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年尾立五省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还好,文渊阁后面就是太医院,李守道兄弟带着御医过来,为满地哭嚎的四十七名老翰林们医治。

    而曹少钦等大小太监、少监六十余人,倒也硬气一个个破相,服饰扭打中破裂,没几个保持仪容的,站成两排躬身低头。

    朱弘昭双手负在背后,巡视一遍,缓缓点头笑道:“不错,一个个长本事了。曹秉笔,你也是御马监出来的,怎么也被打成这副德行?”

    曹少钦有些委屈抬头看一眼另一旁的崔景荣,明明大家都是新帝党骨干,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崔景荣制止不住竟然妄图擒贼先擒王,曹少钦自然要反抗。

    崔景荣脾气大,性子直,当时情绪激动哪能想那么多,现在看着曹少钦,倒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揍了曹少钦,曹少钦可是没还手的,他的伤都混战中留下的,有宦官的,也有翰林们的,是误伤居多。

    “千岁爷,您可要为天启爷做主啊,这些人不念天启爷恩情,奴婢们实在是气愤不过。”

    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朝钦眼角流着血,噗通跪在朱弘昭脚下,一个劲磕头。

    冲击文渊阁,并与老翰林们发生拳脚冲突,传出去都是大事,在士林引发的轰动不下于内阁团灭。

    老翰林们也想开口,可一个个被打的张口都困难,呜呜咽咽哽咽着,老泪止不住的淌。

    这下脸丢大了,被一帮宦官抓住口实打了一顿,还是白打了。事情传出去,丢人的是他们,又不是朱弘昭御下不力。毕竟,这些宦官头目可都是天启时期老人,他们为天启遭遇到的事情表示愤慨,反倒是忠义的表现……

    看着这些翰林们有苦说不出的窝囊样,叶向高含怒轻哼:“有辱斯文!”

    朱弘昭转头,点头道:“叶公所言在理,这些家奴不可不惩。”

    顿时一帮太监们目光阴狠看向叶向高,一个个戾气未消,让见过大风大浪的叶向高一噎,顿时就苦了脸,这群没卵子的货不敢恨朱弘昭,却将他恨上了,他想辩解,说自己是骂翰林们表现丢了气节,不是骂太监们的行为。

    这次牵涉进来的可是二十四监各衙门大小太监、少监,朱弘昭会将这些尸山血海竞争出来的宦官精英一网打尽,自断一臂?

    显然不会,伤不了这些宦官的根本,现在谁跳的欢,以后有谁的苦头吃。还不是一个人吃,会和门生弟子、宗族亲眷一起吃!

    朱弘昭轻咳两声,这些瞪目龇牙作色的太监们立刻老实了,躬身低头。

    “闹出这样的不堪事,孤也不想看到。事至如今,也该拿出个章程表示表示。”

    朱弘昭说着,扭头打量五名内阁,见都没什么脾气,甚至史继偕这个老头儿还眼眉带笑,仿佛看猴戏一样。察觉到朱弘昭目光,这老头儿随即敛去笑容,波澜不惊起来。

    “曹秉笔,你与孤有同门求学之谊,可你等与诸翰林老官因口角起冲突,孤也不好偏颇。这样可好,罚你等寒食三月,这三月为皇兄守孝。每日多思多想,好好反省一番。”

    当着所有人的面,朱弘昭承认自己与曹少钦的关系,顿时曹少钦浑身骨头就轻了三两三,轻飘飘与一帮太监叩首谢恩。

    这一战,他们打出了威风,打的翰林老官溃不成军,只要全然身退,那就是极大的胜利!

    连文官中最清贵的翰林老官都被他们揍了,还有什么他们不敢打的?这种威慑,足以成为他们面对文官时仅次于皇帝宠眷的底气!

    “至于诸位战败的翰林,看来如今也做不成事,带奉休养一月,发双倍月俸。算是孤没管好这些家奴,对诸位的一点补偿。”

    挨打翰林老官中,文震孟伤不算太重,抬头眯着眼皮红肿的眼睛道:“殿下,诸位公公下手有分寸,臣等只是皮外伤,碍不得事。臣等,还是能做事的。”

    “还算他们知轻重,既然能做事,也就不必休养了。不过君子六艺,诸位沉心史籍有些荒废了,以后可要多多锻炼锻炼身体。这样吧,孤给你们一个机会。”

    朱弘昭担心这伙人留在翰林院,仗着资历老,有威望故意在给他出绊子,想了想对叶向高道:“叶公,就让诸位翰林保留本职,加派为北直隶巡查,替孤查查民户耕田遭到侵吞之事。借此机会历练历练,也是好的。毕竟诸位翰林熟读史书,也是知道这土地于国朝之重的,望诸卿好生勉励,莫让孤失望。”

    老翰林们这回真是苦到了心眼子上,北直隶的田地被侵吞,侵吞者是哪些人大伙都是知道的,这摆明了就是要得罪人的差事,这回倒好,文震孟多嘴,每个人都有大麻烦了。

    叶向高拱手出列踏前两步道:“殿下深意,臣省的,会加派精干人手辅佐诸位翰林,不使殿下期望落空。”

    这是个狠人,担心翰林们打浑水弄稀泥,直接要架空这些翰林,让下面的人去查。他可不想得罪朱弘昭,他还想着新朝初立时,当第一任丞相府的首相。

    “叶公费心了,还有一件事需要叶公与诸公劳心一番。皇兄庙号、谥号等等,也别拖着了,早些敲定吧。”

    处理了这些书呆子翰林,在五名内阁的磋商下,天启的庙号如朱弘昭心想的那样,成了大明中宗皇帝,谥号是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谥号一连串,关键是最后一个字,悊。悊通哲,一个意思。天启的谥号庙号,简称为大明中宗哲皇帝。

    对待这个结果,朱弘昭询问了张嫣,张嫣不反对后,也就没有再为难这些朝臣。

    虽然他硬拖着没有通报天启死讯,可朝中的人不是傻子。

    天启在位有什么功绩?

    反正这些朝臣看来,蒙古的战绩是宣大军打的,闻香教叛乱是朱弘昭平定的,西南奢安叛乱也是朱弘昭招抚绥靖的,甚至是辽东大捷,也是朱弘昭一系的胜利,与天启有什么关系?

    天启最大的功绩,就是信任朱弘昭,有容人之量。

    朱弘昭硬要给天启好名声,他们也不能做的太过分,稍微卡一下就好。

    宦官高层冲击文渊阁,实际上并没有引发多大的士林议论,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新出来的报刊身上。

    京闻报社,真的火了。

    想要兼职加入的青年士子,都快踏平了报社的门槛。

    不仅是加入报社,结交阎应元这位新皇的心腹,才是重中之重。

    随即,这件事情被朱弘昭更大的手笔冲击的微不足道。

    随着十月到来,赴辽参战部队陆续返回北直隶等待编遣,他们的抵达,给了朱弘昭极大的底气。

    翰林老官们做先锋,针对北直隶由勋戚大户侵占的土地,展开了一场从上到下染血的梳理。

    好说话识时务的勋戚,交出非法侵占的土地即可,不识时务的,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将士,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犁庭扫穴,什么叫做鸡犬不留。

    勋戚大户们畏惧朱弘昭,十分的恐惧这些打的八旗军溃不成军的将士,表现的很顺服。

    可,不见血怎么能成?

    必须要杀一批,才能更好的让活下来的人敬畏,否则心中的怨气,是散不了的,必须要拿血泼上去,驱散。

    “开炮!”

    一名嘉靖皇帝后妃的娘家,在炮火中灰飞烟灭。

    罪名?民户私藏铠甲,这是犯了国法的谋逆大罪!

    没有?厂卫会把铠甲放到他家地窖里的……

    从京师向外一圈圈扩散开,宣大军、西南军一个向西,一个向南,吹响了勋戚阶层中的大清洗号角。

    北直隶各州府的官吏,也被牵连,一层层的落马革职削籍。

    官员好说,下层的吏,基本上可以说是清洗一空,牵连不深的足有将近十万户,尽数在寒风雪花中,迁往辽东,补充那里的人口。

    空出的位置数不清,西南军、宣大军一队队的人落籍于北直隶各府县,充为吏,或乡镇村庄的保甲。

    为了防止两军抱团,造成地方上尾大难除,掣肘朝廷。每个县,详细到下面的保长、甲长,都是两军交错派遣。

    一直忙到十一月,宣大军和西南军也被一层层刮除,兵员都到了地方上进行安置,两军除去马少先和蒙古兵,就剩了两万不足……

    这下,朱弘昭终于松了口气,解决了卧榻之侧的隐患,也将战功最盛的两个军团也肢解的差不多了。

    只要制度运行的好,有足够的老军骨干,补充足够的军械、粮饷,随时可以再拉出一支大军,没什么好心疼的。给出征辽东的将士们一个好归宿,也是他的心病。

    同时,各军将领封赏也在讨论中,落下帷幕。

    宣大军和西南军的统帅,何冲与熊延弼都是戴罪立功,所以消除前罪,各回原职。

    宣大军团,何冲还是大同镇总兵,掌征北将军印;王朴为宣府总兵,郭谅为大同副总兵,刘高旭为宣府副总兵。宣大镇守中官刘时敏擢为司礼监掌印,两镇镇守改为太原、大同、宣府三镇镇守,由赵期接任。熊延弼为南京兵部尚书,去管这个朱弘昭的心病之地。

    同时这三镇设立为代晋军团,以晋王府与代王府出宗室英杰弟子数人,担任各营镇抚使或监军使。

    马少先为彰义侯,河套地区设立一省,为宁夏。同时设立宁夏军团,延绥镇、宁夏镇并入,这两镇卫所合编,另在宁夏省将裁撤的卫所番号重设,设立征西将军印。王威以左都督,掌征西将军印。宁夏巡抚是宣大军前军监军,右佥都御史升徐日久。

    更西一点的甘肃镇、固原镇合编为秦凉军团,特设安西将军印。同时甘肃改土归流,设立甘肃省。以徐光启为甘肃巡抚,杨肇基为大都督外派,掌将军印加大,为安西大将军。秦凉军团的将军号还会改动,安西是西域以后设立的将军印,西域那边设立边防军队,将会是安西军。

    京畿,将山海关沿线以及蓟镇、天津镇、保定镇并入设立的京畿禁卫军团,设立骠骑将军印,以女将秦良玉掌印,升右都督。

    辽地的奴儿干都司继续保留,却将黑龙江流域以南划分为三省,为辽宁省、朝鲜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囊括辽东辽西,是精华之地,封朱弘林为辽王,安邦彦升右都督,掌辽宁军团所设的镇东将军印,秦朗为辽宁巡抚。

    至于其他地方,这时候实在是太冷了,移民多少,会死多少,只能一步步开发。

    山东的登莱两镇,合编为登莱军团,改为水军。以老将沈有容掌镇海将军印,升左都督。

    朱弘昭酝酿很久的东西,在给天启下葬后,顶着天启年号的时候,搞完了。

    一口气设立五个省,其中的官帽子是很多的,只要军队能守得住,文官们高兴还来不及。这也大大缓解了,文官之间,诸党之间的竞争压力。

    然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南直隶的应天、苏州、松江、凤阳、泗州、淮安、扬州、滁州等六府二州俱地震,扬州府最为猛烈。

    这场地震,给即将过生日,年后正式登基的朱弘昭蒙上了一层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