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五公四家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皇后诞子,是多少年来没有的大事,去坤宁宫的路上,不断有宫人抱着各种用得上,可能用得上的东西来回小步跑着,朱弘昭走到乾清宫门口李墨轩迎了上来。

    这位昨夜返京,还没睡个好觉一早就收到内线禀报,急急忙忙入宫。

    宫门前侍卫层层,李墨轩迎住朱弘昭,做了个请的动作,低声道:“千岁,万不可解剑。”

    朱弘昭侧头看一眼李墨轩侧脸,李墨轩神情洋溢着喜悦,看不出什么。

    因激动而红润的面庞微微僵了僵,朱弘昭轻轻点头,大步迈着。

    坤宁殿前,早已通知的产婆,还有没有通知临时‘请来的’产婆聚在一起,御医们还有一些医宦世家出身的女子都在等候着。

    不断有皇亲国戚赶来,一个个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当看到朱弘昭后,都熄火了。

    也有经验丰富的诰命夫人进殿,去查看接生过程。

    这是天启的嫡长子,对所有人来说非常的重要,绝不能出差错。而且皇后产子,可以说是百年难遇之事,必须隆重。

    朱弘昭处事过于刚烈果决,传承十世多的勋戚们,并不看好朱弘昭的未来,或许朱弘昭能张扬霸道一时,但绝不能持久。

    那么保住这个嫡长子至关重要,朱弘昭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帮敢于进取,敢于破坏一切积留规矩,敢打破一切重塑山河的狠人集团。

    以后一旦朱弘昭走了天启的老路,那么这个嫡长子将是夺回皇位的关键,总之不行还能让信王顶上去,反正就是不能让皇位落到齐王一系这些狠人手里。

    天启元年以疾病辞去南京镇守副职的魏国公徐弘基,此时在殿前与一帮国公级别的勋戚笑谈,朱弘昭走过去隔着人墙看了看殿内忙碌紧张的宫人与各种勋戚妇女,不由急的跳脚。

    过了那道乾清宫宫门,里面就属于私人关系,这里的勋戚都是皇亲国戚,在这里都是亲戚关系。

    徐弘基看着急躁担忧的朱弘昭,摸着光滑的胡须眨眼想了想,难道这位是担心诞下嫡长子?也不对,这不像朱弘昭的为人……

    皇后张嫣的父亲太康伯张国纪也急的团团转,可能是担忧女儿张嫣,脸色有些白。

    天启的亲舅舅博平伯郭振明、光宗皇帝的舅舅永宁伯王长锡也都是非常的焦虑。这两人还要安抚张国纪,让他稳定情绪。

    就连张国纪随身的老仆都很焦虑,抱着一盒礼品站在张国纪背后来回徘徊踱步,时而抬头望着殿门。

    天启如今十八,却是个丰产的皇帝,现在已有范慧妃诞下的长公主,现在皇后、范慧妃又将诞子,而成妃也有孕在身,虽然有三保险,可两个妃子生的儿子哪有皇后生的重要?

    不断有小宦官从殿前奔出直赴乾清殿,那里天启还等着消息。

    天启已经油尽灯枯,此时连喝水都成了问题。

    他在等,等自己儿子的消息,等辽东的捷报,等辽饷加派取消的消息。

    殿门处,朱弘昭总感觉有人在窥视自己,将满腔的喜悦强行压下去,保持呼吸节奏,提高警惕。

    “顺产!”

    里面传来一声高喝,顿时外面就沸腾了,全神戒备的朱弘昭也松了一口气。

    这年头可没有剖腹产一说,张嫣又是头胎,搞不好就是一尸两命。

    “那位的眼神似乎能吃人……”

    成国公朱纯臣侧头左右张望,云淡风轻笑说着。

    他弟弟朱元臣笑道:“国之饿虎,不吃人就会饿死,不奇怪,不奇怪。”

    此时仅存的国公,只有徐达两子延续下来的魏国公、定国公,张辅一系的英国公,云南沐家的黔国公,以及成国公。就这五公四家。

    徐达有四子三女,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当廷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

    这兄弟俩分别下注,徐辉祖虽然打的燕军非常狠,但也没有把朱棣往死得罪。毕竟,朱棣的儿子朱高煦能从南京逃走,还是徐辉祖帮的忙。于是弟弟这一系被封为定国公,徐辉祖这一系,徐辉祖不愿低头,在幽禁中死亡,爵位却留了下来。

    所以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魏国公与定国公一南一北,都是镇国的存在。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靖难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徐家之恩隆更是非同一般。

    明初那么多的国公,徐家能存下来不能说朱徐两家关系太好,也不能说是徐家人精通权术。而是他们聪明与知足,因为聪明与知足所以非常的守本份,没有卷到明初各案中。

    明初三大案,被卷进去的勋戚没有几个是无辜的。

    魏国公徐弘基听到成国公兄弟那话,与英国公张维贤互看一眼,都离那对兄弟远了些,这对兄弟缺乏父辈必要的教导,实在是太过怂包,走的太近不是好事情。

    各国公府的公子们,年轻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玩,远比宗室子弟来的霸道。毕竟宗室子弟还有一圈圈明明暗暗的圈禁,这些国公公子则没有。

    玩儿归玩,传家的经验还是要学的,徐弘基少年时就是一个魔王,现在袭爵后还不是被磨练的十分老道圆滑?而成国公朱家兄弟,则是玩过头,还没接受必要的传承,就匆忙袭爵,与其他国公比起来少了必要的沉淀。

    走了几步来到朱弘昭面前,徐弘基拱手道:“殿下,咱也是带兵的,有话就直说了。”

    “老国公请说,今日凡在孤能力之内,都准了。”

    说着,朱弘昭扭头看一眼殿内,眼睛透着光彩。京师里所谓的大人物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挂着三公三师三孤的重臣,朱弘昭能记住名字就不错了,至于人站到面前分辨谁是谁,就有些难为他了。

    但这些国公,除了沐家主事人按时来京一趟外,其他的必须弄清楚,也就那么四五人。他不是京里长大的,只认的这些国公府掌事人,至于下一代没几个认识的。

    徐弘基有些窘迫道:“家里一些小崽子不安分,整日嚷嚷着要领兵打仗为国效力,家里老三还喊着要马革裹尸什么的。听闻殿下要重整羽林诸卫,臣想给这些小崽子讨些差事,也省的整日胡闹犯了国法。”

    “老国公,孤的羽林、虎贲可是要上战场的。虎贲卫之大捷,虽能名动千古,却仅有如此一例。”

    “殿下这哪里话,边军将士能为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定国公府儿郎自然也能。臣也知军中规矩,待他们入营,他们就是我大明的将士,赴汤蹈火、披坚执锐、先登陷阵本就是职责所在。”

    徐弘基说的恳切,朱弘昭想了想,觉得不能太过打压勋戚,边军系统内在辽东战事后,必然会有一大批将星冒出来,必须要有另一股力量进行牵制。显然,勋戚就是干这一行的。

    上下打量徐弘基,朱弘昭笑道:“老国公气色不错,赋闲在家可惜了,待辽东稳定,老国公可愿去朝鲜当上几年镇守?”

    徐弘基笑了,拱手应下。他的差事有了,徐家子弟的自然也不远了。

    徐家好歹南北两家还是不断在军队里混,南京三巨头里,南京镇守太监是宦官的,兵部尚书是文官的,而南京守备则是徐家的。

    至于英国公张家,靠军功起家,却和文官走的越来越近,都快融进去了。成国公朱家毫无主见,不像皇室的附庸,倒是更像张家的多一些。

    云南沐家更是不掺合京里的事情,专心守着云南,手里握着虎狼一样的黔军不时找安南练练兵,履行着沐家世代传承的传统,那就是镇守云南边陲。

    黔军的山地战本事不比白杆兵差多少,而且是齐军、神机营两支部队派系以外,第三支格外重视火器发展的部队。

    但是沐家很难从沿海地区获得新技术,自身研发的匠坊也受制于云南的官员监督,不敢玩的过火。好几个黔国公都是因为军事上的原因,被弹劾让位。

    但黔军的火器质量,非常的可靠。没有新技术,那就吃老本,将老式的火绳枪、火炮的潜力都快挖掘干净。

    徐弘基今日似乎是得到了许诺,态度极为亲昵,站在朱弘昭身边大讲教育儿子的经验:“府里那些小崽子都是放养的,四书五经没一个能读下来,勉强能会些兵法。很多东西要靠天赋,如像殿下这般英明神武,只能天生,后天学是很难学出来的。臣家里老三,勉强有些带兵的天赋,这孩子性子野,但是比臣,比臣的其他儿子能吃苦。”

    拐着弯推销自己家里老三,朱弘昭倒也有了些兴趣。徐家的面子不能不给,笑着说:“啥时候让来一趟宫里,孤考校考校,若孤满意,羽林卫指挥使虚位以待。”

    “殿下就是爽快,那这个指挥使老三就拿定了,拿不到臣非活剐了他不可!”

    徐弘基吹胡子瞪眼,徐家是最没有国公风范的一家子,毫无贵族的修养,完全的兵痞子作风。

    毕竟少年时都是放养的,反正徐家的位置稳如泰山,放养的孩子反倒比学富五车的孩子让皇帝放心。

    得到朱弘昭的许诺,徐弘基笑的很畅怀,转身张望之际摸摸鼻子,对几名观望的伯爵做了个手势,几名伯爵收到信息后与周围人低声笑谈着,却挪动脚步,转移位置将朱弘昭四面围了起来,一帮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云淡风轻闲聊着,半眯着眼含笑,也警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