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削翰林院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要打日本,各方面都已开始筹备,在这个信息落后的时代,大明又没有主动侵占名义上藩属的例子。

    所以,日本方面是毫无准备的,一点准备都没有。

    甚至因为海岛独特的环境,很多人只能看眼前,连大海外面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封闭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民族性格自然是盲目的,自以为很安全,且自以为是。

    现在的日本还不是幕府末期,现在正是德川幕府的上升期,久经动乱的那一辈人还活着,人心思定。

    可真的可以直接动手?

    不,先要弄个正儿八经的出兵借口才行。

    你不能说我自己财政困难,我就是来抢你的……注重名义的时代,要含蓄。

    难道要借口我大明水师军士于日本海域失踪,逼日本交出人?

    这个太拙劣了,很早以前和天启谈日本的时候,就有了现成的出兵理由,可以逼着日本不得不打。

    你们的皇室不是万世一系吗?不是叫天皇吗?把这个尊号去掉!

    被叶向高丢车保帅,也为皇帝背了黑锅的前宣大总督王化贞回京,被降级委任为四夷馆管事。

    四夷馆隶属于翰林院,与鸿胪寺职权搅合在一起。说白了,就是研究周围藩属、民族风俗、文化、语言的一个机构,干的是调查、记录周边特定的藩属或卫所羁縻制度内的民族变迁。也为鸿胪寺那边培养专业的翻译,及提供资料。

    比如万历时期就有一位翰林挂职在四夷馆,去辽东采风。当时的女真三部还没反,建州也没有独大。

    这位翰林……怎么说呢,他被辽东女真的风俗吓坏了。

    这是妥妥的黑历史,女真少女出嫁前,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由萨满举行,生父若在则生父上场,生父不再,则由萨满手里的工具代劳,将少女变成妇人……

    如果第一胎很不幸的中枪了,别担心,在人家看来这是天赐的荣耀……

    他们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对长子防范还是挺严格的,对于幼子则一贯而言是极为宠爱的。

    所以,长子继承制在女真人那玩儿不转,他们与蒙古人差不多,流行的是幼子守家、养老,由幼子继承家业的传统。

    这位翰林回京后给朝廷打报告,说是国土内还存有这样骇人的风俗,有伤国体。

    朝廷的回答是,这是人家地方上的传统,我们不要过多干涉了。潜在意思就是别去惹麻烦,你为了人家好,人家可能还恨你多管闲事,是有可能闹出边患的事情,毕竟和民族部落传统、信仰扯上了关系,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四夷馆就是这么个工作,一等的藩属归鸿胪寺,或者是和西夷诸国打交道,都是由鸿胪寺这个最正式的部门打交道。四夷馆管的就是二等藩属,或者在内地、边塞周边却风俗、言语迥异的群落。

    朱弘昭的意思就是派人以四夷馆的身份过去宣告圣旨,责令德川幕府归政于皇室,并逼迫日本皇室去帝号,以郡王爵为之前的狂妄进行请罪。

    德川幕府会还政?皇室会去掉帝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谁听了服软,谁直接倒台。

    七月二十二的下午,西苑钓鱼台,朱弘昭与叶向高垂钓,说起了这个事情。

    他的意思就是让王化贞去一趟,戴罪立功。这看起来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出去只要完完整整回来,以王化贞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王化贞在下宣大修水坝,完全是在为他背黑锅,他觉得这个人用的称手,贴他的心。

    叶向高最有出息的两个学生,王化贞和成基命,他也希望王化贞能留在朝堂。有王化贞支持,成基命下一届竞选首相或抢占关键位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

    可以四夷馆的身份去,实在是太过唐突。

    仗要打,可礼仪上面不能出差错,双方交战不斩来使是这么说的,可平白降低一个档次去干事情,摆明了就是侮辱日本人。

    见叶向高沉默不应,朱弘昭也不在意这些小节,没有形成正式决议前,都是可以改的。

    不过,适当的给点压力也是有必要的,转着滑轮看了看光秃秃鱼钩,朱弘昭道:“在昌平充军的钱龙锡似乎有这个意愿,各处数次举荐此人,叶公怎么看?”

    “他不行,钱龙锡清于言表,徒有虚名。”

    叶向高很清楚钱龙锡这个东林二代中坚力量是个什么德行,双手握着鱼竿缓缓道:“这些人不能不用,又不能大用。派使节下向日本,必须是可靠人选。若贪生怕死,会泄露军情部署。”

    “李邦华如何?在东林旧人中,叶公、袁公两支人马还是能做实事的。”

    朱弘昭又将负责赈济京畿灾民的兵部右侍郎李邦华抬出来,兵部因为其特殊性,在改制之前,可以有一堆外派的尚书,更有一大堆的侍郎加官。可兵部堂官只有三个,称为戎政尚书、戎政左右侍郎。

    算战功、资历,李邦华是够格的戎政右侍郎。

    叶向高抚须沉吟,他知道皇帝在逗他,可他真赌不起,王化贞能否直接启用,就在这一次了。

    “皇上,给个鸿胪寺少卿的位置,代理暂署也成。四夷馆的确不方便外派,不仅是老臣私心作祟,也是在为鸿胪寺做考虑。四夷馆受翰林院提辖调管,又摻合藩国交际,政出两门,已生出不小的积怨。”

    翰林们的手很长,在原来朝政排序中他们是第三梯队,清清闲闲攒够资历进入六科历练,就成了第二梯队的储相。若机会不好,就去詹事府挂职,詹事府已被翰林系渗透、掌控。

    而现在,皇帝的侍从司从各个方面抽调精干人手,摆明了在抢第三梯队的位置。就连今年的状元郎余煌都不看好翰林,进入侍从司历练。

    寒窗苦读十年,为的还不是当官?

    考中进士依旧在翰林院过寒酸日子,为的还不是厚积薄发做更大的官?

    很多翰林老人都急疯了眼,以后翰林院旁落,他们将是第一批倒霉的翰林,也可能是唯一一批。

    天启二年的状元郎文震孟年纪轻轻中举,考了整整三十年,十科,总算在五十岁时考了个状元回去。

    就连他外甥姚希孟,都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了进士,这个当舅舅的人,改了个名字。你希孟能中三甲进士,咱就震孟,这不,刚改了名字,就考中了状元郎……

    文震孟不考进士以举人身份照样可以做官,为什么硬耗了三十年?为的还是争这个第三梯队的机会,而现在新皇新政,搞出来的侍从司军政、大内都管,完全就是一个原版小内阁。

    这样下去,翰林院还有出路?

    从侍从司设立开始,就闹别扭,在报社上靠笔杆子含沙射影战斗,或者在京师各地书院面对面因为一些小事情彻夜不休的辩论,为的还是表现翰林院的能力,展示他们正统的第三梯队是有能力的,展现他们的能力给皇帝看。

    光展示是不够的,还要添麻烦,以表示自己的存在。

    叶向高也被翰林们弄得头疼,他没精力整顿翰林们的嘴皮子,嘴皮子事情最没用,也最耗时间,也最有可能惹出大祸端。

    借着四夷馆的事情,提出翰林院手太长以示不满。

    翰林院从开始至今,一直是独立运行,里面的老资格翰林,都是可以找叶向高喝酒,叶向高不方便推辞的人物。

    翰林院以前独立运行,从进士精英中补充血液,向外扩展,渗透六部六科五寺。现在也差不多,还是独立运行,皇帝不去管,相府也没有直辖督管。这是一个自由的后备官员教育基地,为了保住自己的唯一性,做事有些出格了。

    “既然四夷馆是以外交为主,那就并入鸿胪寺,以鸿胪寺少卿兼任四夷馆提调。如此,叶公可满意了?”

    朱弘昭也觉得翰林们过于张扬了,他不可能让侍从司做大,侍从司庞大后,必然与相府等三司起矛盾。他的定位就是以后后备官员避免被翰林出身这一条潜规则限制住,给更多有能力的人一个机会。

    新科进士进入翰林院的流程在他看来比较扯淡,选出来的三百名贡士在殿试前是没有层次区分的。一甲、二甲、三甲都是由殿试决定的,以当廷策对为考核标准。当然,长得好看的人,排名会高一点。

    换言之,大明二甲进士出身的人,就没有长得难看的。几乎以相貌、气质、体形、谈吐决定的名次,二甲前二十,或前十几人进入翰林,凭的是运气和相貌,未免有些……奇怪。

    叶向高自然满意,剁了翰林院自留地一刀,警告了翰林又保证了王化贞的安危,他自然满意。

    翰林院的自留地很好收拾,相府是不方便去管,皇帝是没心思去管。两边一合计,拿捏翰林院不难。

    又换了话题,道:“皇上,如今后位空悬,京师朝野士民多有议论,人言可畏。选秀一事皇上以朝政革新缺钱为由拒绝,这册封皇后的钱,我们相府决定罢京师百官一月俸禄,挤也要把这个钱挤出来。”

    说着,老头呵呵笑了起来。皇帝有决断又能听人言,耍耍小性子也是可以的。可给老头儿耍,老头儿也有应对给你出难题。

    谁不知宫里大李、小李争宠,一个单日,一个双日把皇帝给承包了?

    可大明又没有同时册立两个皇后的先例,这就是一个让皇帝十分为难的事情。

    朱弘昭愕然,眨眨眼睛道:“诸卿为国事操劳,日子过的也艰难,这事还是算了,容后再议。听说,叶公最近的忘年交来了京师,打遍京师棋界无敌手。叶公何时有空了引荐引荐,朕也瞧瞧我大明的少年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