,他未尽之事,卑职愿为他承担。”

    “原来如此。”武则天走到牢门处,笑意斐然看着顾洛雪,“本宫猜测,他一定告诉过你,妖案无论真相如何,已牵扯到皇室中人,本宫为了皇室威严定会肃清所有参与侦缉此案之人,可是这样?”

    顾洛雪点点头。

    “他可不是危言耸听,本宫确有此意,入了这死牢恐就再没重见天日的机会。”武则天笑意凝固在嘴角,意味深长问道,“你为他赴死,可悔?”

    顾洛雪毫不迟疑:“不悔!”

    武则天再次放声大笑,这次笑的上气不接下气,顾洛雪一脸茫然,不知自己的回答到底为何让武则天如此开心。

    “本宫与他有三月之期的约定,你可知本宫为什么确信他限期一到定会回来复命?”武则天边笑边问。

    “他重诺守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顾洛雪脱口而出。

    “错!”武则天摇头继续问道,“本宫再问你,你可知他为了心愿是何事?”

    “手刃烛阴,为叶阡陌报仇。”

    “错!”武则天依旧摇头,然后再问道,“妖案为祸社稷,可知本宫为何执意要他追查?”

    “他有勇有谋,世间无二,能堪此重任者非他莫属。”

    “还是错!”武则天打开牢房的门,示意顾洛雪出来,“你能心甘情愿为他赴死,可见你对其应该甚为了解熟悉,是这样吗?”

    顾洛雪接连答错三件事,原本以为与武则天的相见,话题会以妖案始末为主,没想到武则天对此好似没有丁点兴趣,反而是对秦无衣格外关注。

    顾洛雪点头:“卑职虽与他相处只有三月,但他为人令卑职信服,他为救卑职能不惜性命,卑职亦然能为他赴汤蹈火。”

    “你是故人之女,本宫微时承蒙令尊施以援手,顾家于本宫有恩,本宫不能恩将仇报,本宫给你一次机会。”武则天和颜悦色道,“本宫再问你一件事,很简单的事,只要你能答上来,本宫立刻放你走。”

    “请太后示下。”

    武则天轻描淡写问道:“你既然对他如此了解,可能告诉本宫,他是什么身份?”

    顾洛雪一怔,无言以对。

    “秦无衣,除了这个名字外,关于他的事你知道什么?”武则天似乎早就猜到顾洛雪答不上来,淡淡一笑道,“他的来历,他的过往以及他为何会答应接手妖案,没有一件是你知道的,简而言之,他除了让你知道了一个名字外,你对其一无所知。”

    “不重要。”顾洛雪神色坦然道,“朋友之交贵在交心,卑职与他心意相通已足矣,至于其他事卑职看来并不重要。”

    “是吗?”武则天并未与顾洛雪争辩,“本宫知道,知道关于他的所有一切,你若有兴趣,本宫倒是愿告诉你。”

    顾洛雪虽不介怀秦无衣直到最后都没有告诉自己身份和来历,但还是想在临死前知道,自己甘愿用性命去维护的人到底有怎样的过往。

    “卑职想知道。”

    “关于他的事,先要从他师傅魏临渊说起。”武则天拂袖而立,看着顾洛雪娓娓道来,“太宗尊其为智囊,其人擅谋略精才智,雄韬武略深不可测,于大唐有定鼎之功,若不是淡泊名利执意不肯受封,必定会图显凌烟阁,贞观十六年,发生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幸有魏临渊出谋献策才拨乱反正平息祸事,正是此事后,太宗对其更是言听计从。”

    “贞观十六年……”顾洛雪回想片刻,“难不成与李承乾有关?”

    “李承乾本是太宗长子,后被立为太子,因此有恃无恐,不良于行,忌惮胞弟李泰有谋嫡之心,伙同勾结逆臣以及皇室宗亲起兵逼宫,被魏临渊识破才保太宗无恙,事情败露后,李承乾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等人皆处死。”武则天点头说道,“能平息此祸,魏临渊居功至伟,最让太宗对其敬佩的是,魏临渊高瞻远瞩,一针见血指出太子逼宫之祸中最大的隐患。”

    “隐患?还有什么隐患?”

    “李承乾起兵逼宫,表面上看是以下犯上图谋不轨,实则在李承乾背后波涛暗涌,是各方势力与太宗的角力。”武则天直言不讳道。

    顾洛雪疑惑不解:“还有敢与太宗抗争的暗流?”

    “门阀!”武则天脱口而出,“李家能显贵称帝,全靠门阀士族的鼎力支持,这才能让高祖起兵反隋开创大唐,李家虽然坐了江山,但门阀士族的权势甚至远超皇权,今日能助你,他日便同样也能毁了你,隋亡有天下民心尽失之因,但最大的根源也在此,李承乾的背后有门阀扶持,一旦李承乾得帝位便可趁机谋权。”

    顾洛雪恍然大悟。

    “魏临渊向太宗直谏,李唐之患,祸在门阀,其中以十大士族最尤烈,长此以往必会触动江山根基,太宗采纳魏临渊计策,筹建专门用来监视门阀异动和收集各个势力情报的秘密机构。”武则天神色凝重道,“由魏临渊亲自挑选,这些人以鹰形刺身为凭,直接受命于当朝天子,虽不在大唐的十六卫中,但太宗秘封为鹰卫!”

    顾洛雪闻之,立刻想到臧行之和苏十安胸口被削去的皮肤,以及两人慷慨赴死前展开的那面鹰旗,再联想到那只如影随形跟着秦无衣的鹞鹰,瞬间明白一切:“他,他原来是鹰卫!”

    “魏临渊此举奇功一件,不但为太宗解决了后顾之忧,也让门阀士族不敢再有僭越之举,李承乾被废之后,太宗忧虑太子人选,原本是想立李泰,魏临渊谏言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倘若这两人其中为帝,将来势必会兵戎相见,手足相残,唯有先帝仁厚可堪帝业,太宗权衡再三采纳魏临渊之言,可以说先帝能登帝位,魏临渊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先帝继位后对魏临渊礼遇有加的原因。”

    “然后呢?”顾洛雪追问。

    “太宗将社稷交予先帝,一起交托的还有不为人知的鹰卫,在魏临渊的统领下,鹰卫羽翼渐丰,分工明确,并且完全渗透到各个门阀势力之中,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秘密力量。”武则天毫不隐瞒,在顾洛雪面前和盘托出,“而魏临渊因为精通医卜星象,借助驻颜术长生不老,先帝惊为天人,封其为“天机上人”,本宫有幸曾一睹上人风采,词尽难赞,真乃神人也。”

    顾洛雪更在意,秦无衣在整件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太宗授意天机上人成立鹰卫,最主要是用来监察门阀士族的异动,但太宗念起这些门阀有定鼎之功,一直以怀柔为主,等到先帝继位后事情有了转机。”武则天波澜不惊道,“太宗一代英主,门阀士族即便有图谋不轨之心,也不敢在太宗面前造次,而先帝仁厚却让这些人误以为先帝软弱无为,加之新皇刚刚继位不久,朝局动荡不稳,先帝虽贵为帝王,但皇权处处受制于各大门阀,各方势力见有可乘之机便又开始蠢蠢欲动。”

    顾洛雪听的入神,这些皇权秘事知晓的人凤毛麟角,武则天能巨细无遗告之自己,并非是出于相信,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顾洛雪深知自己知道的越多离死就越近,但能到此早就抱着必死之心。

    “先帝不会放任自流,又如何防范危机?”

    “先帝对上人言听计从,请上人出谋划策,上人告之若对门阀不加以约束控制,假以时日,这些手握权势的门阀早晚会祸乱李唐江山。”

    武则天一边围着顾洛雪踱步,一边娓娓道来,太宗怀柔之治让这些门阀士族失去了对皇权的敬畏之心,社稷到了先帝手中时,这些门阀更是变本加厉,可这些终是错会了一件事。

    真正仁厚的帝王是太宗,至少先帝与之相比更为雷霆果断,与其养虎为患还不如斩草除根,但君王兴杀必师出有名,肆意杀戮难服众不说,还会引发生变,所以先帝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向门阀士族展示君王之怒的理由。

    “废后!”顾洛雪听到此处豁然开朗。

    “本宫之前就告诉过你,本宫本就是先帝手中的一把刀。”武则天点头,神色平静道,“先帝接本宫返宫,有先帝的情义,但也是上人的计策,这些门阀士族把持朝政太久,树大根深导致朝局如同一潭死水,水清则无鱼,需要有人激起波澜,本宫便是投入这潭死水的石子。”

    “先帝能继位自然有上人的功劳,可长孙无忌同样功不可没,先帝为什么首先铲除的是长孙无忌,他不但是顾命大臣也是先帝的亲舅。”顾洛雪大为不解问道,“难道因为太后的介入,真让长孙无忌起了谋反之心?”

    “你跟随他时间也不短了,他就没有告诉过你什么叫成王败寇,有没有谋反都是君王一句话而已。”武则天淡淡一笑道,“本宫先后胜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实则是赢了她们背后的门阀,长孙无忌一直力保王皇后,其实保的便是士族权势,此举触动了先帝的底线,何况当时长孙无忌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他便是最大的门阀势力,要想制约门阀势必要先向长孙无忌开刀,你说的没错,长孙无忌终究是先帝的亲舅,先帝念其血亲和辅佐之功,迟迟不忍对其动手。”

    “可后来长孙无忌因图谋不轨被先帝下旨自缢,是什么原因让先帝痛下杀心?”

    “要杀长孙无忌的不是先帝,最后取长孙无忌性命的也不是先帝。”

    “啊?!”顾洛雪大吃一惊,“那,那是谁?”

    “是天机上人,先帝不忍杀亲,上人直谏让先帝以李唐社稷为重,宗,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已有三十余载,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上人将其比之为王莽、司马懿之流,更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先帝,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先帝下杀心。”武则天提及魏临渊时,敬重之色溢于言表,“上人执意要让先帝斩杀长孙无忌,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长孙无忌乃是门阀之首,倘若先帝连自己血亲都能赐死,便足以威慑到其他士族。”

    “可当时长孙无忌在朝中已经营多年,先帝就不怕动一发牵全身,盘根错节的门阀群起而攻之?”

    “怕,当然怕,先帝初登大宝时情势远比现在还要危急,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社稷崩塌。”武则天笑意轻松惬意,“不过当逆臣贼子都长埋黄土时,便就不在怕了。”

    “先帝打算铲除异己?!”

    “明君不好杀戮,当该以德服人,先帝要清除那些居心叵测者,但却不能污了先帝的手,本宫帮先帝开了头,后面的事全交由上人全权处理。”武则天所说关系数以千计人的生死,可从她口中说出来像是一件无足轻重的趣事,“鹰卫最初的任务是蛰伏收集情报,自从诛杀长孙无忌的余党后,变成为先帝清除异己和障碍的刀,鹰卫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渐掌握拥有生杀大权的秘密组织。”

    “鹰卫可以随意杀戮?!”顾洛雪大吃一惊。

    “鹰卫只是先帝手中另一把刀而已,先帝要灭谁只需告之天机上人名字,其余的事先帝便不会再过问,也无须过问,因为从先帝说出这个名字开始,这个人和其门第都会在几日后尽数被屠。”

    “鹰卫到底杀了多少人?”

    “记不得了。”武则天表情平淡,“不过杀的人越多,李唐社稷的根基便越稳,等到那些不肯安分守己的门阀势力相继被铲除,先帝不再受制于人,皇权得到空前巩固,先帝更加将天机上人视为肱股之臣,同时也意识到鹰卫的重要性,授意天机上人继续发展壮大鹰卫。”

    “他,他也参与了这些屠戮……”顾洛雪唇角抽搐。

    “秦无衣崭露头角要到显庆十五年,他自幼被天机上人收养,视其为继承衣钵之人亲自加精心培养,他从小就展露过人的天赋,才智双绝、冷酷无情同时刀法出神入化无人能敌,他是在不断的磨砺和厮杀中成长,目的就是为了让秦无衣有朝一日统领鹰卫。”武则天终于提到秦无衣,巨细无遗告之顾洛雪,“上元元年,天机上人寿终正寝,秦无衣成为鹰卫之主!”

    “鹰卫之主……”

    顾洛雪在嘴里回念,终于明白秦无衣的身份,但知晓后又莫名后怕,这个称谓将秦无衣拖入永不见天日的黑暗中,他才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难怪他会对杀戮习以为常,他的冷漠和决绝完全是因为见证太多死亡铸就而成。

    “秦无衣统领鹰卫一共六年,这六年间他作为鹰卫之主,奉先帝之命,对危及到皇权的各个门阀和宗亲进行打击和清除,每一次行动都是由秦无衣亲自策划并且实施,因为秦无衣杀伐果断,冷血无情而且才智过人,每次行动都顺利完成,不留丝毫破绽和线索,因此深得先帝信任。”武则天继续对顾洛雪说道,“先帝赞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若没有后面的变故,秦无衣的成就绝对不会在天机上人之下。”

    “变故?什么变故?”

    武则天叹息一声:“他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

    “叶阡陌?”

    “看来他真是对你坦诚相见,此事是他一生都难以弥补的伤痛,本宫以为他会封存内心永不提及,没想到他居然会告诉你。”

    “他如此聪慧机敏之人,竟然会在这名女子身上乱了方寸,我若是他,最初与此女相遇时,就该一刀将其了结,虽事后会有诸多懊悔愧疚,但也不至于发展到后来地步。”武则天幽幽道,“秦无衣至今对此事耿耿于怀,殊不知归根结底他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太后不该这样指摘他,叶阡陌被烛阴所杀,他为此事抱憾终身,烛阴才是罪魁祸首,太后何必再去中伤一名伤心之人。”顾洛雪据理力争。

    “你跟随秦无衣三月,该知他性子如何,你们在宋府时,宋宸只是踢你一脚,他就能为你断其肩骨,可见秦无衣睚眦必报。”武则天意味深长问道,“你既然也知秦无衣对叶阡陌之死抱憾终身,为何不见他去寻烛阴复仇?”

    “他,他说等妖案结束后会去寻烛阴了断。”

    “这么说,秦无衣一直都知道烛阴是谁,你怎么就不想想,是什么原因他一直留着烛阴性命呢?”武则天继续反问。

    “卑,卑职不知,还望太后明示。”

    “秦无衣告诉了你所有事,而且没有半点虚假,只是有一件他选择了闭口不提。”

    “什么事?”顾洛雪好奇。

    “秦无衣就是烛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