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总动员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中正二年状元郎,杭州人余煌拒绝了翰林院潜修积攒人脉的机会,选择进入侍从司。

    三月中的进士,衣锦回乡一趟后,忙完家乡的人情交际,就匆匆赶赴京师。

    因筹备战事,朱弘昭住在琼华宫有些远,就近住在武英殿,方便与各司联系。

    七月初二,小雨。

    余煌身穿状元郎惯例特制的官服,撑着伞引着安邦彦入武英殿。

    因为日本的特殊地形,强大的水师部队只能保证攻击主动权和不败余地。但要一层层梳理过去,必须依赖山地作战。

    驻扎在辽东的驻军中,西南的土司兵,汉兵都是山地出身,打的也是山地战。这回首轮攻日部队,会抽取组建水西彝苗乌江军团,以及四川重庆巴东军团两个专项山地军团,共十五个营,约四万人。

    军制改动不大,以核实军员确保具体战力为主要工作。其次改动就是将三三制的营下千总、把总进行改动,取消千总,以五百人一部为最基本的战役投放单位。

    一营六部,一部五百。若是主将家底厚实,会有一部家丁亲兵。只不过,如今用得起一部家丁的将领并不多。

    从辽阳快马抵京的安邦彦一袭山文连身对襟甲,在武英殿前与将军府有司闲聊着,尤其是鲁钦、刘超这两位老对手。

    西南方面,奢崇明年老,又受了辽东风寒,已在年初时告病回乡。

    安置奢部将士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奢家传承千年,开垦肥沃的永宁地区被秦良玉攻克后,原四川巡抚朱燮元施行军屯。借着永宁卫这个番号,搞了军屯,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

    因历史原因,天启没有在战后第一时间收拾朱燮元,就怕这家伙跟着蜀王闹事情,到时候西南又会是一场延绵战争。

    所以,朱燮元离职不假,可占掉的土地还在他的私人部队手里。尽管这些屯军挂着永宁卫的牌子,可这就像朱以溯当年兴复卫所军制一样,明眼人都知道这部队是私军。

    这个问题只能拖后处理,朱燮元已经很老了,等他老死后,永宁卫屯军长时间不调动,也就荒废了。军队腐败、荒废的速度,有时候快的出乎想象。

    况且,永宁地区朱弘昭也不愿意再封给奢家,奢家闹出来的事情,前后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国朝元气?必须要给以惩戒,奢安奢安,拉住一家就足够了!

    甚至连水西,朱弘昭都准备等铁路铺设到成都、重庆后,进一步给取消。改土归流,已经开始进行了。

    对待云贵、四川周边的诸部土司,大明将他们称之为诸藩,一个藩字已将这些人的身份讲的很明白了。

    这也怪朱元璋,派下去的傅友德南征大军一路平推,后勤被西南地形拖的苦不堪言。而西南诸部当时又上表以示服从,让朱元璋大大的享受了一番宗主上国天子的荣耀和排场,这就留下了核心国土外一大圈的卫所羁縻制度。

    另一个原因还是西南地形限制,动手开战打赢了也不划算。

    这个制度怎么说呢?直接免除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就将这些土地和人口从名义上收归中枢。这个羁縻范围在地图上又极端的广大,甚至一个辽东努尔干都司的地域,就比内地三四个省大。

    西北方面名义上的诸藩更是遍布天山南北,西南方面贵州还是因为太近了,设了一个省,身后还有沐家的云南压着。

    更远的地方,藏南地区,印度北部,安南地区,东南亚诸岛笼统的来说,都是在大明的卫所羁縻制度及宗藩朝贡制度内。

    这些地区在朱弘昭看来很蛋疼,只是名义上有个大哥大的称呼,实际上没有一点实质上的好处。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些范围内汉化程度逐步拉高,现在一口吞进来,极为的方便。只要牙口好,做好消化准备,以战养战不是问题。

    蒙古那么点人口凭着上下一心对财富的追求和东西合璧的战术,一路打下那么大的疆域,凭什么我大明一亿七千万人口,就不成?

    盐运革新后,通过人口消耗的官盐,此时大明初步统计的人口就这么多,这还不是详细的数据。

    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再不往外扩展,朝中谁都知道,人口膨胀后吃不饱肚子意味着什么。

    现在大明除非有个袁隆平,除非遍地化肥厂,想要延续只能向外扩张。

    唔……说真的,感觉袁隆平若在以前,封个公爵都是应该的。

    今年的大旱,只是逼了一下,朱弘昭就做出了去日本抢粮的决定。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除非他和历代皇帝一样,受困于财政对灾民睁只眼闭只眼,看着灾民自己撑过这段艰难的日子,让他们自我恢复元气。

    他的良心不允许,他也赌不起自己的运气,一旦灾民大范围闹事,要花的钱更多。钱是小事情,关键还是会影响朝廷五年大政的推行。

    武英殿内,摆着万里山河图,长五丈,宽三丈,是画在帆布上,组合铺在地上充作地毯用的。

    朱弘昭赤足,手里握着铜铸兵人模型,每个模型造型不同,代表不同的军种。模型背上又有小旗,写着番号。

    他盘坐在苦夷岛位置上,面前右手是朝鲜,左手是日本,身边摆了一堆的模型,侍从司、大将军府,乃至是相府懂兵的人,都参与进来与他进行过兵棋推演。

    今日的会议,安邦彦并不是主角,他就是过来参与会议,将战争宏观势态有个了解,方便他赴日后有个大局观。

    经过层层推衍,攻伐九州的首要大敌还是岛津氏,他们被德川氏欺负的够惨,可谁让他们留给大明的印象最为深刻?

    至于德川氏,在朝鲜战场又没交过手,具体作战风格不清楚。

    日本的关原之战、大阪战役资料也送了过来,大将军府一致认为德川氏胜在计略,而不是军队的硬实力。

    如果不是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的关键反戈,关原战役的胜败还是两说。

    现在,朱弘昭就是做一个总结,将前线军队的指挥责权分配清楚。

    武英殿内大将军府成员,参战将领一排排坐在他面前,侍从司里由将门子弟、武进士、军烈子弟充任的七品散骑常侍,新科进士、国子监选拔、各地推荐的六品侍中,五品侍从们站在两侧,他们也会轮番进入日本进行历练。

    “此次,将会分为三个方面军。”

    他的总结,也是各方面磋商后的结果,他的战后封赏是四伯一侯,怎么打是前线的事情。别像辽东战役,让仅仅只是一员偏将的王克奴拿到了最辉煌的战果。

    “北路方面军以辽王为征倭大将军,挂大都督衔,坐镇辽沈,统筹全军进度、后继补充。”

    辽王还在西南游山玩水,根本不会参与进来,就是挂个名字,将众将争夺的核心位置给占掉,省的战争还没开始,就自己内讧。

    北路方面军是主力部队,初期会投入二十万部队,比南路方面军高一倍有余。算上后续补充、调换涉及的部队,这将是高达四十万的核心位置。

    谁都想要,又不敢明着说自己想要这么大兵权,拖的很难受。

    “北路方面军设立军前幕府于汉城,掌印官王威,行军长史熊廷弼,主簿徐卿伯,典军卢象升。”

    王威是实际上的总指挥,总参谋长熊廷弼,后勤徐卿伯,军纪归卢象升管。一文一武两员宿将老臣,提携中生代领袖徐卿伯,新生代文武全才卢象升。军中传承,就是这么一回事。

    “北路方面待攻克肥前一地,再设前线幕府,以鲁钦为掌印总调,副将何冲、沈有容、安邦彦;监军徐大相,曹少钦。初期辖朝鲜黄海水师军团,辽阳渤海水师军团,水西乌江军团,东蒙军团,辽东海西军团。中期补充京畿远征第一、第二军团。”

    “另辽东归化军团开赴朝鲜稳定后方,辽东关宁军团前移至辽沈之地,以作机动。”

    北路果然是主力军团,辽东四省四个军团都有作战任务。

    “南面方面军以靖海大将军颜思齐掌印,靖海副将周世锡、刘超;监军王世贞、高第。以台湾为后继补充,琉球为幕府所在。初期辖山东登莱水师军团、台湾水师军团、重庆巴东军团,套东军团,广东军团。”

    “待南北会师于九州肥后,补充京畿远征第三、第四军团。另广西狼兵组建军团,移师福建,以作全军后备、机动。”

    台湾那边移民和土著冲突日增,根本抽不出军力,只能作为海港中继,转运两广军械。

    京畿远征军团有五个,就是今年灾民组建而成,驻扎天津开始操训。没有专属番号,战后裁撤。他们的任务就是去给自己的家人抢粮食,野战军团开路,他们在后方抢粮,还有杀人。

    至于第三个方面军就是奇袭部队,若能在日本关东地区站稳脚,就会祸害这片大平原。从南方面军抽建,以套东这个马贼军团和台湾水师军团为主,允许他们招募当地浪人,组建归化军团。

    北路两个水师军团,渤海军团以运输为主,黄海军团则是清剿日本水军力量,专职封锁。

    初期一口气灭掉日本九州的一切船只,才是四个水师军团的核心要务。掌控海权,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这和日本侵朝一样,水师被明军消灭后,陆军只能撤退。

    还有很多不能上台面的调动,比如山东军团开始满编,作为京师南面的侧翼拱卫力量预防万一。

    广西的土司狼兵是一样的道理,调离青壮远离广西,待在福建镇压西南。指挥权自然在孙传庭手里,是预防的第一道警戒线。

    最怕就是北方嫡系部队出动后,或战事拖延青黄不接时,南方商团闹事情。

    京营各军团恢复野战姿态,做好平叛准备。

    这一仗,以战养战,除了在朝鲜设立一个典军整饬军纪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专设的典军。

    尤其是南方面军,海贼与马贼共聚一体,能干出什么事,只有天知道。

    而此时,陕西巡抚蔡复一也在做着动员准备,同时上奏中枢。秦北地区的灾民,也可以赴日参战,他们比京畿灾民组建的远征军团更有战斗力。

    只要一路管饭,将这些人送到日本,他们秦地刀客将会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