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章 北国之春

徐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殷商是一个很奇怪的王朝。

    要不是历史书反复提醒我说他们家是上等人,成汤起兵推翻夏朝的时候就是奴隶主贵族,我差点儿就要把他们这家子写成陈胜、吴广那样的流氓无产者了。

    社会制度大变革的东周咱姑且不论,还有那个严重缺乏史料缺乏文物的夏朝咱也先不去提它,就说商和西周吧,他们同样是最正宗的奴隶制王朝。

    可是这做人的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史载西周的战事很少,过得相对太平,当然边境上少不了与各种少数民族发生小摩擦,但还不至于摩擦一下就要起倾国之兵远征讨伐的那种。

    商朝就不同了,从头到尾都在打打打打打!

    掐头去尾,不算成汤老祖和夏桀那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也不算纣王最后和姬发掐的那场架,中间这六百年的殷商时代,几乎每一任商王都在打仗。

    有钱的时候征伐外族,开疆拓土,这个很正常。

    尼玛国库穷得一个子儿不剩的时候,也是喊杀声震天。

    更别说那个最有名的商王“武丁”,连自己老婆都拉下水了,就是有名的“妇好”,两口子亲自带兵打仗,每天过着下了战场上龙床的日子,那精气神别提有多充沛了。

    而且,就算这个王朝已经被姜子牙灭掉,那股战神附体的劲头,也是丝毫不见改。

    最早周武王不是把纣王的小儿子武庚分封了么,结果没封多久,这厮全然不顾自己是战败国君主的身份,毅然松开了屁股,不再夹着尾巴做人,他举兵造反。

    后来平定叛乱,改封殷商王叔微子当了宋国的公爵,算是还给成汤家族留了一脉香火。

    可那又怎么样?大家还记得东周时代第一阶段,那个“春秋五霸”吧?

    如果是秦、晋、齐、楚这些个庞然大物来争一争霸也就算了,尼玛一个废柴宋襄公,他要跳出来争霸,信誓旦旦的说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做千年老二,实现殷商王朝的伟大复兴……

    整个一脑残级别的战争贩子。

    所以我说吧,这家子人啊,从头到尾,都特别奇怪。

    我今天重点想说一说这个困扰了我很久的商纣王。

    你不先把他给掰扯清楚,后面很多的内容我自己都会写糊涂。

    中国历代王朝,最后覆灭的那个,也就是所谓的“末代”啦,很多的历史学家都喜欢去总结什么规律,硬要把末代的亡国之君都写成是千篇一律。

    所以我常说,搞历史的专家,不适合在网易云阅读写小说。

    废话,你都千篇一律了,谁看啊!

    在我看来,其实末代君主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

    崇祯朱由检,励精图治,以个人意志对抗整个官僚阶层的腐化堕落外加农民起义外加清军入侵外加国库空虚,多拽啊。

    北宋徽宗赵佶,艺术家,属于玩物丧志加玩人丧志的。

    宣统皇帝溥仪,能人啊,傀儡当过,正统的当过,汉奸当过,战犯当过,政协常委也干过……这,你比得了吗?

    隋炀帝杨广,他真的太有钱了。那些说他国弱民穷的,都是睁眼瞎加红眼病。人家只是没有把钱花到你想花的地方而已。街上很多乞丐,很多穷苦人,没错,但是人家能绫罗绸缎把整个城市的柳树都挂满,这是没钱的朝廷能办得到的吗?发动兵役远征朝鲜,人家能同时修世界上最大的运河,是,徭役不给工资,但你总得管饭吧?你一个穷得掉渣的末代王朝,能有银子这么玩?

    ……

    每一个末代君主,其实都是很生动,很精彩,很鲜活的,咱别没事就用千篇一律的所谓历史学规律去给人家戴高帽子,真的没点意思。

    商纣王,子受,这是跟夏桀一样的人么?

    是,他们都很残暴,但是夏桀在残暴之余都去搞娱乐活动了,商纣在干啥?人家一年四季都在打仗。

    继承了成汤家族的优良传统,战神附体。

    牧野之战只是因为他打输了,改朝换代,所以才永载史册。

    如果那一仗他打赢了,哪怕一样的规模,闹腾一样的动静,我告诉你们,这场仗,后人几乎察觉不了,人家商纣王只会把它当作是生平的一场普通战争,寥寥几笔找几个乌龟壳子刻上去。

    上一章的开头,我不就引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两段话么,他这个确实是很中肯的,对子受也是比较正面的评价。

    开疆拓土,毛爷爷说这小子对中华文明的建设是有功的。

    但是我个人,一直没有太看懂他。

    从夏开始的三大奴隶制王朝,都是采用的分封加属国的区划管理体制,你是一国我也是一国,但是互相之间认点儿君臣关系,该纳贡的纳贡,该收拾的收拾,虽然你姓张,我姓王,但大家好歹还是同一个种族的人类。

    再往外头走,那就不是人了。

    经常听到研究者们扯着嗓子骂街:哎呀,那个时候的边远少数民族不把汉人当人啊,抓到了就要吃掉。

    卧槽,难道你把别人就当人了?

    最理想的布局呢,就是版图正中央,画一个大圈子,这地方地肥水美,姑娘小伙都特别鲜嫩,行,这里就是宗主国的地盘。四面八方,犄角旮旯,充斥着各种封国、属地,围上那么几层,大家都是同志加兄弟,有事互帮互助啊。

    再向外,就是少数民族,或者说不是人了。

    北狄、西戎、南蛮、东夷。

    那年月就是这么叫的。

    殷商的末代君主,纣王子受,他就一直在构筑这样一个国家筑垒防御体系。

    往西,商与西戎根本就不接壤,交给西伯侯姬昌,打理一大群西部属国,抵抗戎族东犯。

    往南,有南伯侯鄂崇禹经营,统率着包括那时候最早期的楚国在内,将南蛮的势力压制得远远的。

    依此类推,北伯侯崇侯虎、东伯侯姜桓楚,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情。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你如果跟西方戎族接壤,比起跟西伯侯的周国接壤,其实要安全得多。

    还有东伯侯,刚封完他,姜桓楚就跳出来了。

    “老大,我的地盘在哪儿?”

    我要说明一下啊,这位姜大叔,他是王后姜姐姐的亲爹,按后世的说法叫做国丈,国丈大人拿着女婿给他的爵位和封地,还有两百个镇长的编制……脑子都是晕的。

    因为他发现封给自己东边的那块地,全都是夷族在那里活动。

    别说建立国家了,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

    感情女婿大人这是开了份文件,刻了个公章就打发岳父大人跑别人地盘上去创业?

    那老姜头当然不干了,赖在朝歌不走。

    子受血管里的战神性格瞬间就觉醒了,打!

    这就是毛主席评价子受的时候,说他发动的那场对东方夷族的战争。

    这就是我觉得子受失策的第一个地方。

    你四面八方都围着人,作为国家防御战略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我们在玩一些战争类的策略游戏时,也没有哪个玩家脑残得要把主基地建在地图的最中央吧?

    而且殷商王朝,从汤开始,个个都是军事家,这么浅显的道理子受会不明白?

    你要为自己的直属力量寻找战略纵深,而不是去围一个四面铁桶。

    但是我觉得他寻求突破的这个方向有问题。

    怎么就能是往东呢?

    假定你把夷族全灭了吧,你的后方纵深在哪儿?难道你那个时候就有海军不成!

    据史料记载,也是据毛爷爷的总结,子受帮他岳父大人打的那一仗,有点儿得不偿失。

    国力损耗,兵员折减就不去说了,战争嘛,跑不了的消耗。

    关键是,东夷归降过来的那么大一片土地,跟你这边的中原地带,有差别。

    虽然人家的气候和土质可能跟你差别不是太大,问题是,东夷的农耕文化比你落后,这些鬼地方,他没开发的。

    这跟日军侵华不一样,日本人打下一片地区,是,当地中国人技术落后,但是他可以殖民啊,当时东北沦陷之后,他不就扶持了一个伪满洲国,还从日本国内迁出来了好多人去开发北大荒么。

    问题你这里不一样啊,你这一仗光商朝军队死了多少人?国内老百姓被你强征军粮又饿死多少?你还有余力去开发人家?你光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东夷降民张嘴找你要饭吃你就浑身打哆嗦了。

    子受不管那么多,仗打完了,整个国家差点儿赔进去,尼玛东部大开发的事情还要我管?

    声色俱厉地就打发老丈人走马上任了。

    毛主席点评这场战争的时候说过,就是因为东进战争,使殷商主力部队的有生力量被严重消耗,所以后来周军入侵的时候,商朝部队没人了,怎么办?只好临时编练这些东夷投降过来的战俘、奴隶,一窝蜂地就拉到牧野战场去了。

    这就是东伯侯姜大叔后来为那场决定性战役提供的兵源。

    卧槽他们不倒戈谁倒戈?

    这只是其一,还有北方的战争,更是莫名其妙。

    商末战争从整体上来讲,是各方诸侯对殷商核心地带的大迂回攻击,当然这其中,只有西、北两方面的军阀杀得最起劲。

    东伯侯原本是站在纣王这一边的,但是这个东部封国的日子实在是过得太尼玛憋屈,再加上家庭伦理矛盾——姜王后在后宫里的那点事儿,这家伙虽然不至于挑大梁攻击朝歌吧,但也就是个废柴了。

    南伯侯做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鄂崇禹这厮,一起开会商量的时候就给你挑明了:你们先打,但是一定要打赢啊,你们打赢了,我就从南向北,捅他商纣王的腚眼儿去。可你们要是打不赢,那就别怪老哥哥我事前不打招呼,老子的兵马就会往西岐来平叛了啊。

    这个贱人!

    西伯侯,不用说了,整件事情都是他搞起来的。

    最阴险,最让人看不明白的,就是北边了。

    最开始,北伯侯是崇侯虎,后来让他弟弟崇黑虎给篡了,这种垃圾事情咱就不去扯他了,关键是,老崇家的嘴脸有些古怪。

    商朝末年,也就是小说《封神演义》内容的开篇,朝歌接到战报,说北方一群诸侯国在造反作乱。

    请注意,这里说的那些个乱党,并不是所谓的“北狄”,而是北方一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这些都是殷商中央朝廷正式册封的国家啊。

    他们居然反了,你北伯侯是干什么吃的?

    崇侯虎屁都没放一个,反正我又没造反。

    你要我约束他们,可以啊,我在约束他们啊,那,我约束不动这些人不听我的啊……或者说,我总要点儿时间吧?

    这是怠工,是无耻的渎职。

    后来有网友在知乎上发表了质疑,他觉得这一次动乱是不是就是崇侯虎在背后支持的。

    没根据的事情咱别瞎猜,反正就算是真的叛乱吧,作为北伯侯,他崇侯虎的确有怠工的资本。

    因为他自己的封地,在那帮子“反叛诸侯国”的更北边啊。

    人家是往南边打的,关他毛事。

    所以,朝歌方面只能自己着手应付。

    但是刚刚打完东夷战争,国力损耗已经很大了,然而不出兵又不行,所以太师闻仲亲自出马,带领商王朝最后的机动部队,往北去了。

    小说是艺术创作,《封神演义》中就是写的闻仲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了纣王去女娲庙发骚,然后惹来了各种妖孽的事情。

    知乎上面那个网友,也是借此怀疑西北两家早就串通一气,故意制造事端调开闻仲,然后搅乱朝廷。

    其实周文王姬昌,也就是当时的西伯侯,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

    他并没有选择在闻仲发动北伐,朝歌唱起空城计的时候,发兵东进。

    他还是担心打不赢。

    我研究过闻仲北伐期间的形势图,其实当时西伯侯的地盘已经和殷商核心区域并驾齐驱了,而就兵力、国内政治态势、经济实力而论,西周已经超越了殷商。

    他还是没敢动,因为朝歌往西的层层关卡防线,守备兵力还是充足的,不说能挡着周军不越雷池一步吧,那就算是拖时间,也足以让北方的闻仲部掉头往西攻击了。

    这万一有个什么不利,或者北伯侯老崇家关键时刻犹豫犹豫,尼玛那个墙头草的南伯侯可是随时能调转炮口西征平叛的啊!

    果然,北方那群乌合之众哪里是闻仲正规中央军的对手,纷纷做鸟兽散。

    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事情,考古界、史学界,包括小说《封神演义》都同时提到,商纣王又娶了一个小老婆。

    他把北方的冀州侯苏护拜为二号国丈,迎娶了他的闺女苏妲己做了二房。

    我个人分析,他是被逼的,这是一桩政治婚姻。

    为了表述方便,我打算给这次北方小国扎堆哗变的事件起个代号:

    北国之春。

    多有档次!

    我不是说这个事情发生在春季哈,而是这个事件导致了很多春情勃发的东西,譬如纣王意淫女娲像啊,纣王强娶苏妲己啊,等等。

    北国之春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朝歌方面对北伯侯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并且,他们也该好好反思区域战略格局的设置。

    你让封国位置靠北的崇侯虎来统一管理北方诸国,道理是没错,问题这老崇家,他太靠北了!

    作乱的各国在商朝核心区的北面,老崇家在更加北面。

    不说他是纯心使坏吧,你要我去平叛,南下抄这帮孙子的后路……

    请问,我有什么好处?

    所以闻仲出发之后,子受跟王族们商量了一下,打算“换马”。

    这次学乖了,咱找一个地理位置比较靠谱的,被商朝核心区和北方诸侯国夹在中间的……

    大家知道,商朝的核心区在现在的河南省,中原腹地。

    那帮作乱的孙子在北方,咱就选河北省的一个诸侯做缓冲区,扶植他,让他来取代北伯侯的位置,挡在朝歌和北方各国的中间。

    懂了吧?后来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把走投无路的刘备扔在新野一带缓冲曹操,就是这么个老套路。

    河北省,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冀州侯”——苏护。

    你当人家傻啊?

    我是伯爵也好,侯爵也好,反正守着的封国地盘就这么大,我特么凭什么给你当挡箭牌?那些个北方疯子要是真的涌过来了,老子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肯定来个通电起义,响应伟大的革命运动,顺应历史潮流!

    真是的,你又不是我们家亲戚……

    哎?等一下,亲戚这个事情可以有!

    早就听闻苏老板家里有个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因为长得实在是太励志了,所以……

    作为宗主国的君王,这个时候就要有地藏菩萨舍身下地狱的精神。

    进宫吧,我封你闺女为王妃!

    各位读者先别急,我今天已经算是强行把口味压轻了的。

    《封神演义》幸亏是一本玄幻小说,如果真的匹配史实的话,那就真是有一个天大的BUG:苏妲己这么美,进了宫以后天天睡在一起,她居然肚子没被搞大过?

    子受本人肯定是没问题的,姜王后都生了不少。

    那问题就在苏妲己身上了,排除什么狐仙狐妖的不说,就只剩下三个可能:

    一,先天不育。

    二,这女的太丑了,子受哪怕把灯关了,他也硬不起来。

    我想了想,还是选择第二项吧。

    啥?你问我第三个可能啊?

    你们真要我说?

    好吧。三,苏妲己,有可能是个男的……

    到此为止,到此为止,咱还是选择第二项好吧,别真坐实了我徐某人是网易云阅读搅屎棍头把交椅的恶名。

    有一个印证的地方,那位姜王后,无论失宠前后,还是生前死后,子受都并没有把她的“后位”给废除,或者换一句话说,苏妲己从头到尾,也就是个王妃。

    长得实在是太那个了,就算子受强忍着恶心跟丫滚一个被窝让丫糟蹋,但是,你封后……尼玛就这丑婆子拿来母仪天下?

    这不是砸我成汤江山的招牌吗?

    不行,这是原则问题,搞不得!

    纵观上下五千年,唯一一个能忍气吞声把绝世丑妇,而且是身体心灵一块儿丑的恶婆娘架着招牌当皇后的,也只有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了。

    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你只有想清楚了这一点,才知道《封神演义》这种民间小说的人设是怎么来的。

    我给大家理一理逻辑啊。

    首先,古人写小说……就拿明清小说来讲吧,《封神演义》就是那年月创作的嘛。他们就算是写玄幻,写灵异,也绝对跟现在网络上那些脑残小说是不同的。现在很多书都是瞎编乱造的,那些个神神鬼鬼的东西,别说现实中你找不到痕迹了,佛道基督伊斯兰,这些宗教传承里面你也找到不痕迹,更缺德的是现在有些作者一下笔的那些东西,连民间口头流传你也找不到一点考证,纯粹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淫。

    古人很严谨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够玄幻了吧?人家采集素材比我累啊,我好歹还有个百度可以用吧,他老人家可是不辞辛劳,翻山越岭五湖四海地找贫下中农打听各种传说桥段,那书里头没有一个剧本是蒲老爹完全原创杜撰的,全都有谣传可查!

    《封神演义》也是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一样的道理,你写玄幻可以,但是你的素材来源一定要严谨。

    现在我要提问了:为什么他要把苏妲己写成一个被夺舍了本身的狐妖?

    按照我说的这个创作工序,很简单,因为确实民间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嘛。

    好,我再问:为什么民间要把苏妲己传说成是一个被夺舍了本身的狐妖?

    你答不上来了吧?

    一点儿都不难,答:因为在当时,有人希望老百姓这样传承。

    在改朝换代的年代,社会主体,你可以宏观的分为三类:战胜国、战败国、小民百姓。

    谁能有力量搞这种事情?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软件甚至连洗脑邪教都没有古代,小民百姓是干不出这种事情的。

    战败国就更加不可能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你都寇了,还有闲心搞舆论工作?

    最后只剩一个主体:战胜的一方!

    西周。

    我告诉你们,西周的阵营相当庞大,绝对不止是西伯侯老姬他们那一家子和各种虾兵蟹将,还有北伯侯、南伯侯等各路联军。

    还包括殷商阵营的起义分子。

    这其中,就有冀州侯苏护。

    整个这一大帮子,就叫做既得利益集团。

    打赢了仗,除了裂土封王各种分赃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洗清历史污点”,每一个成员都要光彩照人,说得跟救世主一样才行。

    但是这个苏护,整个一革命投机分子,尼玛劣迹斑斑,人品太差!

    北国之春爆发,中央对他加官封侯,要他总领北地事务,这孙子不干,付出多,回报少,不值。

    那好,你要讨价那就成全你,把你嫁不出去的丑闺女选入王妃,你做国丈,皇亲国戚,这总可以了吧?

    接受了,反正看看再说,先把名儿领了,干不干活待俺观望观望。

    闻仲的中央军所向披靡,北国之春一下子就被镇压下去。苏护眼力劲儿好,不错,还是中央军厉害,这个官咱做了,所谓的北方小屁孩,我来管!

    西周起兵,各方诸侯联军反商,这下子就不是北国之春小屁孩了,你苏护能顶个毛用,崇黑虎大军眼看就要兵临城下……苏护果断改旗易帜,冀州军民在伟大领袖的领导下,拥护正义的周武王,通电起义!

    你们说吧,就这种人渣,怎么给他洗白?

    对,就从他闺女身上做文章。

    这个历史应该这样编排……

    第一,苏妲己并不丑,而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位列中国五千年来美女荣耀价值榜第一位,不可撼动!

    第二,纣王这个老色鬼,要强行抢夺苏妲己入宫,苏护是一个正直的父亲,抵死不从,毅然率兵抵抗!

    第三,然而并不是惧怕商军势大,而是父女俩忧国忧民,担心战端一开危及冀州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忍痛献女,平息干戈。苏妲己忍辱进宫,每日受着商纣王365天体位不重样的各种糟蹋,默默祝福冀州百姓安居乐业。

    第四,第四……第四有个漏洞啊?为啥苏妲己没有被纣王搞大肚子?

    所以第四,来点儿魔幻主义色彩,就说真正的苏妲己,半道上让狐妖杀了,所以进宫的那个,不是正经的人类,因而搞不大肚子。

    这样就很完美了,所有的脏水就往狐妖和纣王身上玩儿命地泼吧,第五,狐妖祸乱宫廷,纣王被迷了心窍,各种残忍无道不止一端,终于“逼反”了各路正义的诸侯,联合起兵为民请命。

    第六,伟大的冀州侯苏护,放弃商王朝皇亲国戚的荣华富贵,毅然举旗响应周武王,奋勇向前,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壮烈牺牲。

    收工!结束。

    完美吧?这就是我给大家推演的“北国之春”事件掩盖下的种种丑恶、无耻、卑劣的统治阶级真面目。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成王败寇”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很需要智商的,你不这样一环套一环地去掰扯,人家老百姓信不信是一回事,关键你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欢乐的话,他没人愿意帮你这样传播啊。你看,现在他们这么一编:

    正义的美女千金和野兽君王的故事有了;

    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有了;

    魔幻和现实主义交缠的故事有了;

    忠臣与昏君的故事有了;

    妖魔鬼怪和神仙斗法乱战的故事有了;

    ……

    这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啊,于是小民百姓就津津乐道,一代接一代帮你把这个脚本往下传。

    等到许仲琳、陆西星他们创作《封神演义》的时候,到民间一打听,嗯,这个故事不错,素材丰满,主题思想也正能量,还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得,采用!

    到后来,毛主席、郭沫若,还有一大批人,都在为商纣王鸣不平,但是这个案真的很难翻过来,因为毛爷爷自己说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个过程和结果,你只能接受。

    还有点儿篇幅,我们继续回到“北国之春”这个事情上面来。

    我这几天一直在研究的,就是这个神秘的北伯侯老崇家,究竟是一帮子什么人?

    有读者说你扯吧,我们去百度查了,根本没有这个人。

    那你难道就查出有个狐妖上了苏妲己的身吗,真是的。

    再说一次,完全没有根据的事情,明清小说家不会采用的,当然,他可以艺术加工,你比方说在我看来,崇侯虎这仨字儿在中国姓氏语法上就不合规,再说那年月哪里来的伯侯俩字连起来写的,所以从官名到人名可能都是不靠谱的,虽然名称被小说家加工到了不靠谱的状态,但我并不否认有这么一个北方统帅地位诸侯的真实存在,他可能叫别的名字,别的什么封号。但是我缺乏史料考证,所以就姑且拿小说里的北伯侯崇侯虎当代号使用吧。

    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各方诸侯联军,北伯侯这一路,是最强悍的。

    即便是小说《封神演义》,你自己去看,后来姜子牙封神的“五岳大帝”,除了东岳泰山的帝君是黄飞虎,其他四个都是北方集团军的人。

    由北往南,一路攻城掠地,渑池会师的时候,北方军也是突进速度最快,最早到达的。

    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最初有怀疑,这个北伯侯,是不是跟北方的狄族,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后来我查阅了商朝末年的地图,我发现在长城以北的地方,当然,那个时候长城还没有修筑,我是指地理放位,内蒙古往北,左右延伸甚至涵盖了东北地区的辽东半岛,是一个叫做“鬼方”的势力集团。

    这是一个合成词。

    商朝把自己人,不管是封国还是属国,都叫做“国”,那非我族类的狄、夷、蛮、戎,就按照他们各自的控制势力范围,命名为各种“方国”。

    鬼方,就是北伯侯崇侯虎与之交界接壤的异族势力。

    据史料记载,鬼方是夏商时居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古时候对他们活动的区域称为“匈奴北”和“康居北”。商朝灭亡之后,这股子人马在周时还从西北方进攻过华夏。问题是,记载他们活动的史料,都太骨灰了,尽是些什么《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看得人脑子都是糊的。之前我不是说过吗,整个商王朝都特别好战,其中就不乏在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而且还有很多次都打赢了,甲骨卜辞记载“鬼方易”,说的就是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虽然鬼方进行过迁逃,但是这个民族前后也给华夏大地造成过多次重大打击。从上个世纪开始,经我国、原苏联、蒙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但是,白人有亚马孙女战士的传说,而且以鹿为图腾的文化也远达德国柏林等地,所以史学界也猜想,这些鬼方人后来远迁的范围,或许已经达到了欧洲。

    那么对鬼方最仇视的商王朝覆灭之后呢?情况又如何?周朝是继续奉行抵抗鬼方、征讨鬼方的战略吗?

    我在网上看到过相关分析,按照当时商对北方民族用兵的记录考察,每次用兵一般为3000到5000人不等。如果说以殷商的中兴之主用三年时间征伐鬼方,而未能完全将其击败或消灭,这足以说明当时鬼方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而且在武丁当商王的时候,按照甲骨文的记载,鬼方被武丁打败了,败亡的鬼方是远遁、隐匿抑或迁徙,史书中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总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至迟到商代末年,鬼方已经进入中原。

    进入中原的路径,只有一条:北伯侯崇侯虎!

    武王克商以后,原属商朝统治的一部分鬼方势力便从属于周。鬼方人不断被内迁至中原。周成王分封给晋国的始封者唐叔虞之隗姓九宗,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东迁,它已经和其他周朝的诸侯一样同列、同朝了,并且逐步与华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老崇家,有很大的嫌疑,就是原鬼方民族中,有那么一部分,被前代的商王击败,但是不愿意迁走,他们选择了归降,接受朝歌的册封领土,按照商朝的律法管制北方区域。这个崇家,他要么就是早先商朝被派往北方管理鬼方降部的贵族,要么原本就是鬼方降部的首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商末战争中,北方集团军有如此可怕的冲击力。

    自古以来,中国改朝换代的战争,除了朱元璋和蒋介石,从来都是以北制南,而从地理位置来看,或者说站在国家宏观角度去看所谓的"版图风水战略"的话,长城以北,包括东西两侧,他在对南下方向,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压制性力场,我想,今后的卷宗,我打算重点研究这个问题在太古时代的历史根源。

    在本章结束的时候,我想请各位读者帮个忙。

    最近我在研究一个小课题,麻烦大家如果方便的话,帮我写一些乐曲的名称到书评区。每个人写五首好了——就类似说无论你怎么换手机,你总会拷贝进去平时上班上学路上听的频率最高的五首乐曲,歌也行,纯乐曲也行——相声或者有声故事啥的就不要了,我只是纯粹研究音乐惯性和行为逻辑,大家只把曲子名字写下来就好了。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