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东林难办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温体仁临走目光凝聚看着桌上望远镜,对齐王露出一个你懂我懂的眼神,活脱脱的狐朋狗友既视感。

    不要以为当大官的都是威严的,谁都有轻狂的少年时期。一帮小伙伴聚在一起,什么刺激的事情不做?

    甚至发生过一帮人赴京赶考,成绩喜人组团包春楼一起买春庆贺的事情。这不算什么,性子野一些甚至敢一帮人带着春娘子爬山涉水,在山林秀景中吟诗作赋,享受鱼水之欢。

    他走后,朱弘昭挑挑眉头,仰躺在靠椅上,侧头对李墨轩说:“这个温大人很会做人,前途不可限量。”

    “就他?自身难保有什么前途?千岁,卑职反倒觉得吴亮嗣做事痛快,是个有担当的人。”

    朱弘昭拿着一枚核桃敲碎,吃着香脆桃仁摇摇头:“吴亮嗣是情势所迫才会这么容易低头,否则,孤用八抬大轿,都请不来他。这个人,做做御史还是不错的,政务,不适合。”

    李墨轩挑挑眉头,不是很信服,却没胆量和齐王顶牛,和齐王不同意见,输的可能性极大。反正他觉得收拾完猖獗的东林党,皇帝应该会重用吴亮嗣这样原则性强,斗志旺盛的官员。

    搓搓手,也拿一枚核桃,李墨轩转为媚笑:“千岁,卢大人因为劝降彝人有功,卑职的军功怎么算?”

    低眉瞥一眼,朱弘昭恨不得一拳打到这张脸上,这个家伙竟然给他下套。没想到这个禽兽放着发育健全的靓丽女子不要,竟然看上他的义妹朱红娘,她才九岁啊!

    “千岁?”

    “莫打扰本王思虑国事,否则孤认得你,尚方剑不认得你。”

    干脆闭目,朱弘昭拍拍腰间挂着的尚方剑,估计全天下也只有他敢把尚方剑挂在腰上,其他人哪个不是把这玩意儿当神供着。

    距离叶老头儿进宫署理政务还有半个时辰,朱弘昭要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说服东林党,让他们同意设立军机处。

    比起杨镐、熊延弼来说,王化贞的份量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所以,楚党吴亮嗣、浙党温体仁才会选择支持设立军机处,与他合作一回。当然,这件各取所需的事情之后,齐王还是齐王,各党还是各党,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交结。

    日头渐渐高升,天气燥热起来,朱弘昭仰望碧空上几朵白云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侧头吩咐道:“你立刻去三法司,将本王的打算告诉王化贞。东林党人是个什么尿性他比你我清楚,他首先要自救,本王才能救他出来。”

    东林党元老追求的就是大公无私,什么是无私,简而言之就四个字:“六亲不认。”

    六亲不认并不是骂人的话,如同此时衣冠禽兽一样,都是读书人的追求。

    前者是文人的精神追求,起码口头要这么喊,能做到的却只有一个海瑞而已。后者衣冠禽兽,虽然没这么喊,可人人都是这么做的。

    六亲分别指: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我克者妻财;克我者官鬼即诱惑与恐惧;比分者兄弟。再加上自我,就成了六亲,这六亲,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存在。

    微言大义,是以无我为宗。

    只有做到无我,才能大公天下。

    凡人都有立场,有立场则达不到无我境界。只有弃我而不用,处事自然公平公正。

    可这,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孔夫子还不是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为了出人头地而奔波。或许传道,不能算为自己考虑。可又有哪条道是真正的完美?

    大道因一丝缺憾而完美,这才生出无数变化。

    道既然不不完整,那传道的行为自然也不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所以,想要做到六亲不认,只能是一种奢望或者痛苦的事情。

    传道,传道,也只有李耳是在真的传道。

    其他种种,比之一个道字……或许根本没得比。

    至于后世所谓的六亲不认,则是忽视了自我之外的各种亲,只以自己的得失荣辱为立场。这种六亲不认,不是大公,而是彻头彻尾的大私。

    被这个时代评价为六亲不认的海瑞,是一种极高的赞扬。

    但人非草木,没有了情,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对海瑞的评价是复杂的,这样的人值得尊敬,但谁都不想有这样的亲人,有和没有,没区别。

    反倒会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做亲人,使得你克制自我私欲。克制私欲,没有大智慧是非常煎熬的事情。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海瑞就是个偏执狂,他是个殉道者。

    当然,六亲不认也是东林党的口号追求,如果东林党人人人能做到六亲不认,那还会有东林党这个团体出现?

    但口号摆在那里,说不好朱弘昭的军机处计划,反倒会逼得东林党大义灭亲,借王化贞的性命来刷名望。

    士子尚未当官前,多是赤诚单纯的。一个好名望的团体,对他们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而对心思诡谲的士子,好名望的团体的诱惑,代表着种种一切,值得去赴汤蹈火,以换取荣华富贵。

    李墨轩自然知道事情轻重,军机处的设立现在只是为了战事而准备。可作为亲身参与者,他知道这一举措的关键之处。这将是分化文官,从文官体系中割一刀,拉出一批进士出身的武人。文武平衡,最差也能相互制衡,延续这个国家的国祚。

    空荡荡的青羽华盖下,朱弘昭将望远镜装到腰间锦囊里,抄起一把涂绘百子图的大折扇,抖开扇着向外走,眯着眼睛打量四周受罚的宫女,对远处一名中年女官抬起下巴。

    这女官正值青年,丰姿熟美,趋步来到他面前,躬身柔语:“齐王千岁有何吩咐?”

    毕竟,这样女官也是当年从民间选拔上来,参与竞争皇后、嫔妃位的稀世美人。

    美丽的皮囊一天天老去,年年都有娇俏少女入宫。她们更怨恨命运的不公与时间的无情,对于这些后辈们,她们只有少数会心怀怜悯,更多的则内心扭曲,性情阴狠,甚至有折磨这些新入宫少女为乐趣的。

    “皇嫂即将诞子,半年内对宫娥的惩戒改为抄书或跑步,不可进行躯体折磨致人非命。孤希望大内,是一片祥和,而不是战战兢兢,怨气丛生。”

    女官屈膝行礼拜谢,周围少女齐声轻呼齐王仁德。

    朱弘昭看着这女官鼓胀胸腹一阵荡漾,眨了眨眼睛,转身离去。

    望着齐王离去的背影,女官想到齐王的目光,顿时感觉今日的朝阳格外的暖和。面目神情也明媚起来,或许,这是一个机会。

    出内操场,顺三大殿东侧宫墙,朱弘昭握着百子大扇一步一摇,步履悠闲,向文华殿走去。

    文华殿后是御药房,内阁办公的文渊阁就在文华殿前,与东西两处直房组成一处四合院结构宫殿。

    要进藏书的文华殿,必先经过内阁所在的文渊阁。文渊阁东边直房是诰敕房,西边是制敕房。内阁形成决议后,由这两房进行后续工作,将决议制成敕书,该留档的留档,该抄送天下,或赐予个人都按规矩处理。

    可以这么说,文渊阁后面的文华殿若被一把火烧了,朝廷的机要资料和档案,就废了近半。

    翰林们来来往往,有来文华殿研读藏书,也有翰林在文渊阁行走,增长见识,为以后的从政打基础。

    这些行走在文华殿的翰林,不论老幼都是差不多的官服。当然,也有一个显目的,打扮与翰林不同,他是天启二年的状元郎,苏州人文震孟,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名字。

    这位是万历二年出生,如今五十岁的状元郎和他祖父文璧一样,都是在这个年龄开始扬名。对了,文璧中年后以字行,字征明,也被写作文徵明。

    不得不说,这爷孙俩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动人心魄。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同科二甲进士卢象升的火速升职,令文震孟这位状元郎多少有些脸上无光。看到齐王,他只是带着笑容,抱着一沓公文欠身行礼。

    他是状元郎,没要必要不必对齐王行大礼。

    但他有年龄优势,这是老人政治的时代。五十岁,正好是经验丰富,体能尚未衰竭的大好年龄。而他祖父文征明寿九十,文震孟相信自己早晚会走的比卢象升远。

    李墨轩已在文渊阁前等候,这种地方他即使是锦衣卫同知,但没有圣旨私自进去,绝对会被一帮内阁老头领着老老少少的翰林们一顿胖揍。

    接过王化贞的亲笔信,里面却是一张白绢,朱弘昭抖开竟然是王化贞的血书,新鲜血渍散着淡淡血腥,朱弘昭扫视一眼,露出笑容将白绢装好。

    整理一下衣冠,抖抖袍袖,朱弘昭看着文渊阁三个大字,迈步进入。

    六名内阁成员一知道齐王来了,就放下手头工作,前去迎接。齐王敢来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此行与战事有关系。

    叶向高领着一帮老头也只是微微拱手而已,朱弘昭也还了个抱拳礼道:“叨扰诸位老大人办公实是不该,但本王却有要事寻叶阁老商讨。”

    只找叶向高一人?看来不是与所有内阁成员一起讨论战事,叶向高直接问:“请问齐王殿下,是公事还是私事?”

    朱弘昭从袍袖取出军机处奏折递给次辅韩爌道:“诸位老大人先看看,待本王与叶阁老商议后,诸位老大人再议议,后日朝议本王要上奏此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