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编年部分

辛弃疾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辛弃疾词选最新章节!

    鹧鸪天

    代人赋[1]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2]。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3]。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4]。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5]。

    征人思家之作,清丽隽永。起句点题,次句为下片相思伏笔。水沉香销,征尘路遥,不无感伤。但三、四句转出美好境界:重峦叠嶂,青翠环绕,山花烂漫,娇艳吐芳;人行其间,愁思一扫而空。换头写山间行军:人影历历,马声萧萧,旌旗指处,人马“又过小红桥”。无名征旅为清秀幽深的山水平添出一种勃勃生气。结拍回应篇首,点出怀人主旨。触景生情,吟哦相思,本不为奇,奇在“摇断吟鞭碧玉梢”,抓住一个生动细节,以夸张手法活画出一个情浓意痴的马背相思者的形象。

    满江红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6]。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7]。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8]。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9]。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10]。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11]?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12]。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13]。

    词由暮春景象而发思乡之念。思中原乡土,即思北方故国,故有别于一般思乡怀人、欲归故园之作。上片以描摹春景为主。樱桃荼,如火似雪;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雏燕展翅,黄莺呼侣。“春正好”,好在一片蓬勃生机。然而,春将去,人正愁,愁在春带愁来,却不带将愁去,把愁留在人间,留在词人心里。下片由春愁而乡愁,是家国千里之愁,无人可诉之愁,乡梦难成之愁。结拍承子规啼月,抒有家难归之愁。词人层层推进,多面烘托,把思乡之愁表现得既炽烈缠绵,又含蓄深沉。

    祝英台近

    晚春[14]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15]。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16]。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17]。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18]。

    此晚春闺怨词。词以忆昔开篇,以下折回现实伤春。“怕上层楼”者,“十日九风雨”,怕见风雨送春,怕见片片飞红,怕听声声啼莺。说“无人管”,说“更谁劝”,是怨春匆匆归去的痴情语。春归人不归,下片极写盼归之情。“花卜归期”,典型生活细节。鬓边觑花,继以数瓣卜归,更才簪又数,婉曲深细,活脱逼真,神态心理,呼之欲出。“哽咽梦语”,亦传神之笔,不怨春去人不归,却怨春带将愁来,不带愁去,无理而妙。明人沈谦《填词杂说》云:“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但古今不少词评家以为此词有所寄托,谓上片喻国事日非,下片喻恢复无期。疑非。

    祝英台近[19]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20]。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21]。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22]。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23]?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24]。

    上片写“流水落花春去也”。起笔点明时值清晨,人在堤岸渡口,暗寓思归之意。“断肠”三句则由眼前飞红而倒叙夜来风雨,从“断肠”、“愁红”、“啼痕”、“应怨”等字面,透出伤春之情,情景交融。下片思归怀人。“别情苦”,亮出题旨,以下逐层渲染之。游踪不定,又误归期,一层;回首青楼,渺茫不见,二层;怨及双燕,不解相思,三层。与上曲《祝英台近》并读,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江淹《别赋》)两地相思之意。

    鹧鸪天

    困不成眠奈夜何,情知归未转愁多[25]。暗将往事思量遍,谁把多情恼乱他[26]。  些底事[27],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28]。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29]。

    闺中少妇夜思良人。纯用口语白描,清新流畅,颇具民歌风味。前七句写其“困不成眠”的内心活动,将信将疑,疑而又信,声口宛然,神情毕肖。结两句尤妙:自己难眠,却妒侍女酣梦;更有甚者,竟唤醒香香,为己说梦,以便分享梦中愉悦,共度今宵。真个任性娇痴之态,历历如见。

    青玉案

    元夕[30]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31]。宝马雕车香满路[3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3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5]。

    焰火绚烂,如夜放花树,星雨流空;宝马香车,川流街市,香气四溢;彩灯万千,凤箫声动,鱼龙飞舞。天、地、空三者融汇一气,灯月交辉,光流香溢,喧嚣动荡而如癫似狂、似痴如醉,一幅上元之夜的承平欢腾景象,竟被词人浓缩于区区三十三字中,是何等的艺术功力!下片由景而人,“蛾儿”两句,一群群观灯女子盛妆丽饰、笑语幽香,从人前飘然而过。然则,无论上片场景、下片起处人事,就全词构思而言,无非为结韵映衬铺垫。“众里”以下,这才全力一搏,翻出主旨。万寻千觅,千呼万唤,倩影无踪,蓦然回首,竟得之于无意一瞥之中。但仍不正面绘形,而“那人”自甘冷落的孤高幽独情怀,却于“灯火阑珊处”深深自见。梁氏的比兴之说,即就稼轩其人其事的政治含义而言;王氏的境界说,则就其“涵盖万有”(翁方纲《神韵论》中语)的引申意义上说。实则此词也表现了词人不同流俗的美学观。

    贺新郎

    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36]。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37]?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38]。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39]。弦解语,恨难说[40]。  辽阳驿使音尘绝[41]。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42]。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43]。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44]。弹到此,为呜咽[45]。

    此词赋琵琶而累用故实。陈廷焯谓其“运典虽多,却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心中有泪,故笔下无一字不呜咽”(《白雨斋词话》)。但感慨者何?泪洒那边?不易捉摸。梁启超则谓“殆如一团野草”,又说“唯其大气足以包举之,故不粗率”(《艺衡馆词选》)。“大气包举”,依然含糊之词。现代论者则多谓借唐喻宋,忧国之感,兴衰之慨。今观其词,以《霓裳》曲罢起,以“沉香”芳歇收,似不无此意。但也只能就此而止,逐一比附,反将弄巧成拙。或谓此词与稼轩《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见前)“同一机杼”。然也不然。然者,罗列故实相仿;不然者,《贺新郎》词脉清晰可理,此词章法似较紊乱,融贯不力。

    满江红

    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46]。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47]。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48]。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49]。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50]。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51]。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52]。

    此闺中念远词。上片写暮春景象,春去人不归,有岁月如流、年华虚度之慨。一起点明时、地,以一“又”字传情。以下六句一气贯注:风雨狼藉,红粉绿阴,实写之笔。“年年”遥应“又”字,说明年复一年,景色如许,闲愁如许。下片即景抒情,写其孤寂惶惑、矛盾苦闷的心理状态。“相忆”却言“空”,“愁极”而“无说处”,更恐莺燕窥破内心隐秘。欲寄尺素,行人游踪无凭;羞上层楼,怕见平芜,却又情不自禁,频频登高远眺。缠绵悱恻,细腻宛转,直迫秦观。或谓此词用比兴象征手法,寄托政治上的失意怨情:春意衰败喻时局,盼行人音讯,即盼北伐消息,怕莺燕,则忧谗畏讥,等等。用心虽好,疑失之穿凿,附以参考。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53]。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54]。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55]。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56]。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57]。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58]。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59]。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60]。

    又一首闺中念远词,但写法与上篇不同。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带景,熔情、景、事于一炉。一起点出“离愁”,借风摇翠竹写出纷乱骚动的心境。“敲碎”一词奇警别致。“满眼”一联是倚楼所见所感,用流水对呈现时序的更迭和思绪的流动。人既不堪满眼碧色之苦,唯重读来信以慰相思,“试把”,用笔极细。换头直承上文一个“读”字,四个四言短句连珠而下,纵然满篇相思字,难慰心间无限相思意。“芳草”联承上“满眼”两句而来,依然以情带景,以景唤情,盼极怨极之语。结处遥应“倚楼人独”,但时已黄昏月上,“立尽”二字老辣,足见其伫立之久,和如痴似呆之神情。

    满江红[61]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62]?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63]。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64]。  休感慨,浇醽醁;人易老,欢难足[65]。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66]。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67]。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68]。

    此忧时愤世之作,借友人之事,抒自己之怀。上片正面取意,为友人鸣不平。首四句写出友人怀才不遇、落寞愤慨情状。“不念”两句跳出个人身世,事关家国命运。结处钩转,赋埋没人才、英雄报国无路之痛。起笔叠用三事,而以人物形象融贯一气。歇拍浓缩前人诗文,言简意赅而无斧凿痕。下片从侧面立意,烘托题旨,慰友亦自慰。前六句故作旷达狂放语,实是悲中觅欢,聊以相慰。后四句冷嘲热讽语,化实为虚,托古喻今,变激荡汹涌为冷静淡漠,与上片直赋悲愤交相为用,从而完美地表现了题旨。

    满江红

    山居即事[69]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70]。更何处、一双,故来争浴[71]。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72]。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73]。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74]。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75]。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76]?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77]。

    此赋山居生活之乐。上片写乐在自然景色幽美绝胜。飞鸥点水,破静为动,大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情趣。而争浴,则于喧嚣欢乐中,益见清幽之境。此外,更有修竹掩映,飞泉泻玉。词人置身其间,耳闻目接,心感神受,把盏痛饮而细读《离骚》,俨然翩翩“名士”风度矣。但细味用事,则又隐约自笑自嘲之意。下片写乐在农村风光、乡土人情。起六句渲染出一派风调雨顺、农桑丰收的美好景象,结二句信手写出农村父老真挚淳朴情谊。“若要”两句既是下片中心,也是全词题旨所在。景美、人美、生活美,人该知足,知足常乐。然品咏再三,又觉其间似有弦外之音:词人并不满足于此,自当另有所求。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78]。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79]?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8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81]?飞镜无根谁系[82]?姮娥不嫁谁留[83]?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84]。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85]。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86]?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87]?

    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一,前此仅有待月诗、咏月诗,而无送月诗,此题材之创新。二,引《天问》体入词,此词体之创新。三,虽承屈原求索精神,但《天问》中问月仅四句:“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有何德能,竟能死而复生?那绰约的黑影,莫非有玉兔在腹?)辛词不仅有九问之多,且暗合天体学说。近人王国维首发其义,说此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此科学内容上之创新。四,《天问》虽然博大精深,但缺乏文学气息。此词以“送月”立意,紧扣月体运行,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也前所未有者,故弥足珍贵。

    水龙吟[88]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89]。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90]。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91]。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92]。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93]。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94]。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95]。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96]。

    稼轩词中咏陶者极多,而以此首评价最高,体验最深切。起笔“老来曾识”四字,饱经人生沧桑之言,非此不足以言渊明,非此不足以领略陶诗真谛。梦见梦觉,极写思慕景仰之情。耻为五斗折腰,挂冠归里,正是陶潜高风亮节所在。虽夏卧北窗,秋醉东篱,亦非“浑身静穆”,此中应别有深意。这正是稼轩与陶翁形神默契处。过变两句言陶翁虽死犹生,不为“田园诗人”这一定评左右,卓然创见,正不妨引为异代知音。以下引谢安东山再起事,意不在抑谢扬陶,而在抒怀明志:与其同流合污,宁肯节操自守,田园终身;即便日后出山再仕,终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但求南北一统大业的实现。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97]。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98]。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99]。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100]。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101]。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102]。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103]。

    此立春词,当与其《蝶恋花·元日立春》词并读。两词用笔命意相仿,皆以立春起兴而托意国愁,而此词于哀怨中带讽嘲,内蕴尤觉充盈深沉。起三句点题起兴,次二句反挑馀寒未尽,“无端风雨”正喻时局未稳,一似李清照《永遇乐》“次第岂无风雨”笔法。燕梦西园,故国之思。黄柑青韭,节令风俗,但云“浑未办”、“更传”,足见词人忧心忡忡,了无意绪。过变换意,以“却笑”带起五句,“东风”虚笔寓意,看似“薰梅染柳”,妆扮春色,实是文恬武嬉,尽享晏安之乐。致使爱国志士镜里徒叹年华消逝,复国壮志难酬。“清愁”承上“无端风雨”而来。结尾两句回应“立春”题目,进一步抒写“清愁”。“花开花落”,想见时序变换之速,“塞雁先还”与上文燕梦西园映衬,雁还人不还,无限乡国之哀。

    一剪梅

    中秋无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104]。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105]。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106]。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107]。

    词写中秋无月之憾,并无深意寄托,但在表现手法上自有可取之处。《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共七体。辛词所用之体规定上下片于二三、五六句处作叠韵,并首字相异,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音韵美。词人借此绘景抒情,运用自如。昔日花影在杯中摇曳,月波在杯中荡漾。今宵酒杯依旧,但花影月波两逝,唯见浓云笼窗,唯闻秋雨敲窗。有月无月,两种境界分别托出两种意绪,形成鲜明对比。下片直抒胸臆,意似流水而下,以两个“也”字和两个“且”字融会贯通。既是路、信难通,唯有歌、酒从容,聊以自遣愁怀。通篇明白如话,却非一览无馀。写“无月”,用云雨、红烛烘托,正是用笔含蓄蕴藉处。

    鹧鸪天

    代人赋[108]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109]。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110]。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1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12]。

    词写田野初春之景,清新疏淡,既富乡土气息,更着蓬勃生机,尤以结韵著称。有人以为结韵是对抗战力量的歌颂,对苟安求和思想的讽刺。此说未免失之直露,且有主观臆测之嫌。就本意言,鄙薄桃李而绝爱荠菜花,乃是词人脱俗不凡的美学情趣的反映。城中桃李色艳香浓,夭夭灿烂,似把春光占尽,但它们愁风畏雨,转眼即逝。荠菜花虽朴实无华,貌不惊人,却遍野怒放,无限生机,更不畏风雨,顽强茁壮。有朴素之美,充满活力之美,可见春不在城中桃李,而在田间溪头的荠菜花。进而就寓意说,则厌弃官场,爱好田园。官场名利虽如桃李荣华一时,但终究风雨无准,难以久远。怎及清淡田园,青山绿水,田边溪头,春意常在。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113]。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114]。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115]。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116]。

    农家生活一瞥。讴歌向往农家,正从厌恶鄙弃官场而来,应从明暗对照中领略词人心意。阅尽官场尔虞我诈、争名夺利丑态,方能深切体会农家古朴恬淡、清心寡欲乐趣。写农家和平宁静,乡俗民风极少变迁,正反衬官场风波险恶,瞬息沉浮。难怪词人脱口而出:“有何不可吾方羡。”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117]。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118]。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119]。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120]。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121]。

    此亦是颂陶之作,既颂其诗品,更颂其人品。论诗拈出“清真”二字,颇有见地。“清”者,言其诗风清新淡远;“真”者,言其诗情纯朴真挚。词人以为此即陶诗千载流芳之真谛所在。读稼轩农村词,正可察见“清真”二字所给予的深刻影响。论人则推崇其不耻躬耕,安贫乐道,清操自守。稼轩两度退隐田园二十馀载,正由此汲取精神力量。诗如其人,诗品之高洁,必源于人品之高洁,词作正体现出此种文学批评原则。

    鹧鸪天

    不寐[122]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123]。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124]。  随巧拙,任浮沉,人无同处面如心[125]。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126]。

    词写不寐之思。上片自我抒怀明志。老病惜时,但禀性难移,绝不随波逐流,俯仰随人;归隐生涯,唯寄情山水、潜心史书而已。“一生不负溪山债”句,生动明快,涉笔成趣,是天生好言语。下片由己及人,忽念庸人世态。巧于心计,看风使舵,正是风派人物典型特征。如果从头一一记来,大可写成一部当代《笑林》,语带诙谐嘲谑,却又笔锋犀利,入木三分。

    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127]。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128]?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129]。

    细玩词意,当是中年宦游之作。一起两句极言愁之难避,直如形影相随。三、四句倒叙生愁之由。“经行处”,正见宦游生涯,而江山易貌,亲朋白头,则言时光流速,隐寓壮志难酬之愤。盖稼轩志在恢复,但身非其任,况宦踪不定,何由舒其怀抱。过变连呼“归休”,意在否定世俗眼中的功名富贵。结处一物二喻,语意佳妙。上句以浮云喻己宦踪不定,本无可奈何聊以自遣,下句忽就势翻进:真似浮云,岂不逍遥自在,仍是辞官归隐之意。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130]。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131]。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132]。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133]。

    农村小唱,清新活泼,诙谐幽默,足见词人心情之轻松愉悦。上下两幅图景,相映成趣。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四句栝鸟声而赋以人意,实是对游女的打趣,警其勿贪玩而忘归去。但因情景贴切,而饶有风趣。下片更是妙趣横生。图中一人醉忘归路,但见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语气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惟妙惟肖。明明自我打趣,写来却似取笑别个醉人。会心会神,令人解颐。

    鹊桥仙

    赠鹭鸶[134]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135]。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136]。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137]。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38]。”

    拟人手法,通篇与白鹭对话,流露出一种美好的生活情趣。要白鹭体察主人心意,勿食溪中之鱼,意在维护居处山水和谐清幽之美,而“物我欣然一处”,正是词人归隐生活中的理想境界。下片由眼前溪边而远浦别渚,由溪中之鱼而沙洲之虾鳅,任白鹭饱餐。一怜一恨,两相对照,颇似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人谓杜诗“兼寓扶善疾恶”(杨伦《杜诗镜铨》旁注),辛词似杜,意或近之。

    鹊桥仙

    送粉卿行[139]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140]。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馀里[141]。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142]。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143]。

    此词纯用方言口语写成,如通俗歌词,但内容仍是封建文人别情艳词。起写别时场景,不正面写人,全用烘托法。先以叠句铺排轿儿担儿准备就绪,次闻杜宇一声,已然轿起人行。三句唤出粉卿“一步一回头”的形象,想见其不忍离去情状,结句劝慰中带惋叹,谓人远千里,徒然回望。下片写别后惆怅和思念。依然叠句双起,言徘徊于昔日粉卿歌舞之处,但见燕去楼空,一片萧索,不胜伤怀。结二句直笔抒情,强调人虽白发,犹自多情。

    西江月

    遣兴[144]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145]。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146]。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147]?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148]”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抒愤。“欢笑”唯在“醉里”,说明醒时满怀皆愁,只有求醉以忘忧。以下貌似酒后狂言,实是针砭现实的激愤语。既然古道不行,读书何用,不如醉里寻欢。下片追忆昨夜“欢笑”一幕,写其醉后狂态,最是风趣可人。问松已见醉态,醉眼幻觉“松动”,竟疑松欲来扶,断然推之曰“去”!神情惟肖,妙笔解颐。然仔细品味,不亦词人独立不阿倔强个性之自我写照?此词巧化经史成语,用散文句法入词,既含意深刻,诙谐有致,更浑如己出,不独不见呆滞生涩之弊,反增流畅豪宕之势。

    南歌子

    山中夜坐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149]。夜深犹送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未能平[150]?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151]。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152]?

    山中夜坐静思,对社会人生有所求索。上片就溪水起兴,万籁俱静、秋怀澄澈之际,词人忽惊于枕边幽咽跌宕的溪流之声,疑而作问:“清溪底事未能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则,此山间溪水为谁而鸣不平?下片就月白鸡鸣起兴,又是深深一问:山民但求温饱,不争名利,何以有人如此辛苦早行?至此,上下片两诘一意贯穿,词旨豁然开朗,意谓僻壤穷乡也非人间乐园,山村生活自有汗水辛勤、泪水辛酸。对比之下,城中官场诸公,尸位素餐,豪奢淫靡,人间何其不公如此。此类主题于诗中屡见,于词则少。

    唐河传

    效花间体[153]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154]。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155]。  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156]。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157]。

    人论“花间”,向推温、韦为宗。实则韦庄词风疏淡清丽,绝不同于温庭筠的华美秾艳。稼轩此词与其泛言效“花间”,不如说是效韦庄。“孤舟”泛浪而梦“西子”,醒来喜见杏花出墙照眼,是桃花人面交相辉映手法。下片少女撷芳,人花合一。结处柳花轻扬,正见春色无限,而又回应上片春梦之迷离飘忽。通篇写春游之乐,四幅画面依次叠出,梦境与现实融会一片。词人虽柔情脉脉,用笔却极轻灵洒脱,疏宕有致,绝无浓滞不化之弊。

    武陵春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白话诗,通俗词,无论内容形式,全然民歌风味。说明词人不仅博采前代词人之长,亦能从民歌中汲取营养。此词将行人急盼归家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置敦煌民间词中直可乱真。上片悬想家中不见行人归来而疑猜焦虑的心理,和翘首盼望的神情,语从《诗经·小雅·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至)”化出,而自见新意。下片写行人策马疾归,奈何“心急马行迟”,非马慢也,乃人心急不可待也。结处转出鹊先报捷,更是设想奇妙而情物相切。盖不独鹊翅远较马蹄迅速,且此鸟一生专为人报喜也。唐民间词《鹊踏枝》拟鹊语云:“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辛词抑或由此得到启示。

    水调歌头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58]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159]。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160]。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161]。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162]。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163]。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164]。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165]。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166]。

    词写秋夜登楼赏月有感。情无景不生,词人重在抒情,以景起兴和映衬。起四句平叙点题:好景为人而留,人为好景而醉,此西楼吟赏待月情景。以下不言明月自上,却说“唤起”一轮秋月,正见词人狂放飘逸风采。唤起明月皎皎,旨在映衬自家磊落心地和满怀豪情。“鲸饮”两句以夸张手法写出英雄豪气逼人,壮志凌云,为下片抒愤伏笔。换头景起,宕开一笔,突出月夜秋色清幽高远,从而引向对北方故国的思念。“中州”两句翻出一篇主旨,思绪由壮而悲。继之,虽自我悲叹,词锋却直迫朝廷决策者。结拍归到来日扶头,与上片“鲸饮”遥相呼应。然经过一番转折跌宕,情境已有天渊之别。豪壮与悲愤正形成鲜明对照。

    霜天晓角

    赤壁[167]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168]。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169]。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170]。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171]。

    此亦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苏轼,因苏轼遭贬而叹人生不平,因苏轼怀古词赋而生千古兴亡之感。观其通篇直是隐栝苏轼词赋语意,概而言之,则江山依旧,英雄俱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此苏、辛之同。苏轼善以“人生如梦”、“物与我皆无尽”自遣,故虽感愤,而总见绝世超尘、翩然欲仙之风韵。相比之下,稼轩更多执着现实,耿耿国忧,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故其结处有长啸泣歌之举、天狭地窄难纳满腔愤懑之悲。东坡词清雄超旷,稼轩词沉郁悲壮。此正苏、辛之异。

    * * *

    [1] 代人赋:代人所作。按,一本题作“东阳道中”。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稼轩早年宦踪,似无缘至此。词系征人思家之作,本事亦不可考,不似稼轩自我抒情之作。权置此。以下诸作均系年莫考者。

    [2] “扑面”两句:一写闺房,一写征途,倒装句法,言黎明拂晓时分,征人离家上路。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香篝(ɡōu钩):一种燃香料的笼子。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3] “山无”两句:青山四围,无名花娇。周遭:周围。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

    [4] “人历历”三句:描绘部队行军情状。历历:分明貌。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萧萧:马鸣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5] “愁边”两句:不住摇鞭吟诗赋愁,以致摇脱了鞭上的碧玉梢头。

    [6] “点火”两句:似火樱桃,如雪荼,映辉斗艳。荼(tú mí图迷):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7] “春正好”两句:言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8] “乳燕”两句:描摹燕飞莺歌情景。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9] “问春”两句: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赵德庄《鹊桥仙》词:“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稼轩《祝英台近》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10] “层楼”四句: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

    [11] “把古今”两句:谓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

    [12] “蝴蝶”两句:乡梦难成,唯闻子规啼月。此反用唐人崔涂《春夕》诗意:“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庄子·齐物论》)。后人遂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传说为蜀君望帝所化,啼时泣血,啼声作“不如归去”,故亦称思归鸟、催归鸟,下文即由此而来。按,崔诗指杜鹃花,辛词指杜鹃鸟。

    [13] “听声声”两句: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14] 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本宋词习见题材。时风所趋,常是即席命篇,或率意挥洒,既无从考其本事,也未必别有寄托。此词即代女子立言,写常见的晚春闺怨。

    [15] “宝钗”三句:忆当年烟柳水滨、分钗留别情景。宝钗分:古代女子有分钗赠别的风俗。杜牧《送人》诗:“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据王明清《玉照新志》,南宋犹盛此风。钗,女子头饰。桃叶渡: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古乐府》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以桃叶渡泛指与恋人分别处。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即以南浦泛指送别处所。

    [16] “怕上”五句:言不忍登高望远,盖怕见飞红啼莺、风雨送春之景。

    [17] “鬓边”三句:谓思妇以数花瓣占卜行人归期。鬓边觑(qù去):斜视鬓边所插之花。簪:此作动词,犹“插”。重数:再数一回,极言盼归心切。

    [18] “罗帐”五句:写思妇梦中相思。“春带愁来”三句:是思妇梦语。见上篇《满江红》注〔4〕。

    [19] 本词恰似上篇《祝英台近》的姐妹篇。一代青楼女子立言,思客外游子;一代客外游子立言,念青楼旧侣。两词构思也极相仿,由此推知,前词必无寄托。

    [20] 百舌:鸟名,即反舌鸟,因其鸣声反复如百舌之鸟,故有此称。该鸟立春后鸣啭,夏至后无声。海棠睡:为“睡海棠”的倒文,言其夜睡晨开。

    [21] “断肠”三句:言夜来风雨摧花,飞红万点,如啼血泣泪。

    [22] “别情”三句:谓客游四方,屡误归期。

    [23] “帘卷”两句:意即回首青楼何处?青楼:妓女所居。

    [24] “画梁”三句:谓双燕歌喉婉转,却不解传语相思。

    [25] 困不成眠:虽然困乏,但愁不能眠。奈夜何:怎生打发这一黑夜。归未:“未归”的倒文。

    [26] 谁把多情恼乱他:是哪个女子多情,把他的心思扰乱。

    [27] 些底:这些。

    [28] 不成:犹“难道”。

    [29] “娇痴”两句:唤醒香香说梦消夜。香香,当为侍女名。醒松:同“惺忪”,苏醒。些:语气助词,无义。

    [30] 按稼轩弟子范开《稼轩词》的编次,此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闲居带湖期间。然词的内容却极似临安元夕风光。所以有人将词的作期提到乾道后或淳熙初,以切合稼轩在京城的踪迹。以其作期难定,权置于此。元夕: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称元夕、元宵。因有上灯的习俗,也称灯节。

    [31] “东风”三句:描绘元夕焰火之灿烂。宋人《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时说:“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大率效宣和(北宋徽宗年号)盛际,愈加精妙。”此言焰火乍放如东风吹开千树火花,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按,一说“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的灯球。

    [32] 宝马雕车:富贵之家的华丽车马。香:兼指车上涂料的香气和车中女子的脂粉香气。

    [33] “凤箫”三句:描绘元夕乐声四起,鱼龙飞舞,彻夜狂欢的场景。凤箫:箫声若凤鸣,以凤箫美称之。相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之筑凤台。萧史吹箫引来凤鸟,遂与弄玉升天仙去(《列仙传》)。此处泛指音乐。玉壶:喻月,言月冰清玉洁。按,一说指白玉制成的灯。光转:指月光移转。鱼龙:鱼龙舞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参见《汉书·西域传赞》),这里当指扎成鱼龙(鸟、兽)形状的灯。舞:作动词用。

    [34] “蛾儿”两句: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情态。《宣和遗事》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武林旧事》记南宋临安元夕亦云:“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蛾儿、雪柳:都是宋代妇女元宵所戴的头饰,谓其丽装出游。李清照《永遇乐》词:“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撚金雪柳即雪柳黄金缕,是一种以金为饰的雪柳。盈盈:仪态娇美。暗香:女子身上发出的幽香。按,有人以为这两句写作者偶遇的一位姑娘,即下文的“那人”。

    [35] 众里:人群中。千百度:千百次。蓦(mò墨)然回首:突然回头。阑珊:灯火零落稀少。按,梁启超称这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王国维则以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境界”(《人间词话》)。意为经过漫长的孜孜以求,终于有所发现,获得事业和学问的成功。

    [36] “凤尾”句:琴槽似风尾,琴拨以龙香柏木削就。极言此琵琶之精致名贵。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诗人自注云:“(杨)贵妃妙弹琵琶,其乐器闻于人间者,有逻逤檀为槽,龙香柏为拨者。”苏轼《听琵琶》诗:“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拨:拨弦之具。

    [37] “自开元”两句:言自开元年间《霓裳》一曲以来,这琵琶经历了几多岁月磨蚀。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3——741)。《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为唐代宫廷中著名琵琶乐曲,起于玄宗开元年间,盛于天宝年间。按,说“《霓裳》曲罢”,暗用白居易《长恨歌》诗意:“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谓安禄山叛乱,惊破了唐玄宗的艳梦。这里暗含兴亡之感。风月:风晨月夕,指岁月。

    [38] “最苦”两句:言浔阳江边,送客舟头,一曲琵琶最动谪人离愁。白居易《琵琶行》序说他贬江州司马时,送客江边,夜闻舟中琵琶声,慨然命笔作《琵琶行》。诗中有“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诸句。辛词本此。浔(xún旬)阳江:江名,指长江在今江西九江市北的一段。客:指白居易。画舸:泛指华丽的船。亭亭:形容画舸高挺秀丽。

    [39] “记出塞”三句:用汉昭君出塞和亲事,见前《贺新郎》(绿树听鹈)注〔5〕。这三句具体描绘其马上琵琶、回望汉家宫阙情景。黄云堆雪:黄沙蔽天,白雪遍地。极言塞外之苦寒。欧阳修《明妃曲》:“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即是此意。昭阳:汉都长安未央宫中的一座殿名,这里泛指汉宫,以见昭君塞外思汉之意。

    [40] “弦解语”两句:言琵琶弦丝虽能传语,却诉不尽弹奏者心中的怨恨。

    [41] “辽阳”句:言遥望辽阳方向,亲人音讯全无。辽阳驿使: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县)驿道中的信使。按,此句似用事,但出处不详。

    [42] “琐窗寒”两句:言寒窗下,思妇含泪独弹琵琶。琐窗:雕刻花饰的窗,代指女子卧室。拢、撚(niǎn同捻):以手指叩弦、揉弦,奏琵琶的两种指法。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43] “推手”两句:言思妇饱含深情,一曲《梁州》哀痛欲绝。推手、却手:琵琶指法。手指前弹曰“推手”,后拨曰“却手”。欧阳修《明妃曲》:“推手为琵却为琶,胡人共听亦咨嗟。”抹:也是琵琶指法,言顺手下抹。《梁州》:唐教坊曲调名,亦名《凉州》。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徧《梁州》彻,色色《龟兹》轰陆续。”

    [44] “千古”三句:千古往事如云飞烟灭,琵琶名师消息全无,想来沉香亭北百花争艳、歌舞繁喧的景象已经消歇。贺老:指开元、天宝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定场:谓奏乐者技艺高超,使场中人都无声倾听,俗称能压住场子。元稹《连昌宫祠》:“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苏轼《虞美人》词:“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

    [45] “弹到此”两句:谓琵琶弹出千古哀怨之声,令人黯然泣泪。按,“为呜咽”,也可解作琵琶发为呜咽之声。

    [46] 清明、寒食:古代农历中的两个节气。清明在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

    [47] “花径”四句:写暮春景象。言风雨送春,红花落尽,绿叶茂盛。狼藉:形容落花飘零散乱。欧阳修《采桑子》:“狼藉残红,飞絮濛濛。”红粉:指落花。清阴:指绿叶成荫。

    [48] “算年年”两句:言刺桐落尽,春寒无力,天将转暖。刺桐花:一名海桐,早春开花。叶与梧桐相似而枝干带刺,故有此名。寒无力:言春寒渐渐减退。

    [49] “庭院”四句:庭院一片寂静,空自怀远;心间相思深情,无人倾诉。

    [50] “怕流莺”两句:既欲诉无人,更怕莺燕窥破心事。

    [51] “尺素”两句:谓天涯海角,行人踪迹不定,欲写书信,不知寄向何处。尺素:尺把长的绢帛,指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行云,喻所思之人行踪不定。

    [52] “漫教”两句:言田野一片荒芜,怕上层楼,纵目怀远。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辛词意近之。漫:空。平芜:平坦的草地。

    [53] “敲碎”两句:言风摇翠竹,似敲碎满怀离愁,搅得人心烦躁不宁。

    [54] “人去”两句:言那人去后,箫声不复再闻,人惟独自倚楼。吹箫声断:暗用萧史弄玉事。萧史,春秋时人,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后萧史吹箫引凤,两人皆升天仙去(见《列仙传》)。此指意中人离去。

    [55] “满眼”两句:言人正不堪暮春,举眼但见千山浓绿,已是初夏季节。

    [56] “但试”两句:打开对方来信,再细细从头品读。

    [57] “相思”四句:言徒然满纸相思,难慰自身相思深情。

    [58] “滴罗襟”两句: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盈掬:满捧,满把,极言泪水之多。

    [59] “芳草”两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

    [60] “最苦”两句: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直立到黄昏时分,明月初升。

    [61] 当罢官家居时作。不少论者以为此词纯是自我抒怀。但细品词作行文口气,似为某仕途失意友人而赋。当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正因两人遭遇相近,这才一触即发,兴会淋漓,悲愤无限。

    [62] “倦客”四句:迭用三事,写友人怀才不遇情景。倦客新丰:据《新唐书·马周传》,马周失意潦倒时,曾客居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旅舍,悠然独酌,众人异之。后因代人呈事,得太宗赏识,任监察御史。倦客:即指马周。貂裘敝:衣服破烂不堪。此暗用苏秦游说秦王不果事,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7〕。弹短铗:用冯谖弹铗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6〕。青蛇三尺:指宝剑。青蛇喻剑之寒光,三尺言其长度。浩歌:高歌。

    [63] “不念”两句:指责朝廷不惜人才,不晓用才强国之理。江左老:老死江南。江左,江东,此泛指江南地区。尊中国:尊,使动用法,意谓使中国国强位尊。

    [64] “叹诗书”两句:读书万卷,志在报国,不想竟以隐退告终。诗书万卷致君人: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苏轼《沁园春》意同此:“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致君人,辅佐君王。翻:反而。沉陆:即陆沉,指隐居。《庄子·阳则篇》:“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注云:“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没也。”

    [65] “休感慨”四句:休再感慨,但放怀畅饮;须知人生易老,欢娱苦短。醽醁(línɡlù灵路):美酒名。

    [66] “有玉人”两句:何况有佳人怜惜,为我鬓边簪菊。苏轼《千秋岁》词:“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玉人:指歌舞女子。簪:挽住发髻的簪子,此作动词,犹言“插”。

    [67] “且置”两句:且罢请战立功、封侯万户之想,直须卖剑买牛,解甲归田。请缨:据《汉书·终军传》:帝令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来汉朝见。终军“自请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世遂以“请缨”为主动请求杀敌立功。缨,绳索。卖剑酧黄犊:用汉代龚遂劝农事,见前《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注〔5〕。此指解甲归田。酧,同“酬”字。犊(dú独),小牛。

    [68] “甚当年”两句:惊讶当年贾谊何以不甘寂寞而伤时痛哭。甚:本意为“怎”、“何”。词中作领字常作“正”、“真”讲。此处当取本意,作冷嘲语。或谓此作“正”讲,词人自况贾谊,似与上文语气不贯。贾长沙:即贾谊,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汉书·贾谊传》称其屡上书陈政,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69] 词写山居生活,显然罢官家居之作,但不知作于带湖还是瓢泉。

    [70] 泓(hónɡ弘):水深貌。一泓,犹言一潭深水。澄绿:澄清碧绿。

    [71] “更何处”两句:言一对争相逐水戏嬉。杜甫《春水》诗:“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xī chì西赤):水鸟名,形略大于鸳鸯,色紫,成双而游,故亦称紫鸳鸯。

    [72] “细读”两句:边读《离骚》边饮酒,赏竹又何碍于食肉。细读《离骚》还痛饮:《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饱看修竹何妨肉: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辛词则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

    [73] “有飞泉”两句:更有山泉飞泻,似日日捧出千斛明珠。斛:前屡见。

    [74] “春雨满”四句:言秧苗喜逢春雨,牛犊闲眠昼永。日永:白天漫长。

    [75] “看云连”两句:言田野片片麦熟如黄云连天,蚕房簇簇新茧似白雪堆山。

    [76] “若要”两句:谓如果知足,眼前的一切足以使人满足;如果不知足,则究竟何时方得满足。按,这两句自我劝解应该知足。作者在《鹧鸪天》一词中也说:“君自不归归甚易,今犹未足足何时。”

    [77] “被野老”两句:言老农热情相邀到枇杷园中去尝新。

    [78] 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辞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79] “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80] “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81] “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82] “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

    [83] “姮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姮(hénɡ恒)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84] “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85] “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86] “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87] “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yànɡ样):完好无损。

    [88] 作年不详,玩词意,当为晚年退居瓢泉时作。

    [89] “老来”两句:谓老来对陶潜始有深切认识,乃至梦中依稀相见。渊明:西晋大诗人陶潜,字渊明。参差(cēn cī岑阴平疵):仿佛。

    [90] 觞(shānɡ商):酒杯。御:用,进,此引申为饮。

    [91] “白发”三句:谓陶潜不堪忍受“折腰”之耻,宁肯白发萧萧对西风,辞官归隐。折腰五斗:陶潜曾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遂解印去职(见《宋书·陶潜传》)。

    [92] “问北窗”四句:谓陶潜辞官归隐,非一味醉心于飘逸静穆,自当别有深意。北窗高卧:见前《念奴娇》(近来何处)注〔9〕。东篱自醉:言对酒赏菊。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93] “须信”两句:言陶潜精神不死,至今犹觉其凛然有生气。《世说新语·品藻篇》谓庾道季曾说:“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凛然:严肃貌,令人敬畏貌。

    [94] “吾侪”三句:言与陶潜心心相通,虽远隔今古,却是异代知音。吾侪(chái柴):吾辈,我们。高山流水:喻知音,参见前《满庭芳》(倾国无媒)注〔4〕。

    [95] “富贵”三句:言即便他年为官富贵,也应无味之极。富贵未免:用谢安语。参见前《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注〔5〕。直饶:即使,纵然。

    [96] “甚东山”三句:言谢安当年何以东山再起?那时士大夫也曾说他是为苍生而再仕。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谢安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出,人们常言:“安石不能出,将如苍生何?”甚:是。东山:指谢安。何事:为什么。苍生:黎民百姓。

    [97]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鬓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fān帆):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蝶、燕等状,插于妇女之鬓,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幡,也名幡胜、彩胜。稼轩《蝶恋花·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簪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98]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馀寒犹在。无端:平白无故地。

    [99]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西园:汉都长安西郊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100] “浑未办”两句:言己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酒:黄柑酿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贺。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101]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薰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102]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103]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104] “忆对”三句:回忆昔日中秋持酒对花赏月情景。丹桂:桂花的一种。据《本草纲目·木部》,花开白色者为银桂,黄色者为金桂,红色者为丹桂。

    [105] “今宵”兰句:谓今宵无月,唯云雨湿窗。

    [106] “浑欲”三句:意欲乘风登天一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浑欲:直欲。化工:自然的创造力,这里可理解为“天公”。

    [107] “满堂”三句:画堂不见月光,唯有红烛照耀,姑且从容举杯听曲。

    [108] 名为代人赋词,实是自我抒怀。

    [109] “陌上”两句:田埂上桑树冒出嫩芽,东邻家幼蚕开始孵化。柔桑:细柔的柔枝。生些:指蚕种已有小部分孵化成幼蚕。

    [110] “平冈”两句:平冈上嫩草鲜美,牛犊撒欢鸣叫;斜阳下疏林犹寒,归鸦飞来栖巢。暮鸦:黄昏中的归鸦。

    [111] “山远近”三句:山有远近,路见横斜,青旗飘处自有卖酒人家。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12] 荠菜:一种野菜。

    [113] 屋山:屋脊。

    [114] “有何”两句:谓归农作稼有何不可,我正羡慕温饱便休、清心寡欲的农家生活。方:正。要底都无饱便休:一饱就罢,别无他求。北宋太医孙昉号“四休居士”。黄庭坚向他询问“四休”之意。孙昉答曰:“粗羹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平稳过得去)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黄庭坚叹赏曰:“此安乐法也。”(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底,什么。

    [115] “新柳”三句:言新柳旧洲,溪水改道,自然环境稍见变迁。

    [116] “自言”两句:村人自言世代繁衍,周、余两家联姻依旧。意谓乡俗民风绝少变化。

    [117] 去手:离手。

    [118] “晚岁”两句:谓陶潜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乡邻,彼此融合无间。按,陶潜有《西田获早稻》诗备述农耕之乐,结句云:“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潜又有《归田园居》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近邻)。”躬耕:亲自耕种。斗:盛酒的容器。

    [119] “都无”两句:言陶潜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晋宋之间事:指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即陶潜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南北分裂、战乱不断、篡弑频起的年代,极端动荡混乱,凶残黑暗。陶潜因作《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社会。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辛词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参见前《念奴娇》(近来何处)注〔9〕。

    [120] “千载后”三句:言陶诗以其“清真”而流传千秋。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渊明独清真。”

    [121] “若教”两句:言陶潜归隐田园,高风亮节,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潜是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122] 不寐:未眠,或欲眠不成。

    [123] “老病”两句:言人到老病之时,尤觉光景之珍贵。霎时光景值千金:极言时间之珍贵。光景,景同“影”,本指日月之光辉,后即指时光、光阴。

    [124] “一生”两句:谓一生唯好二事:游山玩水,读书研史。不负溪山债:不欠山水的债,意谓遍游名山胜水。书史淫:嗜书入迷。《晋书·皇甫谧传》:“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人谓之书淫。”

    [125] “随巧拙”三句:言俗人随机应变,逐波沉浮,心地难测。面如心:《左传·襄公十三年》记子产的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126] “不妨”两句:如为他们写生平行状,大可归入《笑林》一类。行藏:本意为出仕和退隐,后亦泛指生平行事。《笑林》:专写笑话的书。后汉、唐、宋三代都有《笑林》,皆佚,现仅存后汉邯郸淳所撰《笑林》三卷中的一卷。

    [127] “经行”两句:所经之处江山易貌,亲朋尽已白头。

    [128] 归休:致仕归去。去:助词无义,犹现代汉语中的“啊”。不成:反诘词,犹“难道”。

    [129] “浮云”两句:谓浮云原本行踪无定,如真似浮云,倒也大可自由逍遥。出处无定:出没无定,犹言浮云行踪不定。元:同“原”。

    [130] 鸣禽枝上语:言鸟鸣犹如人语。

    [131] “提壶”两句:即写鸟鸣巧如人言:“提壶出门打酒多时,家中婆母烙饼已经焦煳,还不及早回去。”提壶:鸟名,因啼声如“提壶”而得名。梅尧臣《禽言》诗:“提壶卢,沽酒去。”婆饼焦:亦是鸟名,因其啼声如“婆饼焦”而得名。梅尧臣《禽言》诗:“婆饼焦,儿不食。”

    [132] “醉中”两句:言醉中迷忘归路,却向行人询问自家居处。

    [133] “只寻”两句:是行人回答之语,殷勤指点词人归家之路。乌桕(jiù旧):一种树木。

    [134] 鹭鸶:水鸟的一种,即白鹭。颈细长,嘴长而尖,头顶后部有一缕白色的长羽毛,以食水中鱼虾为生。

    [135] 堪数:不堪一数,言溪里鱼儿已寥寥无几。

    [136] “主人”两句:请白鹭勿食吾鱼,应和主人欣然相处。主人:作者自称。汝:指鹭。物我:物与我,即白鹭和它的主人。

    [137] “白沙”三句:言远处沙际青渚,尽有虾鳅舞动。浦:水滨。渚:水上小洲。剩有:尽有。鳅(qiū秋):泥鳅,一种圆柱形的黑色鱼。

    [138] “听君”两句:言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任君。一缕:即指白鹭头顶部的白色羽毛。

    [139] 粉卿:当为稼轩女侍之名。按,稼轩于庆元二年(1196)前后曾作《水调歌头》一词,词序云:“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此后陆续写有送女侍归去和思念已去女侍的词。此其一。

    [140] 杜宇:即杜鹃鸟,又名子规、催归。啼声哀切,引人思归。

    [141] 睚(yá牙):望。

    [142] 空有燕泥香坠:谓燕去楼空,言粉卿之去。燕泥:燕子筑巢之泥。香,言泥中带有残花的香气。隋·薛道衡《昔昔盐》诗:“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143] 也须有思量去里:须、去、里,皆方言口语,意即:也自有思量处哩!

    [144] 遣兴:遣发意兴之作。此类作品常寓感时伤世之意,此词即为读书有感而作。

    [145] “醉里”两句:谓以酒浇愁,以醉忘忧。

    [146] “近来”两句:谓近来方悟不能全信古书。两句意出《孟子·尽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以为《尚书·武成》一篇纪事不可尽信。辛词借用,含意曲折。并非妄自菲薄古人,意在言今人全不按圣贤之言行事,是对现实不满的激愤语。觉:领悟。

    [147] 何如:怎样?

    [148] “只疑”两句:暗用汉代龚胜之事。汉哀帝时,丞相王嘉被诬有“迷国罔上”之罪。龚胜以为举罪犹轻。夏侯常拟劝龚胜,“胜以手推常曰:‘去!’”辛词用龚语入词,或谓暗指当朝主和派汤思退诽谤夸大张浚符离败绩一事,并与上片结处呼应,以证不能全信古书。按,稼轩确为张浚鸣过不平,但此处似无此深曲寓意,仅借龚语以写醉态而已。

    [149] “世事”两句:言忘却世事,胸无尘埃,如溪水一般清澈。从头减:言彻底消失。

    [150] “夜深”三句:枕边传来溪水声响,试问清溪何以不平常鸣。底事:为什么。

    [151] “月到”两句:言月色苍白,斜照愁人,远处响起第一声鸡鸣。

    [152] “是中”三句:言山村本无名利之争,何以天色未晓,山前已有人行?是中:这其中,指山村生活。

    [153] 花间体:流行于晚唐五代的一种词体,也称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花间体内容不外风月艳情,风格大率浓艳绮丽。它反映了文人词的初期风貌,是婉约词的第一座高峰,对宋词有深远影响。稼轩词虽以豪放著称,却也广采婉约之长,此又一例。

    [154] “春水”四句:言春水泛舟,梦中会艳。西子:即越国美女西施,此借指意中人。

    [155] “觉来”三句:醒来但见夕照村巷,红杏出墙。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觉来:醒来。短墙:矮小的墙。

    [156] “晚云”四句:晚来小雨初过,岸边少女折花而去。些儿雨:一点点小雨。狂颠:此作活泼欢快讲。

    [157] 柳绵:柳絮。

    [158] 马叔度:稼轩友人,生平不详。月波楼:宋时有两个月波楼,一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在嘉禾(今浙江嘉兴)。不知词人所游何处。

    [159] 客子、君:皆指友人马叔度。

    [160] “西楼”两句:谓一心吟赏风月,休管时间早晚。西楼:指月波楼。着意:有意,专心。吟赏:吟诗赏景。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

    [161] “唤起”三句:言明月皎皎,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南宋初年爱国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词:“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162] “鲸饮”两句:言豪饮尚未尽兴,剑气已横贯秋空。鲸饮吞海:如长鲸吞海似地狂饮。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剑气:指剑光,古人谓宝剑能于深夜发出光芒,直冲云霄。参见前《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注〔3〕。此喻志在建国立业的豪迈之气。

    [163] “野光”三句:大地月光动浮,天空高远,景物清幽。天宇:天空。迥(jiǒnɡ窘):高远。物华:泛指美好景物。

    [164] “中州”两句:谓中原沦陷,今夜正不知有多少爱国志士吞愁饮恨。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

    [165] “谁念”三句: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谁念志士年岁渐老,而复国功业犹迟迟未就。不道:不料。蕞(zuì最)尔:微小貌。决策:指北伐大计。

    [166] “此事”两句:谓此事一时难以说清,唯有继续饮酒消愁。扶头:即扶头酒,一种最易醉人的酒。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赵长卿《鹧鸪天》词:“睡觉扶头听晓钟。”

    [167]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内。一在今嘉鱼县东北江滨,有赤矶山,为当年孙、刘联军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黄冈县,临江有赤鼻矶。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兴,写下著名的怀古词赋。辛词所指,当是苏轼笔下的黄州赤壁。按,稼轩曾二官湖北,并于江西、湖北两处调任频繁。所以,此词可能写于淳熙四年至六年(1177——1179)间。

    [168] “雪堂”两句:言苏轼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诗文致祸贬谪黄州。按,苏轼以“乌台诗案”(指其写诗攻击新法)贬黄州团练副使。雪堂: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

    [169] “赋写”三句:言苏轼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诗篇,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按,苏轼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前赤壁赋》感叹三国兴亡。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泯(mǐn敏):消灭。

    [170] “望中”两句:一眼望去,但见岸石皆赤,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

    [171] “半夜”三句:半夜一声长啸,天地为之生悲、变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