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绝句精华(八)

刘永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唐人绝句精华最新章节!

    裴説

    説,天祐三年登進士第,官終禮部員外郎,有詩一卷。

    亂中偷路入故鄉

    愁看賊火起諸烽,偷得餘程悵望中。

    一國半爲亡國燼,數城俱作古城空。

    〔釋〕唐末詩人憫亂之作,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

    胡令能

    令能,莆田隱者,少爲負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内入,遂能吟詠,遠近號爲胡釘鉸。詩存四首。

    喜韓少府見訪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着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注〕梅福:《漢書·梅福傳》:“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爲郡文學,補南昌尉。”按《容齋四筆》:“尉曰少府。”

    〔釋〕此詩狀山野兒童頗逼真。詩不説自身高潔而以“兒童不慣見車馬”作點染,故佳。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遥招手,恐畏魚驚不應人。

    〔釋〕此寫兒童情態亦自生動。

    李九齡

    九齡,洛陽人,唐末進士,有詩一卷。

    荆溪夜泊

    點點漁燈照浪清,水菸疏碧月朧明。

    小灘驚起鴛鴦處,一隻采蓮船過聲。

    〔注〕荆溪:《常州志》:“荆溪在荆南山北。《漢書·地理志》云‘中江出蕪湖之西南,東至陽羡入海’,即此溪也。蓋荆溪上通蕪湖,下注震澤,達松江而入於海。溪流既遠,澄澈可鑒。溪南峰巒相映如畫。名賢多取此爲隱處之勝。”

    黄巢

    巢,冤句人,舉進士不第。唐末朝政紊亂,内而宦官專横,外而藩鎮弄兵,加之水旱頻繁,百姓流殍,人心不安。僖宗李儇乾符元年,濮州人王仙芝起義,陷曹濮,次年黄巢起而應之。廣明元年,巢陷長安,稱帝,國號齊,中和四年爲李克用所破,奔兖州,自刎於泰山狼虎谷。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釋〕張端義《貴耳集》:“巢五歲時,侍其翁與父爲菊花詩。翁未就,巢信口曰:‘堪與百花爲總首,自然天賜赭黄衣。’父怪,欲擊之。翁曰:‘可令再賦。’巢應聲云云。”按五歲小兒,能吟此詩,或係好事者增益之言,未必可信。然言爲心聲,詩雖未必作於五歲,諒非僞造。至陶谷《五代亂離記》所載巢《自題像》詩,則原爲元稹《智度師二首》之一。其詩曰:“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抛盡衲禪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閒憑闌干望落暉。”至陶谷所記巢《自題像》詩,首句作“記得當年草上飛”,次句“抛盡衲禪”作“着儘着僧”,結句“閒憑”作“獨倚”,“望”作“看”。又按陸游有“他年不死君須記,會在天津看落暉”詩句。封建士大夫,皆目黄巢爲“賊”,未必引巢詩以自喻,故知此詩決非巢作。

    孟賓于

    賓于字國儀,連州人。天福九年登第,還鄉爲馬氏從事,後歸南唐,爲涂陽令,坐繫,赦歸。後主起爲水部員外致仕。有《金鰲集》二卷,今存詩八首。

    公子行

    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游向野庭。

    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

    〔釋〕唐人《公子行》皆形容紈袴子弟之無知,但務享樂而不知稼穡之艱難,一旦得祖父餘蔭,出仕朝中,安得不舉措乖方,殃民誤國!

    江爲

    爲,宋州人。避亂家建陽,游廬山,師陳貺爲詩。有集一卷,今存詩八首。

    塞下曲

    萬里黄雲凍不飛,磧煙烽火夜深微。

    胡兒移帳塞笳絶,雪路時聞探馬歸。

    張泌

    泌字子澄,淮南人。仕南唐爲句容令尉,累官至内史舍人。存詩一卷。

    寄人(二首録一)

    别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爲離人照落花。

    〔釋〕《古今詞話》:“泌少與鄰女浣衣善,經年夜必夢之,女别字,泌寄以詩云云,浣衣流淚而已。”按泌有《江城子》二闋,即記此事。詞曰:“碧闌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曉鶯聲。飛絮落花,時節近清明。睡起卷簾無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又“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高綰緑雲,低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麽?和笑道,‘莫多情。’”據此,則亦一崔、張故事也。唐人男女之防不似宋代之嚴,然有情人不得成眷屬者亦多。故詩人每喜詠嘆及之。

    沈彬

    彬字子文,高安人。唐末應進士,不第,浪迹湖湘,嘗與僧虚中、齊己爲詩友,事吴爲秘書郎,以吏部郎中致仕,年八十餘。李璟以舊恩召見,賜粟帛,官其子。詩存十九首。

    都門送别

    岸柳蕭疏野荻秋,都門行客莫回頭。

    一條灞水清如劍,不爲離人割斷愁。

    弔邊人

    殺聲沉後野風悲,漢月高時望不歸。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

    〔釋〕此詩三四句與陳陶《隴西行》用意相同,可以參看。

    陳陶

    陶字嵩伯,嶺南人。大中時,遊學長安。南唐昇元中,隱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終。詩十卷,今存二卷。

    續古(二十九首録三)

    吴洲采芳客,桂棹木蘭船。

    日晚欲有寄,徘徊春風前。

    秦家無廟略,遮虜續長城。

    萬姓隴頭死,中原荆棘生。

    戰地三尺骨,將軍一身貴。

    自古若弔冤,落花少於淚。

    水調詞(十首録一)

    長夜孤眠倦錦衾,秦樓霜月苦邊心。

    征衣一倍裝綿厚,猶慮交河雪凍深。

    〔注〕水調:《水調》本隋煬帝制,唐又有新《水調》。  交河:《唐書·地理志》:“西州交河郡都督府,貞觀十四年平高昌置。”

    隴西行(四首録一)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注〕隴西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有《隴西行》。無定河:《元和郡縣志》:“關内道夏州朔方縣無定河,一名朔水,一名奢延水,源出縣南百步。”

    〔釋〕此詩以第三句“無定河邊骨”與第四句“春閨夢裏人”一對照,自然使人讀之生感,較沈彬之“白骨已枯”二句,沉着相同而辭采則此詩爲勝。王世貞《藝苑巵言》雖賞此詩工妙,却謂“惜爲前二句所累,筋骨畢露,令人厭憎”。其立論殊怪誕。不知無前二句則不見後二句之妙。且貂錦五千乃精練之軍,一旦喪於胡塵,尤爲可惜,故作者於前二句着重描繪,何以反病其“筋骨畢露”,至“令人厭憎”邪?

    歌風臺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

    〔注〕歌風臺:在徐州沛縣東南泗水西岸。漢高祖征英布還,宴父老於此,有《大風》之歌,後人因以名臺。

    李中

    中字有中,隴西人。仕南唐爲淦陽宰。有《碧雲集》三卷,今編存四卷。

    再到山陽尋故人不遇(二首)

    維舟登野岸,因訪故人居。

    亂後知何處,荆榛滿弊廬。

    欲問當年事,耕人都不知。

    空餘堤上柳,依舊自垂絲。

    溪邊吟

    鸂鶒雙飛下碧流,蓼花蘋穗正含秋。

    茜裙二八采蓮去,笑沖微雨上蘭舟。

    憶溪居

    竹軒臨水静無塵,别後鳧鹥入夢頻。

    杜若菇蒲煙雨歇,一溪春色屬何人。

    村行

    極目青青壠麥齊,野塘波闊下鳧鹥。

    陽烏景暖林桑密,獨立閒聽戴勝啼。

    〔注〕戴勝:《廣韻》:“戴勝,鳥也,頭上毛似勝。”按勝,婦人首飾,漢世謂之“華勝”。

    〔釋〕上録數詩皆能説村居景色者,作者蓋於此中得其樂趣,故言之津津。

    漁父(二首)

    偶向蘆花深處行,溪光山色晚來晴。

    漁家開户相迎接,稚子争窺犬吠聲。

    雪鬢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鯉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釣艇歸來明月高。

    〔釋〕此兩首於村人真情盛意,寫來亦親切有味。

    蔣貽恭

    貽恭,江淮人。唐末入蜀。孟氏時,官大井縣令,存詩二首。

    詠蠶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着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綉鴛鴦。

    孫光憲

    光憲字孟文,陵州人。爲荆南高從誨書記,歷檢校秘書,兼御史大夫。有集五十餘卷,今存詩八首。

    竹枝詞(二首録一)

    門前春水白蘋花,岸上無人小艇斜。

    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抛殘食飼神鴉。

    八拍蠻

    孔雀尾拖金綫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越女沙頭争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

    〔釋〕五代詩人所作樂府每與詞曲不分。光憲有《采蓮曲》“菡萏香連十頃陂”,即詩、詞並收。

    顔仁郁

    仁郁字文傑,泉州人。仕王審知爲歸德場長,存詩二首。

    農家

    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

    王周

    周登進士第,曾官巴蜀,存詩一卷。

    霞

    拂拂生殘暉,層層如裂緋。

    天風翦成片,疑作仙人衣。

    巴江

    巴江江水色,一帶濃藍碧。

    仙女瑟瑟衣,風梭晚來織。

    〔釋〕楊慎極稱此詩爲晚唐詩中第一。按此與詠霞一首皆設想甚新,楊氏稱之以此。以爲第一,則好奇之過。

    采桑女(二首)

    渡水采桑歸,蠶老催上機。

    扎扎得盈尺,輕素何人衣。

    采桑知蠶飢,投梭惜夜遲。

    誰誇羅綺叢,新畫學月眉。

    金昌緒

    昌緒,餘杭人,存詩一首。

    春怨

    打起黄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朱絳

    世次爵里無考,存詩一首。(《萬首唐人絶句》作朱繹。)

    春女怨

    獨坐紗窗刺綉遲,紫荆花下囀黄鸝。

    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辛弘智

    詩存三首。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寶鏡爲誰明。

    思君如隴水,常聞嗚咽聲。

    西鄙人

    天寶中,哥舒翰爲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之。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注〕臨洮:唐屬隴右道臨洮郡。

    太上隱者

    《古今詩話》:“太上隱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從問其姓名,不答,留詩一絶云。”

    答人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七歲女子

    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見,令賦送兄詩,應聲而就。

    送兄

    别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黄崇嘏

    崇嘏臨邛人。喜爲男子裝,游蜀因事下獄,獻詩蜀相周庠。庠以爲司户參軍,政事明敏,庠欲妻以女,嘏作詩辭婚,有“自服藍衫居郡掾,永抛鸞鏡畫蛾眉”及“願天速變作男兒”之句。庠大驚,問之,乃黄使君女也。

    下獄貢詩

    偶辭幽隱住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

    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在深籠。

    張文姬

    文姬,鮑參軍妻也。詩存四首。

    池上竹

    此君臨此地,枝低水相近。

    碧色緑波中,日日流不盡。

    〔注〕此君:《晉書·王徽之傳》:“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耶?’”

    溪口雲

    溶溶溪口雲,才向溪中吐。

    不復歸溪中,還作溪中雨。

    晁采

    采小字試鶯,大曆時人,少與鄰生文茂約爲伉儷,及長,茂時寄詩通情,采以蓮子達意,墜一於盤,逾旬,開花並蒂。茂以報采,乘間歡合。母得其情,嘆曰:“才子佳人,自應有此。”遂以采歸茂。詩存二十二首。

    寄文茂

    花箋製葉寄郎邊,的的尋魚爲妾傳。

    並蒂已看靈鵲報,倩郎早覓買花船。

    〔釋〕此女之母,勝鶯鶯之母矣。墜盤事,顯係傅會。

    子夜歌(十八首録五)

    何時得成匹,離恨不復牽。

    金針刺菡萏,夜夜得見蓮。

    相逢逐涼候,黄花忽復香。

    顰眉臘月露,愁殺未成霜。

    寄語閨中娘,顔色不常好。

    含笑對棘實,歡娱須是棗。

    相思百餘日,相見苦無期。

    搴裳摘藕花,要蓮敢恨池。

    儂贈緑絲衣,郎遺玉鉤子。

    郎欲繫儂心,儂思著郎體。

    〔釋〕此樂府詩也,頗得民歌真樸之致。詩中“蓮”,憐也,“霜”,雙也,“棗”,早也,“池”,遲也,皆雙關語,民歌中多有之。

    崔鶯鶯

    貞元中,隨母鄭氏寓居蒲東佛寺。有張生者,與之賦詩贈答,情好甚篤。後張生棄之另娶,崔亦别嫁,張欲見之,作詩絶張。

    寄詩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爲傍人羞不起,爲郎憔悴却羞郎。

    告絶詩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姚月華

    嘗夢月墜妝臺,覺而大悟,聰慧過人。少失母,隨父寓揚子江,見鄰舟書生楊達詩,命侍兒乞其稿。達立綴艷詩致情,自後屢相酬和。會其父有江右之行,踪迹遂絶。存詩六首。

    製履贈楊達

    金刀翦紫絨,與郎作輕履。

    願化雙仙鳧,飛來入閨裏。

    〔注〕雙鳧:《後漢書·王喬傳》:“喬爲葉令,有神術,每月朔望,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有雙鳧從東南飛來,舉網張之,得一鳧,乃所賜尚書官屬履也。”

    怨詩寄楊達(二首)

    春水悠悠春草緑,對此思君淚相續。

    羞將離恨向東風,理盡秦筝不成曲。

    與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經年對離别。

    登臺北望煙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劉媛

    存詩三首。

    長門怨(二首録一)

    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共君恩斷,拭却千行更萬行。

    葛鴉兒

    存詩三首。

    懷良人

    蓬鬢荆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

    胡蔴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底不歸?

    劉瑶

    一作裴瑶,存詩三首。

    闔閭城懷古

    五湖春水接遥天,國破君亡不記年。

    惟有妖娥曾舞處,古臺寂莫起寒煙。

    關盼盼

    盼盼,徐州妓也,張建封納之。張殁,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餘年。白居易贈詩諷其死。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範耳。”乃和白詩,旬日不食而卒,存詩四首。

    燕子樓(三首)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注〕北邙:北邙山在洛陽縣。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瑶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劉采春

    采春越州妓也,存詩六首。

    囉嗊曲(六首録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注〕囉嗊曲:《唐音癸簽》:“《羅嗊曲》一名《望夫歌》。羅嗊,古樓名,陳後主所建。元稹廉問浙東,有妓女劉采春自淮甸而來,能唱此曲,閨婦、行人聞者莫不漣泣。”

    張窈窕

    窈窕寓居於蜀,當時詩人雅相推重,今存詩六首。

    春思(二首録一)

    門前梅柳爛春輝,閉妾深閨綉舞衣。

    燕子不知腸欲斷,銜泥故故傍人飛。

    武昌妓

    詩一首。

    續韋蟾句

    悲莫悲兮生别離,登山臨水送將歸。

    武昌無限新栽柳,不見楊花撲面飛。

    〔注〕韋蟾句:韋蟾廉問鄂州,及罷,賓僚祖餞,韋以箋書《文選》句授坐客請續。有妓口占二句,無不嘉嘆,蟾贈數十千納之。

    盛小叢

    小叢,越妓。李訥爲浙東廉使,夜登城樓,聞歌聲激切,召至,乃小叢也。時崔侍御元範在府幕,赴闕,李餞之,命小叢歌餞,在座各賦詩贈之。小叢存詩一首。

    突厥三臺

    雁門山上雁初飛,馬邑闌中馬正肥。

    日旰山西逢驛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注〕突厥三臺:《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有《突厥三臺》。  雁門山:《清統志》:“雁門關在山西馬邑縣東南,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絶頂置關,南通代州。”

    徐月英

    月英,江淮間妓也,有集行世,今存詩二首。

    送人

    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

    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鴛鴦相背飛。

    〔注〕平望亭:《水經注》:“平望亭在平壽縣故城西北八十里,或言秦始皇昇以望海,因曰望海臺。”

    薛濤

    濤字洪度,本長安良家女,隨父宦,流落蜀中,遂入樂籍,辯慧工詩,有林下風致。韋皋鎮蜀,召令侍酒賦詩,稱爲女校書,出入幕府,歷事十一鎮,皆以詩文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好製松花小箋,時號薛濤箋。有《洪度集》一卷,今存。

    春望詞(四首)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絶,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題竹郎廟

    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緑。

    何處江村有笛聲,聲聲盡是迎郎曲。

    〔注〕竹郎:夜郎侯也。《後漢書·西南夷傳》:“夜郎春,初有女子浣於遁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歸而養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爲夜郎侯,以竹爲姓。”

    魚玄機

    玄機字幼微,長安里家女,喜讀書,有才思。補闕李億納爲妾,愛衰,遂從冠帔於咸宜觀。後以笞殺女童緑翹事,爲京兆温璋所戮。今存詩一卷。

    江陵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景雲

    景雲善草書,與岑參同時,存詩三首。

    畫松

    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

    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靈一

    靈一姓吴氏,廣陵人。居餘杭宜豐寺,禪誦之暇,輒賦詩歌,與朱放、張繼、皇甫曾諸人爲塵外友。存詩一卷。

    送朱放

    苦見人間世,思歸洞裏天。

    縱令山鳥語,不廢野人眠。

    靈澈

    靈澈字源澄,姓湯氏,會稽人,雲門寺律僧也。少從嚴維學詩,後至吴興與僧皎然游。貞元中,皎然薦之包佶,又薦之李紓,名振輦下,緇流嫉之,造飛語激中貴人,貶徙汀州,會赦歸鄉。存詩十六首。

    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衆峰外,華頂當寒空。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雲中。

    〔注〕天姥岑:《太平寰宇記》:“天姥山在越州剡縣南八十里。”《清統志》:“天姥峰在台州天台縣西北,與天台山相對,其峰孤峭,下臨嵊縣,仰望如在天表。”

    皎然

    皎然名晝,姓謝氏,長城人,靈運十世孫也。居杼山,文章俊麗,顔真卿、韋應物並重之,與之酬唱。貞元中,敕寫其文集入於祕閣,存詩七卷。

    秋晚宿破山寺

    秋風落葉滿空山,古寺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行人盡去,寒雲夜夜自飛還。

    子蘭

    子蘭,昭宗朝文章供奉,存詩一卷。

    長安早秋

    風舞槐花落御溝,終南山色入城秋。

    門門走馬徵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樓。

    貫休

    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蘭谿人,七歲出家,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既精奥義,詩亦奇險,兼工書畫。初爲吴越錢镠所重,後謁成汭荆南。汭欲授書法。休曰:“須登壇乃授。”汭怒,遞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禮遇之,署號禪月大師,或呼爲得得來和尚,終於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嶽集》,吴融爲序,極稱之。後弟子曇域更名《寶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謂宋睦州刻本多載他人詩不足信,其説亦不知何據。胡存詩僅三卷,今編存十二卷。

    邊上作(三首録一)

    陣雲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過遼水。

    堪嗟護塞征戍兒,未戰已疑身是鬼。

    宿深村

    行行一宿深村裏,鷄犬豐年鬧如市。

    黄昏見客合家喜,月下取魚戽塘水。

    〔注〕戽:音户。《廣韻》:“戽斗,舟中渫水器也。”

    齊己

    齊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陽人,出家大潙山同慶寺,復棲衡嶽東林,後欲入蜀,經江陵,高從誨留爲僧正,居之龍興寺,自號衡嶽沙門。有《白蓮集》十卷,外編一卷,今編詩十卷。

    贈琴客

    曾携五老峰前過,幾向雙松石上彈。

    此境此身誰更愛,掀天羯鼓滿長安。

    折楊柳(四首録一)

    館娃宫畔響廊前,依託吴王養翠煙。

    劍去國亡臺殿毁,却隨紅樹噪秋蟬。

    處默

    處默初與貫休同薙染,後入廬山與修睦、棲隱游,有詩一卷,今存八首。

    織婦

    蓬鬢蓬門積恨多,夜闌燈下不停梭。

    成縑猶自陪錢納,未直青樓一曲歌。

    鄭遨

    遨字雲叟,滑州白馬人。昭宗時舉進士,不第,入少室山爲道士,徙居華陰,種田自給。與道士李道殷、羅隱之友善,世目爲三高士。唐明宗以左拾遺,晉高祖以諫議大夫召,皆不起,賜號逍遥先生,天福中卒。存詩十七首。

    富貴曲

    美人梳洗時,滿頭間珠翠。

    豈知兩片雲,戴却數鄉税。

    傷農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頷血。

    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

    宿洞庭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聽。

    無人識我真閒事,贏得高秋看洞庭。

    樂府詞

    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十三“樂通二”列舉唐代樂曲題義無考者凡二百九十七曲曰:“其録自《樂府詩集》者,多譜初、盛唐人絶句爲曲,録自《教坊記》者,律絶詩及填詞爲曲者互有之。”蓋唐樂工多採唐詩人絶句入樂。其中如《水調歌》、《涼州調》、《伊州歌》等,其樂譜或係舊有,或係邊塞都督所進,而樂工採當時律絶爲樂詞,其題義有可考知者,有不可考知者,故胡氏有此論也。今略録數曲於此。

    戎渾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注〕此王維《觀獵》詩前四句;一作張祜作。

    嘆疆場

    聞道行人至,妝梳對鏡臺。

    淚痕猶在頰,笑靨自然開。

    〔注〕此詩與樂府題不合,故有作《歡場曲》者,然樂府詩用古曲名非古曲題義者多,恐改作《歡場曲》者非也。

    甘州

    欲使傳消息,空書意不任。

    寄君明月鏡,偏照故人心。

    濮陽女

    雁來書不至,月照獨眠房。

    賤妾多愁思,不堪秋夜長。

    蓋羅縫

    音書杜絶白狼西,桃李無顔黄鳥啼。

    寒雁春深歸去盡,出門腸斷草萋萋。

    〔注〕白狼:《水經注》:“遼水又右會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縣。”

    鎮西

    天邊物色更無春,只有牛羊與馬群。

    誰家營裏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聞。

    無名氏

    雜詩(七首)

    石沉遼海闊,劍别楚山長。

    會合知無日,離心滿夕陽。

    〔注〕劍别:鮑照詩:“雙劍將别離,先在匣中鳴。”

    青天無雲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釋〕前三句皆爲結句設想。

    不洗殘妝並綉床,却嫌鸚鵡綉鴛鴦。

    回針刺到雙飛處,憶着征人淚數行。

    眼想心思夢裏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一去遼陽繫夢魂,忽傳征騎到中門。

    紗窗不肯施紅粉,圖遣蕭郎問淚痕。

    〔注〕蕭郎:本王儉稱蕭衍之詞,後人以泛指才郎。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數日相隨兩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門便是東西路,把取紅箋各斷腸。

    六言絶句附

    六言詩亦絶句之一體,但唐人作者不多,今亦附録數首,以備一格。

    王維

    田園樂(七首録四)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村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裏人家。

    萋萋春草秋緑,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未識衣冠。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顔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注〕一瓢:《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五柳先生:《晉書·陶潛傳》:“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

    桃紅復含夜雨,柳緑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韋應物

    三臺詞(二首録一)

    冰泮寒塘始緑,雨餘百草皆生。

    朝來門閤無事,晚下高齋有情。

    劉長卿

    尋張逸人山居

    危石才通鳥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皇甫冉

    送鄭二之茅山

    水流絶澗終日,草長深山暮雲。

    犬吠鷄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注〕茅山:《唐書·地理志》:“潤州延陵縣有茅山。”  條桑:《詩經》“蠶月條桑”,鄭玄箋:“條桑枝落之,採其葉也。”  種杏:《神仙傳》:“董奉居廬山,爲人治病輒愈,重者種杏五株,輕者一株。”

    〔釋〕末句“條桑”,指蠶業,“種杏”,指醫務,二者人生要事,故並言之,且以此二事爲鄭二勸也。

    顧況

    歸山

    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