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二月寒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中正元年二月,宣府、大同军户以及迁籍到北直隶分散各处的军户们,将分发给他们的土豆种了下去,同时天津镇这片盐碱地进行大规模苜蓿种植,以期改善并为太仆寺所运营的牧场提供足够的饲料和场地。

    太仆寺,从朝鲜之战时,就开始入不敷出了。原来每年运营的牛马牲畜,可以直接带给太仆寺约百万两的小金库收入,每年收多少,就会补充国库多少,仓库里如今连老鼠都懒得去。

    这个部门所管的畜牧业,发展的好才能保证农业转型时有充足的畜力保证各地方的耕种进度,也是个能挣钱的衙门。

    天津这一片的盐碱地,始终是个让人头疼无解的问题。处处沼泽盐碱,种什么都收效甚微,在天下各县推荐的技术人才与孝廉郎入京后,用一名兰州那边来的人的主意,开始大规模种植苜蓿。

    苜蓿耐盐碱,还能改善土质,这就值得去做。

    这是一个有信仰的年代,做事情是不需要讲成本的,一道命令下去,种子、人手,就会从各方面动员起来。

    同时在二月份下达《整饬恶吏政》,以京闻报刊做舆论上的引导,朱弘昭残酷的下达了一道命令,命令各县凡是世袭胥吏家族,革去三分之一留在本地,另外三分之一同样革职,迁往新设五省及插汉部改名成的察哈尔省。

    蒙古省也设立,辖区非常的大,具体位置在中蒙,以单于城为南端,在世界地图上往上一划,无边无际直达北冰洋。东边的努尔干都司也是如此,向北直抵北冰洋。

    地图开疆,一向是中正皇帝的爱好……

    努尔干都司还包括苦夷岛,也就是库页岛。在这块比台湾差不多的岛上,只设立了一个百户所,就这一个军户逃亡严重的百户所立在那里,旁边的朝鲜、日本以前眼馋的要喷火,还是不敢去动。

    苦夷岛上,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上面的原住民生活的水准如何,如今这座岛将会成为朝廷新的流放要地,专门处置一些有罪,没必要杀的人,与西伯利亚差不多的用处。

    至于琼岛,这里如今发展的不错,一年三熟或四熟,只有这里能达到。朱弘昭觉得把人流放到琼岛,是一种享受,他想着好好建设琼岛,年老后去那里养老。

    至于各县衙门六房司事所缺空额,由地方童生或贤良人担任,三分之一童生或秀才,三分之一不识字的良家子。并鼓励秀才级别的充任,许可并打破吏升官的天堑。

    为了更好、更精确的掌握各地,朝廷以辽王朱弘林,侍郎孙元化、洪济等一帮精通西学的人,云游各地重新绘制地图,起码要比万历中期弄成的那个世界地图要好一点才行,朱弘昭不建议地图弄好后,他提笔再画画轮廓,顺便将美洲也括进来……

    实际负责的还是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他被朱弘昭弄了个侍郎,然后御史监察院开始改革,冒出一批汉唐之际才有的官名,如纳言、中纳言,大纳言等等。六科干的就是纳言、侍郎之类的差事,可六科不顺手,朱弘昭捋顺了担心子孙用的不称手。

    六科是朱元璋设立监察六部的,原来的工作性质贴近于侍郎,后来内阁崛起,六科成了内阁的羽翼,反倒成了限制皇权的第一道绳索,不像以前,是皇权的延伸。

    所以干脆剥夺六科侍从的职权,设立从五品侍郎官这类顾问秘术类的官衔,作为皇权的延伸。

    当然了,朱弘林根本不管事,让他挂个名,就是方便他到处散心。

    这位,朱弘昭也没忘记送去一把尚方宝剑,遇到不长眼或昏聩的官员,让朱弘林遇到了,直接砍了就行。

    都是从小吃苦长到大的兄弟,他相信朱弘林对昏官恶吏的恨,不会比自己低多少。

    地方上的事情交给地方就好了,有巡抚、巡按监督着。再不济,还有各方面退下来的大军,再次经过整饬的厂卫预防着万一。

    自辽东班师以来,朱弘昭就没有给军队换过装,同时京师各匠作坊减产,以生产高质量、高标准的火器为核心任务。保证前后生产的标准统一,方便以后大规模的列装。

    此时他可以胡作非为,因为有大军镇着。为了预防军队叛乱引发乱局,他就暂停了换装,同时精简兵员,裁汰老弱,以宿卫出身的军官下放各军,借此达到渗透和掌握基层。

    而朝廷中开始为丞相府的设立而忙碌,每天都在讨论着各方面的职权限制,本来这是君臣之间的默契,朱弘昭执意要将权限、责任以明文律法的形式公布,这让才能少模糊,让以后的人少钻漏洞。

    他崇尚的是相互监督,负责全面治政的丞相府,每任丞相五年一届,任何人只能在首相的位置待两届,其他的佐相、副相,不论什么原因,只能待三届,最多十五年,多一天也不成。

    丞相府首相由皇帝任命,由大将军府推荐左相兼兵部尚书,由都察院推荐右相兼户部尚书,其他四部尚书由首相任命。

    六部尚书除去左右相,其他四人是佐相,五寺长官入丞相府为副相,再加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充任的内相,负责太子东宫事务的詹事府詹事为少相,总共会有十四名相,首相为两票,总共十五票,集议的拟票解决。

    丞相府的设立,是士林最为关心的问题。他们一直以限制皇权为奋斗目标,为的就是将治政的权力夺回去。这是皇室与士林的矛盾,进而成了朝野之间的矛盾。

    朱弘昭主动归政于丞相府,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除了一些极端崇拜朱元璋的人,比如刘一燝这个老头。

    二月十五的京闻报刊上,这个老头儿领着一帮差不多相同立场的朝野重臣、清流与眼巴巴等着当首相的叶向高等东林人爆发辩论战,认为皇帝归政于丞相府,会造成皇权旁落,进而导致王莽之辈层出,乃至会为祸波及天下万民。

    民间对朱元璋的崇拜,或者每一个深刻研究了那段历史的人,都会崇拜朱元璋。以前可以跟着喊皇室归政,现在仔细一想,立马反戈与本身阶级对立起来。

    叶向高不得不做出承诺,许诺丞相府诸相在职,子侄不得为官,若有萌官,则不做事。

    其实这一点就是大明朝的默契,违反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好的方面有王阳明,他中进士时其父就是六部重臣,因为当时刚爆发了科场舞弊案,探花唐寅被牵连其中,王阳明为唐寅说话,于是挨板子流放贵州龙场驿。

    就是当时的内阁顾忌王家父子,一个重臣,一个潜力无穷,担心出现权力承袭,门生党羽遍天下的事情发生。

    内阁、六部、五寺重臣的子侄,一般都会在父辈致仕后才会出山,往往都是在基层做起。

    只有蒲州的张四维做的很差劲,兄弟两个一个当官一个当盐商,真心赚钱。然后继张居正后当首辅,名义上萧规曹随,实际上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的不成样子。而他还在内阁,两个儿子和妻族王氏子侄,就在官场崭露头角,真的是百无禁忌,做的很出格。

    丞相府只管治政,但官员官印、官身、诰命的制造权力会被皇室握在手里。名不正则言不顺,皇室若不给官印,丞相府任命官员也没有法律效应。给叶向高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和朱弘昭讨要这个权力,哪怕他面对的是和善的万历皇帝,他也不敢张口。

    同时大将军府,内中有四个职位是世袭的,第一是皇帝兄弟的镇国大将军印、第二是太子的辅国大将军印,这两个挂号大将军,世袭不动。辅国大将军有空缺,则以宗室重将充任。

    此外云南沐家、成国公朱家、英国公张家轮替掌一枚奉国大将军印,徐家定国公、魏国公两脉轮流掌握一枚镇军大将军印。

    此外各地领军的重将名号中加大字,即可参与大将军府事务,入归中枢则位列大将军府。朱弘昭重新以宗室、勋戚掌握了军权,各地宿将为补充。其中还有两个特殊的大将军,一个是掌握京畿卫戍禁卫军团的骠骑大将军,一个是皇城禁军大将军,这两个由皇帝随时任命,照例充入大将军府。

    而云南沐家因为血统问题,成为三家首家接掌奉国大将军印的国公,算是朱弘昭对他们这一家的承认。奉国将军,已经很能说明这家血统的问题了。

    而以辽王朱弘林掌握镇国大将军印,空缺的辅国大将军则由靖江王府出人暂掌,是朱弘昭对这一家子的一种报答和暗示。

    此时天下宗室子弟五千人汇集北京城,唯独靖江王府没出人,原因就是担心遭到猜忌。这一家子很特殊,挂着郡王名号享受亲王待遇,还是唯一一家是朱元璋侄子封王的,先祖被猜忌郁郁而终,后辈被困在广西担惊受怕,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最后就是都察院,大名鼎鼎的科道官被朱弘昭拆的七零八落,六科官充入丞相府为秘书官,十三道御史,随着朱弘昭设立七省增为二十道。

    不管怎么说,都察院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清贵,以前的御史下放就是督抚巡按的日子一去不返了,现在的御史及各长官终于恢复本职。

    而且以后的督抚巡按,一律与都察院没关系,他们只能监察百官。而且一入都察院,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别想着出去。

    朱弘昭给他们的好处就是,丰厚的俸禄,以及死后在都察院内立碑。他们升迁,一律以弹劾的成绩挂钩,加纳言、中、大纳言后,将会终身任职。

    他最讨厌的就是官员拿着管人治政的权力,还握着法律的解释权。他必须要将监察官与官员体系划清关系,让两者相互对立。

    而且都察院与大理寺,都将拥有自己的书院,负责培养自己一系的学生,防止同窗之类的关系纠缠。

    一切一切,都在缓步进行着。

    一切,都将在入夏后改制。

    然而,种种天象,都让他不得安稳,搞的人心惶惶。

    中正元年二月三十日,京师滦州地震。先是十三日,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屡震,震坏城郭、庐舍无算。乃至滦州大震,毁坏庐舍房屋更是无数,同时地裂涌水异物。

    乐亭旧铺庄,地裂涌黑水,高尺余。迁安声如巨雷,塌坏城垣民舍无数。卢龙震倒官民房舍也是数不清。就连京城内宫殿动摇有声,铜缸之水腾波震荡。

    这次地震连续时间长,有的一日二、三震,如东安,辰巳时地震,至申时又震,从乾起有声。迁安一日数十震、卢龙、滦州持续达四十余日。至三月初二日,京师又震三次。

    大城地累震,屋瓦动摇,夜不敢寝,多有露宿者。东光地大震物皆摇动。昌黎、新安、真定府、蓟州、遵化、玉田、河间府、保定府、天津三卫,以东山东临邑、德平、海丰、武定州等二十余州县皆震。

    波及四百万人生活,流言四起。

    先是南直隶地震,现在又是北直隶、山东地震,甚至传出他得位不正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