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明修栈道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六月初八,陕西,临洮府府治狄道。

    杨肇基派亲卫将密训领着松藩土司代表永邵卜去粮库核查,表示陕西有足够的救灾、军用粮食外,还能救济松藩各部。而且,为了救济各土司,动员的灾民丁壮已经开始往边城运输。

    只要你们表现出征西大将军想要的乖顺,粮食就能给你们。

    密训领着永邵卜视察,讲述着种种不算苛刻的要求。

    松藩、青海一带大面积受灾,永邵卜是从西域战败,带着蒙古部落流窜到青海一带,又跑到松藩的。

    杨肇基根本没有救济这些人的多余粮食,他要先稳住永邵卜。做好防备工作后,粮食给不给,怎么给,主动权就握在手里了。

    说真的,他不想给这些土司粮食。甘肃设省在即,甘肃镇的土司及陇山以西的土司不反对,反对的倒是这些游离在陕西、甘肃版图外的土司、部落。

    四川的粮食已经起运,走嘉陵江北上,经渭水向西。杨肇基有底气打仗,基层动员体系完备,只有有粮食,他就敢打。而现在,最近的一批握在梅之焕手里。

    粮食赈济从来没有白给的说法,这能动员出最少十万的青壮协助运粮。这些青壮留在本地吃救济,与为军队出力气吃救济,消耗是一样的。

    他是征西大将军,有征西大将军印,有权做动员,此时受灾青壮已经动员起来协助运粮,运粮的路线与救济松藩、青海诸部的路线是一样的。

    只要粮食沿途补充到位,杨肇基就会发兵青海,裹胁诸部领朝廷救济的同时,出丁出马,一起出关打吐鲁番。

    何况北京受灾,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一场大胜鼓舞军民士气。

    “大将军,皇帝陛下反对出兵。本官,恕难从命。”

    新来的河南总督梅之焕反对,他已做好河南方面运粮准备,就来西北找杨肇基做救灾粮食落实工作。

    然而陕西总督蔡复一病重,陕西赈灾担子也一并压在梅之焕的肩上,来找杨肇基有拜码头的意思。

    在西北军中,梅家影响力很大,不下于西北将门。西北军士,谁不知梅司马梅国桢?现在梅之焕以兵部侍郎衔总督河南,又兼管陕西救灾事宜,也是一位梅司马。

    杨肇基有权动员军队作战,前提就是粮食,粮食此时就握在梅之焕手中。梅之焕运来的粮食,梅之焕有权于陕西分发,可以越过他杨肇基。

    没有梅之焕的支持,杨肇基初期动员可能会夭折。除非四川的粮食能极快运抵,否则存粮运输到前线,后方百姓将断顿,活活饿死。

    皇帝不会管你打仗时杀了多少敌人妇孺,但你因为打仗饿死了本该能活下去的百姓,皇帝绝对会找你算账!

    杨肇基清楚这一点,梅之焕更清楚。若他支持杨肇基,杨肇基继续往前线运粮,大后方的粮食运输途中出现意外,山一样的问责压下来,杨肇基顶多赋闲一阵,而他梅家这个千年望族,将很难跟上朝廷的步伐。

    主位上,杨肇基端着茶碗拨弄着:“梅司马,国朝不幸,国人惶恐而狂躁。此时,君父那里需要一场大胜稳定人心,国人也需要一场大胜鼓励信心。一块流星陨石,已将国人脊梁压弯。现在,唯有大胜方可激励士民。让国人安心,让国人知晓,我大明依旧是强盛的。”

    梅之焕的表现和能力,杨肇基是看在眼里的,主仆二骑飞骑离京,于河南基本上是马不停蹄,在河南待了两日就将地方上东西走了一圈,该收拾的警告的都拾掇一遍,又匆匆向西,事情办的很漂亮。

    以至于精通骑术的梅之焕此时坐在那里,两腿还在打摆子,疼。

    从离京到现在十三日的时间,梅之焕已瘦了一圈,摇着头:“大将军此言有理,可万一若是败了呢?西北可就彻底糜烂,到时候谁能收拾?据本官所知,西北只能胜,败不得。否则近百万罪民响应贼寇,如何应对?”

    现在打一场胜仗,是政治所需,是大形势所需要的。谁能打胜仗?最有可能的还是这里,是西北。若败了,浮动的人心将一落千丈。

    所以打赢了有几倍于军功的赏赐,若打败了,惩罚将会严酷几十倍。一步天堂够不上,一步地狱却是妥妥的,这种风险太大,风险大过收益,不划算。

    杨肇基神色郑重,伸出三根指头:“本将军只带标营、武山营及固原镇辎重营。一万军力用度不大,也不影响地方镇压,打赢了就是大胜,打败了也无足轻重。”

    不是全面战争,而是小股精锐力量打局部战争,打一部拉一部,只要粮食和军需补齐,对于有奶就是娘的各部,杨肇基有信心打完这一系列的仗,然后再去平了吐鲁番。

    何况,紧张的就是一个月时间。地里的土豆并没有受影响,只是没人敢吃而已。

    别说找人实验,各地风土不同,你这里能吃,别的地方呢?

    都知道土豆发芽吃了会要命,也就以为成长中的土豆也是有毒的,唯有出土后晒晒,才敢放心吃。所以,不是没有粮食,而是粮食都埋在地里,一个月后,七月上旬开挖的时候,整个西北就能吃饱肚子!

    “梅司马,永邵卜回去等他们做好准备,大约需要十日时间。十日后,本将与各部对峙,拖到七月上旬也不过二十日之差。莫非,梅司马以为本将固守,连二十日都拖不得?”

    杨肇基长呼一口浊气:“甘肃设省,与他们朵干都司诸土司无关,他们却上奏反对。必须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借天灾放血,方便以后设立青海省。这不仅是当前形势所需的一场仗,也是关乎以后施政的一场仗。”

    没错,朵干都司诸土司不搞事情,杨肇基也要搞事情。打服这些人,种种好处是说不尽的。现在打,与将来设省时再打,性质也不一样。

    “只是对峙?”

    梅之焕皱眉,说的好听是对峙,说的难听就是固守挨打,等待土豆出土。土豆开挖时,就是全面反攻时。

    “对,对峙,以西北战事进展引导舆论,为君父分压。梅司马,若君父被压垮了,我们这些人,谁都跑不了。”

    杨肇基放下茶碗,看着梅之焕,双目眯着。

    沉吟再三,梅之焕道:“地图。”

    领着他来到中堂,杨肇基指着布局完整的地图道:“本将率三营兵马于岷州桓水、羌水交流处扎营,守护十万石粮食。与西边西固城所,北边宕昌驿互为犄角,坚守待援。以粮食为诱饵,边谈边打,吸引诸土司主力。”

    “诸土司、部落越岷山而来,我有山水地势之利,军械优良,水道、粮食充足,不难固守。”

    杨肇基举臂指着甘肃镇西宁卫城道:“甘肃总兵贺虎臣,登莱猛将也。此人率一营兵马汇同西宁卫城守军,足以拦住此处来犯之敌。”

    “况且,本将相约朵干都司于岷州会谈,各土司必然率部来此。若不来,说明有诈,到时候打与不打,不在我们,而是不得不打。”

    朵干都司和西北军交手已经是常事了,就和蒙古河套一样,打的时候要打,打完了他们自己内部继承人登顶,又会向朝廷汇报,得到批准合法继位后,继续干仗。

    甘肃巡抚田乐、徐三畏连续两任,已经将朵干都司土司的小毛病打没了,最狠的就是田乐,直接灭了两部,学诸葛亮七擒七纵,故意将贼酋放走让他去拉朋友,拉来一个打残一个。所以田乐封为松山伯,丹书铁卷三世,免子孙十死,儿子田尔耕授职锦衣卫同知。

    过了一代人,恢复元气后,这些土司又开始闹事情。阻挠甘肃设省就是其中之一,进入甘肃、陇西一带放牧,挑起的小冲突已经够多了。

    梅之焕抬头看着,指着洮州卫问:“此处如何不设防备?”

    洮州卫有山路,对于诸土司而言,走岷州不好走,也抢不到什么东西。最好的还是洮州,这地方地势较为平坦,物产丰沛,抢来抢去,硬是在山里踩了一条茶马古道来。

    “洮人果劲,不惧朵干土司。”

    杨肇基如此回答,笑吟吟扭头看着梅之焕,没有再说其他。

    梅之焕皱眉,看来这家伙有后手,遂说:“本官乃河南总督,钦命运粮赈济西北,延缓灾情。这西北战事,与本官这一个内地督抚没关系。只望征西大将军,旗开得胜,扬我军威。”

    见他不想搅进来,杨肇基哪能答应:“梅司马,本将亲身阻敌,必为敌所困。蔡总督患病有恙,难以署理政务。这陕西,各方面还需要梅司马担待一些。不如坐镇长安,调度两省?”

    因为简政的原因,更因为统治力的需求,北方大刀阔斧裁汰冗员,蔡复一有病,杨肇基到前线,一时半会还真没有一个能接替他们的。

    梅之焕真的不想要军功?

    当然不会,犹豫片刻:“那晚辈就逾越了,请大将军安心作战。”

    送梅之焕去休息,杨肇基才拿出征西大将军印,对着调兵公文一盖。

    没有梅之焕的支持,他根本打不动,也不敢打。把战事交给部下去打,他又不放心,这是一场赌博,自己去赌输了也就忍了,让部下去打,输了怎么都不会甘心。

    他儿子杨御藩好赌,他这个当老子的自然也喜欢玩这东西。

    “大将军,人送走了。”

    密训入内,拱手,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解渴,从袖子里抖出一块块鸡蛋大的金锭:“这帮人挺有钱,给了末将三十余两。”

    “拿去买酒吧,和弟兄们好好喝一顿。”

    杨肇基拿着军令过来递给密训:“一会发出去,那个贼头头可有什么鬼祟形迹?”

    低头看着调令,密训眨眨眼睛,道:“有些焦虑,走的时候很急,恐怕受灾极为严重。末将派了杨国威护送,等杨哨官回来,兴许会有别的发现。”

    杨肇基闭目沉吟,想着永邵卜神态,道:“再派二十骑追上,这人见老夫时,眉目闪躲,心中有鬼。”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