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来必有后福

碧莲高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重生之饕餮天后最新章节!

    大夫人以前常跟我说起外厨房的事儿呢,我跟了大夫人这么久,大夫人从来没把我当成个下人看待,她细心教导我厨艺,还让我一个小丫头成了雅舍的大厨,大夫人对我,对咱们家恩同再造,只是这份恩情,咱们记在心里就好,总是提起来,倒显得虚。”

    马大脚:“娘省的,大夫人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往后娘多去庙里烧烧香,祈祷佛祖保佑大夫人大老爷跟小少爷,一辈子福寿双全。”

    小桃点点头:“高大哥让我跟娘说,明儿他师傅师弟跟大夫人过来提亲。”

    马大脚一听,忙站了起来:“这,这哪儿当得起啊。”

    小桃拉着她娘:“娘,高大哥就是怕您不自在,才叫我提前跟您说的,您不用怕,高大哥说师傅最是好脾气,打早就催着他成亲呢,如今听说我们事儿,可欢喜了。”

    马大脚忽然发现,闺女不止模样儿大了,胆子也大了,想来是在京的这半年长了见识,再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怕生胆小的小丫头了,瞧着这样的女儿,倒让马大脚想起了当初在大厨房的晓青。

    心里暗道,这人还真是不论出身高低,跟着谁像谁,自己女儿跟在大夫人跟前,性子也变得有些像大夫人了。

    马大脚心里颇为欢喜,虽说只生了一个丫头,可自己这丫头争气,比多少小子不强,自己怕什么呢。

    即便想通了,可一瞧见晓青师徒一行人,仍有些无措,尤其小桃的爹,更是连坐都不敢坐,娘家人不坐,提亲的自然也不好做,白等站着把事儿说成了,这会儿想起来晓青还觉好笑呢。

    曼娘见她笑,却想起一件事来:“刚进来的时候,瞧见外头堆了几个箱笼,嫂子这是打算着回冀州吗?”

    晓青点点头:“当初来京的时候,也没想住这么长日子,想着生了嘟嘟就回去的,不想,一档子事挨着一档子事儿,这一晃就是六月了,厨艺学院都盖的差不多了,教学的先生还没着落呢,再不回去可来不及了。”

    曼娘颇为不舍:“要是我们也能回冀州就好了,一家子在一起,和和乐乐的过日子多好,等嫂子走了,曼娘连个说话儿的人都没了呢。”

    晓青笑了起来,眨眨眼:“没我怕什么,不是还有嘉言吗,你两口子多少话儿说不得。”

    曼娘脸一红:“那不一样。”

    晓青:“如今六月过去就快入秋了,一晃就是年,等过年的时候,你跟嘉言早些回去,在家里多住些日子,不就成了,而且,你又得照顾着嘉言,还得管着皓思皓玉,有的你忙呢,哪有闲工夫惦记别的。”

    曼娘知道大嫂跟自己不一样,自己虽有才女的名声,到底是个庸碌女子,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家。

    而大嫂除了这些,心里还有天下厨行,大嫂天生就不是个平凡女子,却,即便如此,大嫂也是一个最有智慧的妻子与主妇,自己在她身上学会了许多。

    小桃跟大师兄的婚礼简单而隆重,没有过多的宾客,来的都是家人,喜宴也未摆在雅舍,用大师兄的话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当初在齐州时候,自己跟梅大的婚礼,所以就在他们的小院摆了几桌。

    婚后小桃的爹娘也没回冀州,大概是对大师兄这个女婿异常满意,留在了京里,跟他们夫妻一起过。

    平常小两口子去雅舍,老两口就拾掇家里的事儿,扫扫院子,浇浇花儿,种种菜,等小两口子回来,一家子再一起吃饭。

    饭是马大脚做的,先开头还怕自己的手艺,大厨女婿不喜欢,后来发现每次女婿都吃得很多,才放了心。赶上小两口休息的日子,便出去逛逛,有时就在城里逛逛街景儿,有时也会去郊外,异常顺遂。

    且不说这一家四口和乐融融,再说晓青,说是回去,等动身的时候都进了七月,暑热褪去,立秋了。

    虽说晌午头上还有些热,一早一晚的却凉快多了,怕热着晓青,安嘉慕吩咐,只一早一晚的赶路,中间热的时候,就寻了个凉快地儿,扎帐篷休息,等日头落下去再接着赶路,本来不算多远的路,却走了三天才到。

    刚望见冀州的城门,就见源源不断的难民,京畿重地,自然不许这些难民进去,冀州就成了这些难民逃难的地方,留心听他们的口音,都是南腔,想来是南边战祸不断,老百姓没了活路,才千里迢迢的跑到冀州来。

    这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许多人不大会说官话,语言不通,更难生存,而且,一旦打起仗来,谁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啊,能保住一条命逃出来,都是运气了,故此,这些人即便逃出来了,也是身无分文。

    有手艺有力气的还好,那些妇孺孩子就难熬了。

    忽的瞧见城墙根儿坐着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个养娃子,那孩子想是饿了哇哇的哭,孩子娘只是抱着孩子哄着,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可怜非常。

    晓青叫停住马车,让仆妇下去问问,若是那孩子饿的,就抱过来。

    仆妇吓了一跳:“大夫人,这可使不得,那娘俩一看就是从南边逃过来的,不知根底儿,若是有什么病……”

    晓青打断她:“若真有病,更不该饿着。”

    仆妇看向大老爷,安嘉慕虽心里不怎么愿意,可一想到妻子的性子,仍然点了点头。

    妇人摇摇头:“兵荒马乱的,上船之前就走散了,也不知是死是活,这辈子还见不见得着?”

    晓青安慰她:“你们娘俩好好保重,一定能见得着。”看着孩子吃饱睡了,晓青递给妇人,娘俩下了车。

    晓青看了看周围成群的灾民,城门的衙差不让进去,也只能在城根儿下头待着了,或坐,或站,或靠,或躺,有老有少拖家带口,什么样儿的都有,一个个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

    而他们的脸上的绝望,却更让人发酸。

    晓青:“虽入了秋,到底还有些热,你瞧他们就喝护城河里的水儿,这怎么成,这么多人,这么下去,若引起疫病流传,可是大麻烦,如果下雨就更坏了,厨艺学院不是已经盖的差不多了吗,把她们安置在哪儿吧,先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再想以后。”

    安嘉慕点点头,叫安平找人办这件事儿,并叫人在城外设粥棚。

    晓青叫过安平来,告诉了他一个青菜肉粥的法子,吩咐就照着这个法子熬,这些难民不知饿了多久,一眼看过去大都面有菜色,最要紧是增强体抗力,才能最好的预防瘟疫的发生,青菜肉粥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就别管味道了,先吃饱了要紧。

    简单的吩咐了下去,两口子才进了城,晓青径自回了安府,心里着惦记月儿那小丫头,安嘉慕去了府衙。

    晓青知道他是去找季公明了,毕竟赈济灾民这样的事儿,官府出头才会事半功倍……

    望着安府的马车消失在城门里,抱着孩子妇人呆愣了一会儿,忙赶上去,问城门前的看门的兵丁扫听:“这位兵爷,敢问刚那喂我家孩子的恩人,是哪府里的贵人?”

    当兵的本要驱赶她,瞧了她怀里的孩子一眼,留了情面,听她问起晓青,不禁道:“你这孩子倒真是个有造化的,能吃上大夫,将来必有后福。”

    “哪家的大夫人,还请兵爷告知,妇人也好记下,以后做牛做马报答恩人。”

    当兵的看了她一眼:“真是外省人,连我们冀州安府的大夫人都不知道,那总该知道天下第一厨吧。”

    妇人忙点头:“兵爷说的是安大厨,小妇人知道,当年安大厨在苏州松月楼跟总督府的厨子比试厨艺的时候,我跟我家相公刚成亲,还去瞧热闹了呢,只不过去的晚了,凑不上前儿,只远远的瞧了几眼,对了安大厨还跟郡王殿下开了江南最好的馆子,叫雅舍,南边的仗一打起来,没了活路,还是雅舍里那位,听说是安大厨小叔子的爷,求了盐帮帮忙,我们才能坐船逃了出来,不然,这会儿早没命了,那些叛军闯进我们老百姓家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禽兽不如……”

    说着掉下泪来,哭的当兵的心里都发酸:“大嫂子快别哭了,风地里,回头哭出毛病来,孩子还能指望谁,而且,大嫂不用担心,咱们大夫人最是个菩萨心,之前一直在京里养身子,如今既然回来了,断不会不管这事儿的,说起来,我们也是当差的,不是不让你们进城,是上头下了令,不许放你们进去。”

    正说着,就见城里呼啦啦来了一溜十几辆车,一到城外,得有好几十个小伙计就从车上跳了下来,把后头车上东西搬下来,就开始挑地方盘火灶,烧水,煮粥。

    一桶一桶的米倒进大锅里,混着碎肉一起煮肉粥,差不多熟了,又倒进一桶切碎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