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推广土豆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每科进士前三名都是要进翰林院的,陈子壮考了个探花,自然也不例外,授职正七品编修,专门负责学史修史,而状元是编纂,比编修稍微高一些。

    陈子壮少有才名,有一年中秋佳节看不见月光,一位在陈家赴宴的嘉宾颇感遗憾,便信口吟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

    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听罢,即随口应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落,赢得满堂喝彩赞叹。出口成箴,二十四岁那年高中探花应箴言,成为一时佳话。

    很多优秀的官员都有这样的小故事,与陈子壮同科的玄默也有故事,更为离奇。他的家乡静海有两个城隍庙,一个城外一个城内。原因是玄默星宿下凡,曾发书派遣原来的城隍出去了一趟,等回来后发现有新城隍顶替,老城隍托梦给知州,于是就有了两个城隍庙……

    比如卢象升,他父亲迁坟的时候看风水的地师感叹坟是好坟,但会使得后辈忠烈。卢象升父亲听闻不惧,反而大笑说满门忠烈才好!

    然后应了地师那话,卢象升孤军奋战与所部天雄军战死,几个兄弟先后为将或散尽家财招募义军抗清,满门亲族百余人为国事尽忠。

    至于李成栋那档子事,只能怪李成栋胆大包天,将赵氏从青楼给抢了出来。当时陈子壮已经是翰林院编修,正儿八经的储相。杭州知府自然要巴结,就将赵氏给保住,准备找个机会给陈子壮送回去。

    后来赵氏给陈子壮写信通报自己平安,被陈子壮引为大耻,认为这是夺妻之仇,尽管他比赵氏大了十岁。虽然没有婚约,可赵父候斩时已经把赵氏托付给了陈子壮,是没有婚约的婚约。

    现在,齐王系翻身做人,出乎陈子壮的预料。翰林院的一帮人都认为齐王系的尾巴长不了,都等着看齐王系的笑话。更让他郁闷的蹲在家里祸从天降,被人破门抓走险些吓死。

    这次的清洗风暴有多么的大,他非常的清楚。只要被逮进去就没有冤枉不冤枉的说法,因为不会有人给你开口的机会。

    为了活命,为了不让家族莫名其妙的被牵连,他才把自己与赵氏的关系说出,希望飞熊军将领能看在李成栋的面子上,救他一命。

    而历史上,赵氏最后还是从陈子壮手中落到了李成栋的手里,并以自刎逼迫李成栋反正抗清。那时候的李成栋就是满清的疯狗,他的好兄弟高杰被自己人邀请赴宴被当场剁死,刘良佐因为弟弟刘良臣的原因,也因为高杰的死亡而叛明。

    最后,刘良佐兄弟在天下安定的时候被满清清洗,而李成栋反清后因为没有得到南明按时解送的军饷,军队士气大减,一战被灭,本人很诡异的在战场溺水死亡,全军十余万崩溃。

    满清入关可以说是捡便宜,可能坐稳天下真的可以说是非常的诡异,李自成、张献忠、李成栋、郑成功、李定国都是壮年而逝……

    甚至吴三桂反清也是一路势如破竹,一停下来准备划江而治然后大军崩溃瓦解,本人也在乱军中病死。

    扯远了,总之陈子壮的性命是保住了,而高杰把这事捅到朱弘昭那里,魏忠贤则倒霉了,被朱弘昭遣人传令训斥了一顿。

    一个在翰林院啥事都不管专心攻读史籍写史的探花都敢下手,还有什么你老魏不敢做的?难道要彻底得罪那帮翰林,让他们的笔杆子戳着脊梁骨骂么?

    成为监国后,朱弘昭个人寝宫搬到乾清宫西边的养心殿,也在这里办公。军机处的事情交给了史继偕,这个老头办事真的很体贴。怪不得万历那么痛恨文官,却不顾史继偕的十二道请辞硬是要留着这个家伙。

    田尔耕掌握的锦衣卫情报系统已经被剥夺出来,被朱弘昭交给阎应元暂时代理。

    初五黄昏,朱弘昭收到了东路的密函和一包土豆以及三斗麻豆,也就是花生,是初二发的。

    土豆洗的干干净净,朱弘昭拿着密函看着,喜不释手,提着土豆去找张嫣。

    坤宁宫,此时的张嫣走路都不敢走,静静躺在床榻上,一名女官捧着一卷翻译的西方神话小说轻声朗诵。

    提着土豆进来,朱弘昭看到十余名勋戚内室就在殿内守着,这些人一批换一批,为的就是保住张嫣肚里的孩子……

    “皇嫂,看看臣弟带什么来了!”

    朱弘昭来到床榻边,扬着手里白布袋,坐在曹少钦搬来的椅子上,抖抖袖子露出手腕取出一枚拳头大的土豆。

    张嫣扭头,神情慵懒:“这是什么?”

    “西夷人传来的作物,他们现在并不重视这宝贝,徐侍郎的《农政全书》里记载了,但无人重视。”

    朱弘昭示意随侍女官将炭盆搬来,放了几个土豆上去,握着铁钎推着木炭裹好土豆,眼角含笑道:“三年前,神祖时期的山阴王阁老侄孙王敦盛从国子监退学,带来一卷徐大人的手稿。臣弟见徐大人十分推崇此物,就差人从福建买了几千斤回东路耕种。去年耕种十亩,产出的种子足够今年百顷土地做种,今年百顷土地产了这个数!”

    朱弘昭伸出三根指头,压低声音道:“边塞贫瘠土地上,竟然亩产三石,足足收获三万两千石。若土地肥沃,估计能亩产五六石!”

    张嫣杏眸微微圆睁,惊诧道:“这么多?”

    “嗯,这三万多石做种,足够宣大播种。待明年宣大丰产后,臣弟准备在山西皇庄及塞外新获土地大面积耕种。若成绩喜人,后年则在西北多旱地区推广。不出五年,我大明边塞西北将不再会为粮食产出而发愁。最起码,百姓们人人都能吃饱肚子。”

    张嫣还是有些不懂,她只是惊诧土豆的产量,眨眨眼睛问:“这能果腹?”

    “嗯,臣弟试验过,连吃三个月都没问题。”

    朱弘昭点头,故意装作伤感道:“本来想给皇兄一个惊喜,未曾想出了这么件事情。”

    张嫣眼皮上翻看一眼朱弘昭,轻轻一哼:“你的那点小心思本宫还看不透?这土豆既然利国利民,那你就推广吧。还有辽饷的事情,明日朝议时给停了,给皇帝攒些好名声,也让他宽宽心。”

    “成,就依皇嫂。”

    现在张嫣也掌握着一股政治势力,东林人似乎想起了张嫣这枚棋子,现在准确来说是自己人。他们向张嫣靠拢,希望张嫣能牵制朱弘昭,关键时候为他们说说话。

    而之前锦衣卫态度突然暧昧起来,是田尔耕得到张嫣的懿旨而表现出来的。为的就是让愤怒中的朱弘昭顾忌手脚,而不会泄怒滥杀一气。

    现在局势明朗,朝臣几次劝进已经交够了投名状,朱弘昭也恢复了理智,锦衣卫也就正式投到了朱弘昭手里。

    现在就差等李墨轩回来正式接管锦衣卫,等辽东战事胜利后再整饬锦衣卫。

    至于田尔耕,他必须退下去。

    他是天启提拔起来的,若天启遇刺而死,而他还在新皇朱弘昭手底下官职如旧乃至飞黄腾达,都会让人胡思乱想猜测田尔耕在刺杀事件的中态度和立场。

    阴谋论,只要有人就会有滋生阴谋的沃土。

    毕竟人言可畏,不仅是名声问题,而且田尔耕是天启的人,于情于理于规矩上来说,他必须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