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扩计划

孤君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999中文网 www.999zw.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

    早在去年初就制订了两套战争方案,东扩收复日本,南下收复名存实亡的吕宋。

    两套战争方案都是最适合此时环境的,但也有不同。

    日本战役方便调集军队,却难在战后治安。毕竟,日本那边汉化程度不高,只有以华族自居的公卿文化人汉化,日本百姓根本不通汉化。

    这与海商开发的吕宋不一样,吕宋那边东南乔迁的遗族势力强盛,打下吕宋后会在极短的内完成统合。

    吕宋人能接受西班牙人当总督,也能接受传教士传教,那么回归传统上的宗主大国怀抱也是很好接受的事情。

    唔,逆来顺受,给人当傀儡,是吕宋的传统。

    可一旦攻打吕宋,就意味着南洋方面与西方诸国彻底翻脸。失去南洋压榨、贸易的利润,西方诸国会接连破产。

    他们步子迈的很大,全靠贸易过日子,本土经济体系非常弱,所谓的资本主义还在成长中,失去外部供血会直接饿死、崩溃。

    说不好,会引发十字军东征……

    而日本方面,方便在调军,方便在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敌人,只要逐步蚕食,一步步放血,打下日本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只要不是全军被台风卷死喂鱼,打日本可以按部就班慢慢磨。日本战事需要长时间投入军力,军费支出完全可以通过劫掠弥补。

    危机有两个,牵制的军力会造成辽东防务空虚,还有捉摸不透的台风。

    吕宋战事最大的危机还是东南海商,不将东南理顺了,这不能轻易开启吕宋战事。而且江南的工艺品,如瓷器、丝绸等等,可能会因为吕宋战事而滞销,直接后果是大面积的手工业者破产。

    等东南布局完成后,朝廷有能力稳住可能崩盘的经济体系后,才会动吕宋。日本、吕宋都是产金银的土地,有了这些,朱弘昭铸造新币的事情才能大范围铺开。

    熊廷弼做完辽东方面的报告,辽东四省可以为朝鲜省提供两个军团协助平叛、镇压地方。辽东水师,最快能在九月上旬做好战备出征准备。

    其后是负责日本情报的锦衣卫坐堂千户李墨轩做阐述,从各个方面分析日本的战争潜力。

    “德川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亲政之初,便严禁九州海禁,意在操持海贸改善幕府中枢财政。九州诸藩怨言甚大,但走私猖獗,这方面沈、颜二位大将军是知情的。又闻德川幕府有意禁制兰教传教,九州、四国,日本京畿范围内耶稣会信众也有不稳迹象。”

    兰教就是日本的耶稣会,朱弘昭抬眉看一眼列席会议的徐光启,这个小老头作为洗礼入教的官场第一人,中西兼修的开山祖师,现在跪坐在那里,也有些难受。

    粗略的沙盘摆在君臣之间,李墨轩坐在一旁手握着竹钎指着九州画圈:“九州诸藩,与日本各地的藩主不同。德川幕府得国不正,又对遥远、排外的九州无可奈何,故而削藩力度有限,九州方面的各藩与日本乱世前并无较大改易。”

    “九州南部岛津氏锐意进取,已侵占琉球尚氏王国,实力增长迅速,已引起德川幕府警惕、不满。岛津氏与德川氏因削藩因由,积怨甚重。”

    “九州北部长州藩毛利氏,昔年为日本强藩,如今家业不如盛时十分之一。又依赖于海贸,因德川氏海禁政策,此时龌龊不浅。”

    “另,日本此时政令出于二处,首要是德川幕府,第二则是德川家光之父,德川秀忠。德川秀忠以大御所身份隐居,居于幕后。父子二人施政,各有体系,而德川家光年长,彼此素来不和,也有矛盾龌龊。”

    “因平秀吉政策,日本各地于乱世修建的小城、山寨尽数拆毁,德川氏得国后又有改正,一藩一城。故而,日本各地并无过多的坚城、关卡。又因为日本施行禁武,收缴民间刀枪,故而民间武备不充。”

    “此外,德川氏施政保守,并无过多火器常备兵力,不重火炮研发、制造。海船方面,比之平秀吉,平信长时期,退步甚大。在水师炮战方面,我军比之援朝战役时,拥有更大的火炮优势及水战优势,近乎是绝对性的优势。”

    看着有自己出手的日本沙盘,朱弘昭有些感谢暗荣公司的信长系列,起码自己知道日本的大致地形。

    李墨轩在讲述,之前刊印好的资料发下去,人手一份研读推敲着。

    这些资料包括鸣梁海战之后,在避难中被骚扰黄海沿岸的日本水军藤堂高虎部俘虏送往日本的姜沆一族搜集的资料。

    姜沆是朝鲜官员,在日本因为精通汉学,很受文化界欢迎,郊游圈子很大,写下《看羊录》一书,记载着日本制度变化和各地形势。

    万历援辽时期的将领几乎都死绝了,根本没剩下多少有对日战争经验的将领。

    秦良玉合上手中资料,询问:“当日侵朝的日军将领,以及那位鬼石曼子如何了?”

    鬼石曼子,岛津义弘音译的名字,即鬼岛津。日本将领以鬼、虎等名号为荣耀,岛津义弘在日军后撤,明军追击时,在大将战死、主将重伤的情况下以劣势情况据守海滩。遭受明军炮击时,派精锐小股部队炸毁明军火药囤积,导致明军大溃,岛津义弘发动突击,斩首近万。

    “岛津义弘于五年前病逝,此时日军将领也是青黄不接,并无什么名将。”

    李墨轩顿了顿继续说:“侵朝日军将领中,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加藤清正或老死、或战死。此时九州方面有经验者是长州藩毛利氏家主毛利辉元,也是垂垂老矣之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仙台藩藩主伊达政宗,此人号称早生二十年,可夺取天下。在朝鲜战场,此人亦有不俗表现。大将军,还有什么疑问?”

    秦良玉摇摇头,看看左右同僚,郭谅开口:“请问,九州方面,日军常备兵力的数据到底准确多少?”

    九州方面的数据上下波动太大,说是最低五万,最高二十万。这么大的波动,这么制定计划?

    “郭将军,这不好确定。日本施行的分封制度。各藩武士滋生,已成了日本此时不稳的根源之一。这些武士专司武道,我军打得快,可能守军只有几万,若打得慢给与九州方面集结、动员世界,可能会有二十万。他们没有足够的土地赡养这些不事生产的武士,很多武士浪迹天涯或从事海贸。颜将军那里,手里不就有两营日本浪人?”

    颜思齐摇头笑笑:“李千户这话不对,他们是归化人,不是日人。此次进攻九州,这两营军士可做先锋。”

    李墨轩笑笑没言语,这些雇佣军是个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不过日军的心思真是捉摸不透,给足军饷真的很安份。

    特别是朝鲜宗室雇佣的日本军队,这些人投降毛文龙后,赐个明人军籍堪合,转身杀那些依旧跟着李氏宗室的日军,杀的也是格外狠。

    “具体的情况是这么一回事,怎么布置就是诸位大将军的了。”

    李墨轩见再无问题,起身告退,落座在一旁厂卫体系,静坐旁听。

    朱弘昭看着沙盘,缓缓道:“将军府的首期目标是占据九州,这地方清理干净,再以四国岛为跳板,逐步推过去。朕不要速胜,朕要的是一个干净的日本国土。”

    “另,日本列岛四周的岛屿,有占据的价值都给占了,封锁日本,慢慢打。日本人口有两千万,两千万呐。”

    大将军府诸人互看一眼,都明白了,秦良玉拱手,表示理解了另一层意思。

    只有御史台的人还在埋头提笔记录,史继偕拿起茶碗里的桂圆砸过去,使了个眼色,御史台的这名官员楞了楞,醒悟,将刚写好的一页纸撕碎。

    朱弘昭看到史继偕的小动作,对老头儿笑了笑,继续说:“为打击日军调集,进攻九州时,不妨奇袭关东江户城,若能擒杀德川幕府中枢首脑,整个日本好打了。具体怎么个布置,还是大将军府来议定。”

    “朕可以给你们保证,日本战事将是全国军队轮番锻炼的磨刀石。打五年,朕觉得快了;打十年,朕不介意;打二十年,打一辈人的仗,朕不觉得拖沓。”

    “前人的血不能白流,后世子弟不肖守不住这土,我们前人有能力,就要为子孙解决大患。日本之战,朕的意思就四条,以战养战,以战筹粮,以战练军,以战报援朝将士之仇。辽东之战,朕封了三个伯,日本之战,朕拿出四个伯一个侯。战后,朕若满意,军功昭著者,赐国姓,尊宗室内藩之例,割日本百里之土,许尔五鼎世袭。”

    大将军府里的人,瞬间血液燃烧了。

    再大的赏赐,比得上世袭的内藩一国之主?

    就连秦良玉都难以压制内心的躁动,她也想给儿子留个丰厚的产业。

    马祥麟是猛将,可做母亲的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冲阵拼杀,能平安就好。

    朱弘昭看向相府成员,丞相们纷纷躬身,等待着丰厚的许诺。

    端起茶碗缓缓抿一口,朱弘昭吊着相府的心肝。

    文官反对分封制,无非分封制是专门为宗室、军功服务的,可一旦他们也有资格参与进来,有资格获封土地、藩号,他们一样会心动。

    “相府居中运筹,功劳朕也是看的着的。待日本之战开启后,每任相国享伯爵之礼。功劳卓著的,封伯。若大功于国,袭爵三世。”

    “另,朕欲重设子爵、男爵,军功爵、文功爵世袭则递减三世。相府及礼部的人议议,若是公允便昭告天下,以励军民之心。”

    谁会反对?没人会反对!

    伯爵世袭不太可能,将革除的子爵、男爵搬出来充作缓冲余地,是必须的。

    侯爵开内藩百里之国,若伯爵、子爵、男爵也能开国,哪怕有一个村子可以世袭,这也是极大的荣耀!

    开国最大的荣耀就是可以以诸侯之礼祭祀祖先,这是极大的荣耀。

    任何一个人开藩,他将是他那一姓中不可磨灭的人物。

    大明此时只有公爵和伯爵,之前的侯爵和大部分伯爵都被清洗一空,朱弘昭要补足勋戚空缺的力量。

    皇帝世袭,勋戚世袭,都是一个立场的。