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本票

徐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今天下午下班的时候,编辑阿姨在作者群里征稿,是那种命题式的。

    就是像高考作文那样,给你一段材料,然后让你动笔,不过跟高考不同,阿姨的要求不是让你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而是让你根据材料写成一本书。

    阿姨今次放出的材料,是最近网上一道很热火的单项选择题。

    提问:发现18岁的女儿不是自己的,你的反应是?

    选项:A、怒气滔天;B、欣喜若狂;C、如释重负;D、不以为意;E、兴致全无。

    根据广大同行的反应来看,一开始大家觉得选项B很厉害,大致研商了半小时后,便一致认为选项E才是最牛逼的。

    是的,这群人全都陷入“答题”去了,忘了编辑阿姨赋予的神圣使命。

    我打算吧,虽然没能力按照材料单独写本书出来,但根据这则材料,弄几个章节的更新或者整一个新卷出来,应该问题不大。

    ====

    王球儿之所以把“睡美男”撂在一边,让美妙的琴声嘎然而止,是因为水面上有动静了。

    之前说过,死尸的头颅和胸部会首先浮出水面。

    这么大一团东西“嘭”地一下冲出水面,水花、涟漪、气泡,这动静当然小不了,尤其又是在一片静谧的邛海之夜,是个人都看到了。

    得,这觉是没法子睡了。公安部门那些个已经忙活了一白天的人,这会儿又得从暖呼呼的被窝里爬出来,连夜赶往邛海去捞尸。

    两艘警用快艇,用牵引绳拖拽,先拉到案边,然后打捞。

    痕检员的照相机一刻都不能停,就看到闪光灯不断的晃悠。

    你要固定证据,不能待会儿验尸的时候,把牵引绳拖拽的痕迹跟死前的伤痕给搞混淆了。

    “还好,这么冷的天儿,水里的鱼都活动频率大减,不然咬得到处是洞浮不上来,咱还得潜水打捞……这邛海的最深处,可有三十多米啊。”卢永恒打着哈欠。

    “恐怕还是要潜水。”法医并不太认同卢永恒的侥幸心理,“尸检倒是很简单,一刀毙命,您想,这尸体都往湖里抛,难道还把凶器留在陆地上么?”

    痕检科的一群人已经快疯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的证据链必须完整,否则即便将来抓到凶手,而且这凶手还坦白从宽,但你不找到凶器做完比对,光靠口供检察院根本不接单,也不会提起公诉。

    其实不光痕检不是人干的活,法医也是很悲催的。

    尤其是这种泡成了大面包的尸体,虽然很快就找到了死因,但一样要按照程序来——剖!

    “呜哇——太冲了!”王球儿捏着鼻子叫到。

    这个程序叫做“检查胃内容”……听名字你们自个儿去脑补吧。

    根据皮肤上的一些特征,譬如痣啊,斑纹啊,拿着跟照片一对,都用不着核指纹验、DNA,这死人,就是失踪了的老姚无疑。

    甭管老姚死前吃了多么清淡的东西,这唾液裹着一嚼,胃酸粘着一泡,挤啊挤啊磨啊磨啊的,完事又在水底泡了三天,各种菌群无氧发酵,现在你那么一手术刀给剖开。

    这酸爽……

    “不但冲,而且很腥呢,应该是鱼汤才对。”法医喃喃的念叨着,“奇怪,为啥我找不到鱼肉呢?”

    呕——

    看着法医拿镊子……不,后来他都觉得用镊子烦了,干脆戴上乳胶手套,伸出手指就在那一堆屎一样的变质食糜里头翻来找去,王球儿实在受不了了,扯过一条垃圾袋就狂吐不止。

    “咦?怎么咖啡味儿都出来了,话说现在流行咖啡炖鱼汤吗?”法医眉头紧锁。

    “呕——那个,”王球儿艰难的说,“咖啡,是我刚才呕吐出来的,昨天晚上喝太多了。”

    “哦,这样啊,可是还是不对,没理由只有鱼汤找不到鱼肉啊!”法医手术刀一挥,刺啦一下就把十二指肠给划开,“难道说鱼肉碎末已经滚到肠子里去了?”

    这下连卢永恒都扛不住了,拉着王球儿打算先避一避。

    避你妹啊,这种露天解剖最缺德了,你躲到哪里都是暗香浮动。

    徐紫翎神色古怪地跑了过来。

    “刚才步摇打了个电话给我,他说鱼肉有问题。”

    卢永恒脑子有些乱,怎么法医在老姚的肚子里找不到鱼肉,这鱼肉倒跑去徐步摇那儿了?

    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徐步摇这会儿是在市局法医科的实验室里,研究高婉手中的那两块金龙鱼的鱼肉嘛。

    唉,这都哪儿跟哪儿嘛!

    “这个,鱼肉出了啥问题?”王球儿拿纸擦着嘴角。

    “步摇说,那两块鱼肉的骨头不见了。这两天他对照着金龙鱼的生物图谱一根一根的位置对照着查,除了鱼头和鱼鳍尚在,其它的鱼肉部位里,连着脊椎带那些碎刺儿,全都不见了。”徐紫翎急急地说。

    “啊?”卢永恒愣了,“这鱼,也有天生无骨的种么?”

    “不是天生的,”徐紫翎说到,“步摇在鱼肉上面发现了很多细微的创口,很明显,是有人用小刀片,划开了鱼肉,然后一根一根地挑走了鱼刺。”

    “我说这计罗侯和马甜甜两口子,整这么多奇怪的事情干什么,”卢永恒皱着眉头,“挑光了鱼刺,难不成这家伙还打算拿鱼肉炖汤喝啊,他们不是要将鱼肉送到外太空……”

    等一下,炖汤?

    “哈哈,总算被我找到了,原来不是走后庭,而是玩的深喉啊!”法医手上捏着死尸的两截消化道,仰天长笑。

    “停一下!”卢永恒毛了,“你是在验尸吗,怎么满嘴的大保健段子啊?”

    法医得意洋洋地用镊子在一处消化道上夹住一根细小的纤维,一下就挑了出来,“瞧见了吗?鱼刺儿,就贴在了这尸体的食道壁粘膜上呢,而且还有软化的迹象,想来这厮原本是被这根小小的鱼刺卡喉,感到不适就吞了一口醋,鱼刺软化之后这家伙又吃饭咽菜把这根小鱼刺给带离了咽喉,下滑到了食道。你们看,咽喉处这里,很细微的损伤,是鱼刺扎进去,然后又被食物带离的时候拖拽形成的。”

    民间常见的鱼刺卡喉处理方法,无外乎就是两种。

    喝醋,囫囵吞饭团。

    其实很危险的,这样做你的食道很容易被划伤,如果鱼刺残留在食道黏膜内部,更加容易引发组织纤维化,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我告诉大家两个正确的方法,第一个当然是就医,用不着你去什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苦苦排队,只要是你们家楼下的社区卫生院、街道医院甚至药店都可以帮你取出来。第二,教你们一个自助的法子:玩命咳嗽加干呕。

    利用体内气流冲击,把鱼刺咳出来。

    总之,原理就是要把鱼刺弄出来才是正道,而不是想法子吞下去。

    “鱼刺?”

    王球儿、卢永恒和徐紫翎大眼瞪小眼,一种不祥的预感冒了出来。

    “连夜送到市局法医科实验室,拿给徐步摇做比对!”卢永恒几乎是在吼了。

    电话又响了,这次不是徐紫翎,而是卢永恒的手机。

    “上海市局那边打来的电话。”卢永恒接过电话后对徐紫翎和王球儿说。

    “怎么样?查到了吗?”王球儿急急地问。

    “很遗憾,1981年的邮局往来记录里,都查不到失踪的那本供稿邮寄记录。”卢永恒叹了口气,“这里面应该没有遗失,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即便是几十年前的手工记录台账,也都还保存得很完整。”

    “这就奇怪了,即便是素材稿件没有被任何作品采纳,查不到稿费的寄送记录,但是老姚他把稿件寄出去的记录总应该有才对啊。”王球儿不解。

    “我们可能漏了一个地方。”徐紫翎想了想突然说。

    “漏了哪里?”王球儿和卢永恒异口同声地问。

    “上海。”徐紫翎提醒说,“上海本身就是一个大都会嘛,各种文化创意类的单位和艺术家一直以来就很多,如果1981年老姚是给上海本土的艺术家或者某个单位提供素材稿件的话,那么他就无须邮寄,直接将文本送上门就行了。”

    是啊,光记着查外地邮路,忘了本地生意。

    “可是,”王球儿又头疼了,“如果是送货上门的话,那这样的记录就没办法查了啊。”

    “那就只能赌一把了。”徐紫翎说,“既然凶手如此大费周章,杀了人不算,还要把这一册稿件拿走,那就很有可能,这是一册很有分量的素材,既然很有分量,说不定当初就被哪个文化部门给采用了。一旦采用,那是要给钱的,在本地给钱,一般来说,不会使用邮局汇款,在那个年月通常是采用另外两个通路:现金、本票。如果是个人艺术家采用,当然是给现金了,所以咱们现在赌一把,如果不是某个艺术家采用,而是被一个艺术单位采用了,那么企业为了财务做账方便,一定是用本票,所以……”

    “查汇!”卢永恒两眼放光。

    不是所有读者都明白“本票”这么个东西的,即便是现如今在高等院校或职校里念金融类、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包括那些在各个企业财务岗位的从业者们,也不一定都见过这东西。

    因为这东西现在已经不用了。

    按照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采购任何东西,不可以用现金的,一定要从银行走账,这样才能有迹可查,省得你偷逃税款,也方便国家统计部门监控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所以你作为一个文化创意类的正规单位,从老姚手中买素材稿件,这钱,也不能用现金付,你得从银行走账。

    当然,这里说的企业不包括那些开烧烤摊的个体工商户,我们是指正规的公司,不管它是国有的还是私营的。

    这样一来,就衍生出来各种各样的支付工具,因为不能用现金嘛。

    那个年月呢,通存通兑没有现如今这么发达,比方说我现在在网易写书,各位读者花钱消费阅点,这钱也就是一瞬间,便从你们各种各样的银行卡到了网易的账上。但其实这也是网易从我们这些作者的手里采购原材料的过程,所以每个月到了那么痛经的日子呢,网易层层扒皮之后,就会把剩下的银两拿来给我们发稿费,也就是对书稿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这钱,他当然不能用一个包裹装着,然后发快递给我运过来吧?国家也不允许啊,所以呢,就直接从银行转账了,现如今支付工具发达啊,这么多作者,所用的银行卡五花八门,网易就直接从一个工商银行汇出来,秒到!

    回到1981年,那个时候就没这么发达了,即便作者和用稿单位都待在一个城市里,比方说老姚吧,他和他投稿的地方都在上海,这公对私的划账,别说分秒了,你等上一个礼拜都白搭。

    所以,要用票据。

    本票、汇票、支票,就是这类东西,其中后两者现在还在用。

    支票大家都知道,一些电视剧电影里面都能看到这东西,上海的单位从杭州进货,就是一张支票开出去,人家拿着支票就可以去银行给自己单位进账了。但是这个东西,是跟你企业自己的干货挂钩的,你支票上写个一百万一千万,可你企业的账上只有两万块钱,那么这张支票就会“跳票”,也就是“空头支票”,人家取不到一分钱,最后还是要上门找你闹的。

    汇票呢,这东西带点儿金融功能,它的完整称呼叫做“承兑汇票”,就是维托另外一家单位先行代为支付款项的意思。你比方说吧,你答应要给供货商支付二十万的货款,可实际上你在单位的开户银行账上,只有十万块钱,这个时候,经过这家银行的审核,你可以申请要这家银行开一张“银行承兑汇票”,供货商拿着这张汇票,不管你企业的账上有钱没钱,到了承兑日,他都可以从这家银行拿到二十万的资金。当然如果你到了那一天,真的还没有把差额的十万块存进去的话,供货商不会找你麻烦,银行会来找你玩命的。

    最后跟你们说说“本票”。

    这个“本”就是“本地”的意思,是银行专门用于同一个城市范围内资金往来的工具,之前说过,那个年月支付工具不发达,所以为了提升划账速度呢,专门开发了这东西,你像老姚如果是给上海的单位供稿,他们都在同一座城市里,用这东西的话,划账速度就快得多了,您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一种专用于同城交易的支票,老姚拿着这玩意儿往银行一跑,立马兑现。

    前提是,企业的账上必须有这么多钱,人家银行才给开。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现代发明啦,古时候那些钱庄里头开出来的“银票”,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本票”,你只要不出城,拿着银票去开票的钱庄,立马就能提出白花花的银子来。

    当然了,那些牛逼的钱庄,在外地开了分店的,还可以开带“飞钱”功能的银票,就像现在的支票一样,你可以在异地提钱,他们兑付之后,再聘请镖局押送现银到外地的分店平衡库存就行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多了,首先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徐步摇在实验室做完生化比对,立马就得出了结论,卡在老姚食道里的鱼刺,就是那条诡异金龙鱼鱼肉中挑出来的。

    邓甬力亲批:并案!

    再之后就是上海警方查询本票记录的行动,老姚拿到银行本票,一定会去银行提取现金的,这一查之下,开票银行、提款记录,包括是哪家单位申请办理的这张银行本票,都一清二楚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