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大将军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又是一个夜晚,朝臣们依旧在乾清宫打地铺过夜……

    “杨御藩无故攻破居庸关,不论其因,这种行为与谋反无异!”

    左都御史左光斗伸长脖子,扬着下巴胡子抖着,死硬着嘴要给杨御藩戴上谋反作乱的帽子。

    居庸关在今日临近傍晚时分被神机营攻破,一举将坚不可摧的居庸关攻破,朝臣们当即炸窝。

    知道杨御藩那档子事情的更是不安,因为杨御藩就是他们的人给堵在关外的,杨御藩破关而入,立场已经很鲜明了,不管神机营上下是忠诚于天启还是向皇太弟投靠,总之不会再和他们站在一起。

    不知道的起因事故的朝臣,更为气愤。京师四周兵变连连,现在连神机营都搅了进去,这让他们这些朝臣中枢大员的脸往哪儿搁?

    朝中动荡可以有,但处置大权必须由朝臣掌握,绝对不能由武人、军队参与,这是朝廷的底线。齐王华丽变身为皇太弟,因为兵权的原因已经让朝臣吃了没兵权的苦头,现在他们对拥兵的将领更为忌惮。

    涉及到杨御藩,杨肇基这个当老子的也不好坐堂,坐在殿外台阶上吹风。

    “孤与皇兄在京师,他神机营能翻天?杨老将军也在京师,他杨御藩能做什么?又敢做什么?神机营进攻居庸关,事出有因我们不能只听信居庸关守将一面之词。此事稍后再议,不据实而处断,你们想干什么?想逼反神机营还是想逼死杨御藩?”

    朱弘昭说着看一眼左都御史左光斗,见朱弘昭眼神狠厉,左光斗真不敢在朱弘昭面前摆御史头头的威风。

    和叶向高一样,左光斗也是被自己内部那群遭受打压不待见的人以及背后的人联合起来给坑了。不同于装聋作哑似乎认命的叶向高,左光斗还想斗一斗,可很多一起被自己人出卖的东林人心灰意冷都怂了,他也是有心无力。

    挨了朱弘昭一顿训,左光斗心有不甘退下,拿了一碗茶和油饼子后回到边缘,盘坐在地倚靠着被褥蒙头用餐。

    东林人个个自身难保自哀自怨,没有一个凑上去的,各党成员看着神情落魄的左光斗,一个个心里解气也有一种物伤其类的伤感。

    左光斗慢悠悠吃着油饼子,除了脸色有些抹不开而僵着,倒有些悠然。

    军机处的行人们,自从齐王变成皇太弟后,态度大变全都成了齐党中坚份子。

    一名行人捧着一卷撞在密封竹筒里的公文疾步入殿,径直来到殿左。

    史继偕正在打盹儿,对于杨御藩和神机营的事情这个老头儿一点都着急,两个提督武臣与齐王有旧,都是年纪轻轻没长胡子的小年轻,心思没那么复杂。杨御藩与周遇吉能飞黄腾达,都是皇室提拔的,所以神机营保皇的立场是肯定的。

    神机营清剿晋商的时候,监军成国公兼驸马朱纯臣手脚不干净,监军大权落在李墨轩手里。加上一个李墨轩,这神机营真没什么好担心的。

    在老头儿看来,神机营能一举攻破居庸关,说明内部是稳定的,杨御藩等人依旧掌握着军权。否则发生兵变的神机营,是不可能爆发演绎出如此精彩的攻城战。

    只要杨御藩掌握军权,那有什么好值得担心的?

    崔景荣可没史继偕那么自信,拖着疲惫的身躯检验密封后,握着刻刀拆封,取出一卷公文,铺开一看倒吸一口凉气,却笑着感叹:“不愧是飞熊铁骑,行军神速名不虚传。”

    徐卿伯凑过来一看,心里松了一口气,飞熊铁骑可是朝野公认的大明野战第一骑军,虽然只有三千余人抵达卢沟桥,但足以对京师各方形成有力的镇压。

    唐朝时向回鹘借兵,三千回鹘兵得到唐朝任意劫掠长安的许可,还没到达长安,就把长安城内的叛军,让唐军无可奈何的叛军给吓得弃城而逃!

    军队有时候就是靠名声来吓人,真要抡刀子砍,水份就被拧干了。

    旁观的科道官相互看看,没有人跳出来瞎嚷嚷。

    飞熊卫也没有得到军机处调令却入京,这是不符合规矩的。可左光斗这个朝野名望高隆的老臣挑刺神机营,被皇太弟收拾了一顿,他们可没胆量跳出来继续给朱弘昭添堵。

    左光斗已经位极人臣,三法司的实际负责人,虽然没有入阁,可本身地位都相当于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他已经够本了,可以和皇太弟挑刺,就是皇太弟登顶,左光斗致仕也算值了。

    可他们不一样,科道官号称储相,特别是六科官员,一个个前途闪亮,不管是那一党成员,只要进六科就是妥妥的朝廷栋梁,国家储相。哪怕被削去官籍,只要还活着总有机会回朝堂的。

    但若被皇太弟给记恨上,看皇太弟这架势搞不好活个六七十岁,他们一辈子啥希望都就没了……

    朱弘昭拿到公文看着,徐卿伯一脸轻松道:“按行程计算,今夜四更前后飞熊军将会入京。”

    “不,飞熊不能入京,传令高杰,让他在永定门大营驻扎休整。”

    因为董卓搞的那档子事,飞熊这个军号的名声真的很差,现在皇位更替而飞熊入京,兆头不是很好。

    徐卿伯闻言,脸色古怪。天启皇帝确实有意思,先给齐王飞熊军号,又给神策军号,这两个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军号,但名声真的够差也够威风。

    看着一道军文层层转手盖印后,索性无事,朱弘昭带着徐卿伯出殿。他的贴身随从阎应元另有任用,这时候还在内校场与新编入的三千宫中宦官组成的净军一起呼呼大睡。

    解下披风披到杨肇基身上,朱弘昭坐在杨肇基身边,示意杨肇基不要多礼推辞,望着黑漆漆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朱弘昭一叹:“老将军安心,孤相信杨三哥。这世道,怎么就眨眼间到了这般地步?”

    裹了裹甲胄外的戎袍披风,杨肇基花白的胡子抖了抖,才说:“殿下,这就是人心。殿下与先王心怀社稷长远,注定了一切。人不是草人泥偶,天下的银子就那么些,朝廷手里多了,他们拿的就少。所以,这一切不可避免。”

    “老将军说的在理,形势不由人啊。”

    感叹一声,朱弘昭扭头嘴角泛起笑意:“孤常常在想,为何国朝之处包含历代,英杰能出将入相。而至今日,为何文武殊途泾渭分明?所以孤置办军机处,这只是权宜之计。孤准备改制,依三省六部制度,重立丞相府、御史台与大将军府,各专司军、政、监察事宜。”

    六科官员对圣旨的驳封权力让朱弘昭很不爽,当皇帝连个圣旨都难发,那还有有什么意思?既然朱元璋废除相权后文官能借着内阁移花接木再弄出一个实际上的内阁丞相来,那他干脆把丞相府重新设立,把一切摆到明处。

    给丞相府实质的权力,也给首批丞相副相们百年难有的名誉,正式从他们手中拿走军权,就是一场胜利。

    三省重立,并不是将隋唐的三省制度死板硬套,朱弘昭意在三权分立。丞相府管政及六部;大将军府管军的同时由兵部稽功考勋督管军将升迁;御史台专司纠察弹劾风闻奏事,并无实权,却有监督文武的权力,还有厂卫这一重保险。

    三省制度历史上因为相互推诿扯皮而演变为二省,合并形成一个相权庞大的集团。宋朝有枢密院夺去了丞相的军权,三司剥夺财权,皇权直管着军、财大权,又有职、差、役制度的平衡,平衡着相权。

    元朝乃至明初,都是中书省独大。

    明初中书省左右丞相,左丞相通常都是武臣担任,又有五军都督府专督诸卫所军事。而御史官不给力,朱元璋又抬出锦衣卫行监察大权。

    所以看着明初中书省独大,实际上文职出身的丞相指挥不动军队,两重监察机构在侧,中书省只能乖乖行政。出了胡惟庸这个阴鸷的枭雄后,朱元璋嫌中书省碍手,也担心子孙压不住强势的丞相,直接借胡惟庸案将中书省给裁撤。

    杨肇基的眼神当即就亮了,朝中此时有资格担任丞相府首相的官员大有人在,因为文臣实在是太多了,堆也能堆出一批重臣。而武臣,论威望资历只有他杨肇基与王威有本钱,或许何冲也有资格,但此战何冲无军功,战后自然也没有封赏。

    何冲有的只是威望,岁数年青也是何冲的一个短板,还对杨肇基形不成威胁。

    所以大将军除了他杨肇基,还有谁能当?

    对于这个诱惑,杨肇基根本没有抵抗力。史书上,他将是首任大将军府的大将军!这是直追徐达等一批开国重将的待遇,而他杨家的门第将会彻底稳固,不再是沂州的名门,而是山东名门!

    杨肇基很动心,可改动官制需要极高的政治威望和实力,老头儿眼神中压抑不住的热切,拱手提醒道:“殿下,祖制不可违。”

    “成祖皇帝大军在手能改,孤怎么就改不得?老将军多多思量,孤还有些心事要与叶首辅谈谈。”

    “臣,恭送殿下。”

    朱弘昭没有入殿,徐卿伯很有眼色,趋步入殿去找叶向高。

    该来的始终是来了,还好是朱弘昭沉不住气找他来谈判,这让叶向高送了一口气,拖着发僵的躯体,出殿。

    诸党与东林人望着叶向高的背影,神情各是不同。但都很想从这件事上探知皇太弟的胸襟有多么的大,对有些有抱负的官员来说,不怕皇帝狠辣,就怕皇帝没本事瞎逞能还容不下人。

    更多的朝臣只是担心自己的官帽子,一个器量宏伟,能对他们既往不咎的新皇帝,更能让他们安心。

    说真的,里面不少牵连进去的朝臣很冤枉,他们也是被在野的那帮心怀不满的伙伴给卖了!弄得他们现在与皇太弟都下不了台,所以论对那些人的恨,他们一点不比朱弘昭来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