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印度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传统的划分里,东南亚被称作南洋,西洋是指马六甲以西。

    此时的南洋,西夷人占据一片片岛屿,大明耳熟目详的佛郎机人(西班牙人)却已经衰败,只是占据着靠近大明的吕宋罢了。

    现在的大明已经能分得清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区别,但这不重要,他们已经衰败了,大明在南洋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荷兰人。

    南洋群岛各种大明麾下的小番邦干儿子小孙子,在佛郎机人、荷兰人到后来大面积的消失,现在多数小国只存在于官方的花名册上。

    大明屡屡识破早前的佛郎机人、现在的荷兰人搞的小手段,即冒充被灭国的番邦使者带着船队来朝贡。但更多的,还没有识破。

    在南洋,许显纯、李邦华组成的四千余人船队已经与荷兰人爆发数次冲突。

    荷兰人想要取代佛郎机人,准确来说是葡萄牙人的贸易小特权,西班牙人是彻底废了,无敌舰队被英国打沉后就元气大伤,在南洋这一片彻底不行了。以前的佛郎机人指西班牙人较多,现在的则多指葡萄牙人。

    此前的佛郎机人吃了多少苦,死了多少人,才获得澳门这么一点栖身之地,并借着贸易中转里外一起吃,安安逸逸吃的肥肥壮壮。以至于,传教士集体团灭后,澳门方面得悉后舍不得利益,装作毫不知情。

    南洋贸易航线被荷兰人把控,葡萄牙人也走不过去,可荷兰人想要拿到大明的货物,只能从澳门进货或奸商那里,在澳门葡萄牙人配合下冒充葡萄牙人船队。就这样,反倒要被葡萄牙人抽份子钱。

    这让荷兰人羡慕的眼红,胃口很大,要大明的贸易垄断权,东南去了倭乱祸害后,近四十余年的战事,都与荷兰人有关系。沈有容这个老将军军龄四十多,几乎整个军旅生涯就与荷兰人干仗。

    最狠的一次就是二十年前沈有容带着几十艘小船强渡海峡第一次去收复台湾,一顿死磕第一次打退占据台湾一处桥头堡的荷兰人,其后又有第二次渡海,情况还是一样,没有好船军备,全靠勇气死磕,继续击退。

    现在颜思齐建设下的南洋水师军团,完全就是海盗本色,屡屡巡视南洋与荷兰人船队没少闹矛盾。

    因为南洋水师有给中枢筹粮的潜在任务,对颜思齐来说买粮太麻烦,就是抢、勒索,第一个受害的就是安南。不缴纳粮食,他们的东西就别想出海。荷兰人又搅在其中,安南货物难出海,损失的只是安南,还有荷兰人。

    就这样,航线上小范围的冲突不断,双方都在等得决战时机。

    很不巧,许显纯这支船队被误会或是刻意针对,打了一场不得不停下来休整。

    修理船只,伤员疗伤,等待南洋水师军团的增援、护航。

    现在的印度属于莫卧儿王朝,起码这个帝国此时翻译中,在大明的翻译中是王朝。

    莫卧儿帝国,是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自今中亚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政权。皇室、统治性质与占据西域的叶尔羌汗国一样,只不过一个王室是金帐汗国血脉,一个是帖木儿这类奴隶崛起的血脉。

    蒙古西侵之后,对西夷人来说其次的灾难就是帖木儿西征。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后代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并建立莫卧儿王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国王’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国王’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

    这场叛乱发生不久,四年前协助国王统率军队的王子,年仅二十的沙贾汗,这信仰虔诚的王子就因为老国王的宗教政策改变,愤而起兵造反,被自己老爹击败后流放,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老国王将又自己两个新孙子作为人质留在宫廷,给了沙贾汗一定的生活保障。

    现在,船队所在的孟加拉一处海港,沙贾汗也在这里定居,与过往停留补给的西夷人,大明人打交道,学习着外部文化。

    孟加拉属于莫卧儿南部新附地区,相当于边疆,不是什么安稳的地方。

    而随船的厂卫也在学习着本地文化,做着调查。十二名宗室青年被安排进来,跟着学习。

    “有暴秦之风。”

    十一月十三,夜里。

    李邦华放下收集来、或翻译的莫卧儿官方资料汇编的资料,脸色不复之前的轻松。

    落脚孟加拉港已有半月,李邦华也外出百里之地实地考察过,对于这个地方的百姓已经绝望了,彼之毒药我之仙草,看着印度的荒唐风气,李邦华充满鄙夷的时候,是很轻松的。

    现在的孟加拉地区,怪异的让他想不明白。是极少数的大食人(波斯)与蒙古人占据统治地位,而人数高达九成五的则是印度本土居民。这些人在政治上缺少晋升条件,在文化上相当于奴隶,却不反抗真是咄咄怪事。

    更让他无语的是这地方的物产和本土人的懒惰,刨开土埋上种子,基本上就完事了,就这样竟然还能活的很不错。

    不懂得精细耕作,更别说土地轮耕这种基本技术。一块地种废了,就一把火烧掉一片林子,继续种……

    广袤的平原,充沛的降雨,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这些条件让李邦华无语。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结果竟出懒人,懒的要死。

    很少有囤积粮食的人,基本上没吃的了就是去外面找。粗放的种植方式,亩产量竟然与大明西北良田相仿;懂点技术的,亩产量不比江南精细耕作的稻田低。

    这让他想不明白,这么优厚的地理条件,怎么净出一帮懒人。不仅懒,还非常的乖顺、懦弱,整个印度的历史,基本上是一步外来人的征服史,让他十分想不明白。

    本来根本不在意这个地方最强的势力,也就是莫卧儿王朝。

    可弄来的资料,让他觉得自己想错了,印度人是印度人,莫卧儿是莫卧儿,此时统治印度的是莫卧儿王朝。

    整个莫卧儿王朝制度,让李邦华感到一丝恐惧,完整的暴秦动员体制,保留着蒙古野蛮而高效的战争体制,只需要得到一位能发动这些体制力量的君王,那如暴秦一般,或蒙古人昔日那样,足以打翻周边。

    莫卧儿的官员分三十三级,凡为王朝提供军役服务的政府官员都有一个级别,即曼萨卜,而得到这个级别的官员称曼萨卜达尔,级别的高低以指挥多少骑兵区分,从最低“十夫长”到最高“万夫长”,七千夫长以上的官阶仅限于王室成员。

    官阶实行终身制,儿子不能继承。每个级别的官阶都有一份固定的薪水,而实际上各级曼萨卜达尔被分配相应的扎吉尔封地,以地税代替薪水。曼萨卜达尔实际提供的骑兵数目与其官阶应统辖的人数不一定相等。

    曼萨卜达尔的任命、升迁与解职没有形成制度,而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志。把官员编入军籍,军政一体,对整顿吏治,实行动员有着较高效率。当然,叛乱时也是也精彩的,更容易失控。

    土地军功政策,是很有动员能力的。

    整个莫卧儿有三种土地制度,第一种是君主所有用来维持庞大的宫廷、亲军,占国土近半;其次土地就两种,一种是类似西夷、先秦时的土地分封制度,终身且世袭。

    另一种则是类似于大明的公田制度,不给官员相应级别的俸禄,而是根据级别给与一定土地作为报酬,非终身更不可能世袭。作为代价,这些官员就要提供与级别相应的兵力。

    这是莫卧儿王朝的运转核心,这个制度崩了,这个王朝也就该崩了。

    这种制度掌控权在君主,是内部调节的自留地。若君主丧失对这些土地的控制,那就无法加封或解除这些土地的掌控者,即王朝的官员。无法掌控官员,这个王朝也崩了。

    李邦华惊骇于这种为战争而设立的体制,许显纯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明显是西征蒙古后裔吸纳中西特长所做出的东西,为了战争而生。

    国朝打掉安南后,要不要继续往南打?

    两个人互看一眼,各有思虑,提笔向中枢汇报各自的见解。

    朱弘昭还不知道,在孟加拉驻留的船队带来了印度最新的信息时,也有有心人通过船员的自豪卖弄,将他设成了榜样。

    这个人,就是莫卧儿被流放的王子,二十四岁的沙贾汗。

    这位,正努力学习汉语,想要更加直管的领会汉字的奥妙。甚至不惜作为水手苦力,在港口为船队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